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0

[人世间] 50岁之后应该过怎样的日子?去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7 07: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岁之后应该过怎样的日子?去飞! 

 2017-05-07 冷暖人生 晓世



本世界纯属 非虚构
美剧《绝命毒师》海报

犹如《绝命毒师》中的“老白”,失意潦倒的老男人冯焕胜,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后,也开启了一段惊险、刺激的人生冒险。只不过,在高中教化学的“老白”成了一名毒枭;而建筑公司老板冯焕胜选择的是——去飞!


冷暖人生《绝命飞行》(时长:5分33秒)


2012年5月3日,西安一家医院的病房内,一周前刚被确诊为胃癌的冯焕胜,写下了一份遗嘱。他几次下笔,又数度无法控制绝望的情绪,泪珠打湿了手边的稿纸。

 

写完遗嘱,冯焕被推进手术室,接受了胃部切除手术。虽然手术宣告成功,但医生并未排除癌细胞在他体内复活和扩散的可能。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年过半百的冯焕决定和过去的平庸生活彻底告别。相当于死过一次的他,从此把手术这天当作自己生日。



2013年5月3日,51岁的冯焕给自己过了“一岁生日”。之后,他背着老婆买了一把滑翔伞,用网名“南山虎”,开始了一场“绝命飞行


“飞出大山”


冯焕的老家,在陕西渭南的大山里。小时候他在一本书里看到古代的战士,乘着风筝偷袭敌营,从此也像很多男孩儿一样做着飞上蓝天的梦。然而对于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来说,飞行太过遥远。冯焕胜小时候最大的梦想还是考上大学,能够“飞出大山”。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 16岁的冯焕胜考取了西安一所大学的建筑专业,成为了全村的第一个的“天之骄子”。然后,冯焕经历了那个年代范本一般的安逸、喧哗与躁动。

 

经过四年的苦读,大学毕业的冯焕胜被分配到了西安的电力公司,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1980年代,改革开放下海大潮中,见到周围很多人先富了起来,工作没几年的冯焕胜,也不甘心再吃“大锅饭”。



冯焕为此曾经写过四次辞职报告,但都没成功。“每次提出辞职下海的时候,单位都给你点甜头,比如房子、职务,咱就不好意思走了。”就这样,是留在国企继续过稳定的安逸的生活,还是到外面的广阔天地拼搏,冯焕胜纠结到了2008年。

 

这一年,已经46岁的冯焕胜最终辞掉了国企的处长职位,开了家建筑工程公司,当起了老板。而在这之前,飞行其实也曾在他的生活里悄然降临过。

 

2007年,冯焕胜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滑翔伞,一项在中国并不多见的小众运动。与人们熟知的降落伞不同,起源于欧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滑翔伞属于一种无动力飞行器。飞行员从半山的崖口起飞后,依靠热气流产生的升力,可以在空中不断盘高,从而长时间、长距离地飞行。如今世界上最长的滑翔伞飞行记录达到17个小时,最远距离长达337公里。

 

在了解了滑翔伞运动后,彼时还在国企、工作清闲的冯焕胜决定重拾一下年少梦想——飞上蓝天。不过那时他只是偶尔飞下小坡,从未想过铤而走险尝试高山飞行。直到一次偶然间在起飞场练习控伞的失误,才让他真的飞了起来。

 

 “气流噔的一下就把我提起来了,五六米高。我这么一看,身体已经出崖了,想不飞都不行了,”冯焕觉得自己有三秒钟眼前一片漆黑,大脑一片空白,然而三秒钟以后他马上清醒过来,“再不清醒肯定就摔了”



从那以后,冯焕渐渐爱上了在空中俯瞰地面的感觉。然而不久,他就亲眼见到一名滑翔伞友因高空坠落身亡,此后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冯焕胜最终还是放弃了滑翔伞。


一碗油泼面 难倒英雄汉

 

2008年,辞职“下海”的冯焕开始奋力打拼。“那时候没有退路。国营单位已经辞职了,自己不好好干后半辈子怎么办?压力大,熬夜,结果把身体整垮了。”冯焕盛的公司业务初见成效,却也无意间毁了自己的身体

 

2012年,胃癌来了。

 

此后,接受了胃部切除手术的冯焕胜,只能吃流食;加之频繁的化疗,很快这个原本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就变成了一个瘦弱秃顶的颓废老头。



“说老实话,我都不想活了,觉得活得太难受了。在菜市场,我经常看到一个蹬三轮的小伙坐,身体结实的很,拿着老大一碗油泼面吃得喷香。当时想,把我的所有财富跟他换,只要让我能吃这一碗面。”那时候,每一餐对冯焕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煎熬。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年过半百的冯焕胜会从此一蹶不振之时,他却忽然“想通了”一样开始了“新的人生”。身体有所好转后,冯焕关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买了一辆房车,带着老伴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们从西安出发一路开到了甘肃的青海湖。

