腾讯图片 2013年11月21日
中国人的一天:青城山下“马椅子”
图/文 余晋
马椅子系当地马氏家族三代嫡传的手工竹制椅子的代称,其做工扎实,风格粗犷,牢固耐用,美名传开,便都称“马椅子”了。如今,马椅子的手艺已经到了第三代传人——马泽洪的手上。马泽洪的愿望就是希望社会各方面都给予积极支持,把马椅子传承下去。图/文 余晋
马椅子名声的得来是由其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的祖父马双河所创。因家里贫穷,16岁的马双河拜附近杨姓师傅学做手工竹椅,勤奋好学的他很快掌握了竹椅的制作技巧,做成的椅子扎实耐用,乡里乡亲的都找他做竹椅子,大凡都江堰河西一片,甚至崇州的乡镇都有他做成的椅子,人们便送给他一个美称“马椅子”。
竹制的马椅子所使用的工具都是最简单甚至原始的工具。马泽洪13岁就跟着父亲马俊清学艺,得到了父亲的真传,称得上是第三代“马椅子”。跟着父亲一起做竹椅子几十个年头,头脑聪明的他,总爱琢磨新鲜的样式,人家画个图出来,他就能够照着做出来不走样,做出来的竹制家居真正的是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竹料要选上好的山货,新鲜的竹料拿回家之后要晾晒风干,制作椅子时还要仔细挑选。
一根竹子会被划成薄薄的篾条,主要用来编织椅子的座垫。篾条的青皮会这样被刮掉,厚度只有一张复印纸厚。
使用最原始简单的度量办法量好尺寸,把做椅子坐框的竹子按照尺寸下好料。
用文火把竹子烤弯以便做成椅子的包角,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而一把椅子做下来会有100多道工序。
马泽洪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兄长,都会竹活,但由于竹器家居市场的极度萎缩,马泽洪的三个哥哥都索性进城打工,基本停下了手工编制竹椅子的活路。有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会来帮忙。
粗重的活儿把马泽洪的手指关节磨成厚厚的茧巴。
大多数时候马椅子的销售都是依靠客户慕名前来选购定制。
胡雪云老人家时常会默默地注视儿子马泽洪制作椅子。她是马椅子第二代传人马俊清的遗孀。8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艺的马俊清,改进了传统竹椅的制作工艺,十几岁时便美名远杨了。
马娇是马泽洪的独生女儿,有见识的她总想推动马椅子的兴旺,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马泽洪家专门有一间房子用来祭祖,放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椅子,而第一代马椅子马双河做的竹器已经快100年了
社会生活方式的急速改变,人们现在已经不同于往昔那样更多地依赖竹木家具了,马椅子尽管名声在外,但依然面临着传统竹制家居市场严重萎缩的局面,况且现在卖椅子也挣不了什么钱,马泽洪女儿的这一辈年轻人已经无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
马椅子现在有了自己的商标,马泽洪说现在的竹椅子销路不畅,也卖不起价格,希望社会各方面都给予积极支持。等生意好了,挣得到钱了,就收徒弟,把马椅子传承下去,等生意做大了,就发动乡亲们建立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目前,马椅子的处境已经得到镇村领导的高度关注,决定无偿租用地块建立马椅子的展示陈列室,以实际举措支持马椅子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