 

此后,见身体恢复的不错,冯焕又不顾家人的反对,重返伞圈,开始了他的“绝命飞行。那个曾经悄然降临在他人生里的飞翔之梦,开始变得轰轰烈烈,无比灿烂,带着人生窘困尽头的一抹返照微光。

 

“我要不做手术、不生病的话,我可能永远不会飞高山,不去冒那个险,就完全听老婆的话,我换掉这个伞的时候,我给老婆都没说,直接把伞买回来了。”冯焕感慨。

 

他不再瞻前顾后,他开始豁达地面对一切可能。冯焕说,自己“现在彻底不想了,能活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了”,因为病了以后“自己忽然完全放开了”。他自嘲,又不无自我开解地这样总结自己的心态,“反正已经是这样,大不了把我摔下来”



就这样,飞着飞着,他认识了魏强。


“大师” 的光荣与梦想

 

2015年,魏强52岁。他是西安“伞圈”有名的飞行高手,平日里冯焕和伞友们都称他——“大师”。

 

“大师”其实是西安一名“提早退居二线”的老工程师,比冯焕小一岁的他,在接触滑翔伞之前,同样是个失意、潦倒的中年人。

 

1963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魏强,9岁那年和小伙伴在湖里游泳时,偶然看到西安军体校的跳伞队训练,从小就喜欢“爬高”的他,立刻就被这项刺激的运动吸引了。他找到教练软磨硬泡,还虚报了3岁,最终成了军体校里一名“编外”的跳伞队员。


 

由于训练刻苦,魏强很快入选了陕西省跳伞集训队,成为省队里年龄最小的专业运动员。然而就在他梦想着在大赛中崭露头角时,1970年代末,在大力发展奥运项目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非奥运项目的跳伞愈发成了“鸡肋”。被大幅削减经费的陕西省跳伞队解散,魏强被分流到了省航校。

 

1984年,航校也取消了跳伞项目,那时候魏强刚满21岁,正处在运动的黄金的年龄,还没参加过任何大赛,却不得不彻底地离开他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光荣与梦想。

 

此后,魏强在部队当了两年兵,又读了四年大学,最终被分配到西安镇流器研究所,当了一名技术工程师。

 

在研究所的大院里,魏强偶尔会独自望着天空发呆,一转眼30年过去,曾经的跳伞健儿变成了今天的中年老男人,但童年的那个飞行梦却始终挥之不去。



“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几万人观众的面前从天而降,能够在国际比赛当中取得名次。”魏强说,自己始终放弃不了“对于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向往”。


“活到一百岁,还要跳一次伞”


2008年,告别跳伞20多年的魏强偶然认识了一位北京的飞行爱好者,当得知对方曾用滑翔伞在北京的十三陵水库起飞,最终降落到天安门广场时,魏强震惊不已,于是他借了这个朋友的滑翔伞,开始尝试这种他从未想象过的飞行方式。

 

由于有过专业的跳伞背景,魏强初次飞行就到了四千多米的高空。从此,人到中年的他重返蓝天。重拾飞行的快感和刺激让他无法忘怀,魏强觉得自己不再是个潦倒失意的中年人,他能够在天上与鹰共舞。

 

 “我在飞的过程中遇到很大一群鹰,从远处也跟随着我们进入到热气流里头一起盘气流,非常非常壮观。鹰会看着我,我也会看着它们,这么多鹰都在一个气流里,我在上边,鹰在下边,盘着圈,我们盘着热气流往上飞行。”


 

2013年8月,50岁的魏强尝试跨越太行山脉——他本来想把太行山脉整个跨越过去,直线距离大概120公里左右。但气象条件成了阻碍,他最终用了两个半小时,飞行七十公里。这在滑翔伞长途越野飞行中,已经十分难得。

 

之后,已过不惑之年的魏强背上了伞包,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开始到全国各地的飞行场地练习滑翔伞。在飞伞的过程中,魏强认识了大他一岁的冯焕胜——在西安的伞圈像他俩这样,人到中年才开始飞伞的人并不多见。

 

“滑翔伞给我带来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所以我认为我的后半生离不开飞行了。”魏强说,他希望自己能飞更长时间。“我很小就有个梦想,能够活到一百岁还要去跳一次伞,这一生就满足了。”

 

但“大师”也一样遇到过凶险——“折翼”,滑翔伞飞行最危险的情况。“折翼”经历是每个滑翔伞爱好者最害怕遇到的生死考验。由于滑翔伞在空中没有任何动力支持,高空坠落也时有发生,每年都有一些滑翔伞爱好者因此丧生——这也是冯焕最初放弃滑翔伞的原因。一次飞行时,魏强在低空突然遭遇“乱流”滑翔伞被吹作一团,在急速下降的那一刹那,他下意识地抛出副伞才死里逃生。

 

2014年年底,在一次飞行事故中腿部受伤的魏强,转型做了教练。第二年初,在伞友们的鼓动下,飞行经验丰富的“大师”魏强开了一家滑翔伞俱乐部,开始指导大家更安全地飞行。

 

之后,他有了一个小徒弟寄托自己的飞行梦,尼泊尔男孩萨卡。


博卡拉的“穷小子”


博卡拉——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同时它也是全球著名的滑翔伞飞行胜地。2012年一名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在这里拍摄了一部名为《滑翔梦》的纪录片,影片的主角正是魏强的尼泊尔徒弟萨卡。


 

那时年仅14岁的萨卡还是博卡拉费瓦湖边一名给游客叠伞的“伞童”。 7岁时一名法国人送给他一把报废的滑翔伞,从此这把滑翔伞便成了萨卡童年唯一的玩具。

 

萨卡从没想过自己居然也可以滑翔,这是项十分奢侈、只有外国人才玩的起的运动。萨卡从小父母离异,母亲靠打鱼艰难抚养他和妹妹。在家乡博卡拉,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穷小子”,然而滑翔伞似乎让他的人生也“飞”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远在千里之外中国西安的魏强,在网上看到了萨卡的纪录片,他在这个异国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影子。于是,魏强在西安伞圈发起了一次募捐,寄了一把崭新的滑翔伞送给萨卡。

 

2015年,借着尼泊尔地震的契机,魏强给萨卡办理了留学手续,将他接到中国学习滑翔伞。这件事几乎成了当年博卡拉飞行俱乐部之间的大新闻,魏强记得,他为萨卡定完机票之后,“整个博卡拉所有的俱乐部飞行员都知道了”。

 

对于来中国学习滑翔伞,萨卡觉得更像一个梦。“在这里跟师傅一起,我感觉我拥有更多的爱。我来这里是因为他,我也喜欢他,我觉得他像是爸爸。在我的国家我什么都不是,在这里我觉得开心。”


 

为了让萨卡尽快适应中国的生活,魏强特意给他请了一名中文老师。只学了几句简单中文的萨卡,喜欢叫魏强“师傅”,师徒俩每天训练吃住都在一起。平日里,魏强对这个外国小徒弟关爱有加,但只要一到训练场他就变得异常严肃。

 

魏强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尼泊尔小徒弟身上。“我想把我的一些知识和对航空运动的理解,包括滑翔伞飞行的理解,能够完全地能够传授给他,能让他去传承我的未来,包括我没有实现的这些梦想。”

 

比起师傅,萨卡的梦想更简单。他希望以后能通过飞伞挣钱,让尼泊尔的妈妈和妹妹过上更好的生活。未来对于这个“穷小子”来说依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如今的他已经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在魏强的精心调教下,萨卡的飞行技术已经越发老练。如今他能够在空中完成“摆荡”“螺旋”“吐心”等很多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并能熟练地使用双人伞,带一些初学者体验高山飞行。半年后,随着签证临近到期,萨卡也将回到他的家乡博卡拉。


尾声

 

50岁之后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

 

除了孔丘,想清楚的人大概不多。

 

同样,魏强和冯焕也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会在知天命之年,去触摸那条通向到广阔天空的路。阴差阳错间,这两个年过半百、失意潦倒的老男人,都开始了他们心底梦寐以求的人生。对于找回了梦想的感觉的他们来说,至于梦想究竟是什么,也许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冯焕经常开着他的房车进山飞伞。等风的时候,他会支上画板,拿出颜料,画一画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论是油画还是飞行,都能给他带来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欢愉,以及年少时的乐趣与激情。

 

 “我记得有一回在咸阳飞伞,就是在等风,几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学员坐在一块儿品上茶了。旁边有几颗五六米高的梧桐树,两个年轻人准备上树,上了几次上不去,结果我说我来试试,三秒钟就上到顶了。这帮人赶快拿手机啪啪拍,给我发到群里头去了。”

 

说起这一幕,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我还行,男人能干的事儿,我也能干,说明我也是男人。”


 

犹如《绝命毒师》中的“老白”,年过半百的中年老男人冯焕胜,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后,也开启了一段惊险、刺激的人生冒险。只不过,在高中教化学的“老白”成了一名大毒枭;而建筑公司老板冯焕胜选择的是——去飞!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去过他们相要的生活,而不必等到得了癌症。


冷暖人生《绝命飞行》完整视频


视频编导:裴天懿

文字编辑:王小舒

微信编辑:田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9:24 PM , Processed in 0.0726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