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和强劲的风一较高下?这里会是不错的选择。
| 咆哮吧,西风 |
纵横大洋上的水手们对南纬40—50度的海域有这样一个俗称——咆哮西风带。这个海域的风力之大可想而知。

▲大气环流图
西风带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由于该区域的空气由自西向东运动,故名曰西风带。因为南半球陆地范围小,阻力小,所以南半球的西风更为强劲,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海浪,7级以上大风天气全年甚至多达100天左右。

▲强劲的西风带
受南半球西风带影响最大,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风大的地方,莫过于好望角。广阔的海区加之海流撞上陆地的侧向阻挡,催生了滚滚巨浪。

▲好望角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好望角的一侧矗立着一个灯塔,灯塔告示牌上还写着世界十个著名城市和灯塔的距离,其中就有距离其12933公里远的北京。

▲好望角上的灯塔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国王若昂二世的命令,从里斯本出发准备绕过非洲大陆前往马可波罗笔下被誉为“黄金乐土”的东方印度。
路过好望角时海面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整个船队近乎覆没。由于巨浪把幸存船只推到一个未名岬角上,才得以幸存。

▲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
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船队经好望角幸运地成功驶入印度洋。1498年5月,驶抵印度西海岸城市卡利卡特,并于1499年9月满载着黄金、丝绸返回里斯本。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第一次航海路线图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常常有“杀人浪”出现,1500年迪亚士再航好望角,就遭遇巨浪而葬身于此,终身没能完成抵达印度的愿望。

▲南非厄加勒斯角: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点
关于好望角存在着不少误识,例如被冠以 “非洲最南端”、“两大洋分界点”的名号。非洲的最南端应该是距离它147千米的厄加勒斯角。厄加勒斯角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点,而非好望角。

▲非洲大陆南端的岬角:好望角、开普角、杭克勒普角和厄加勒斯角(从左至右)
| 风城在南 |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地处新西兰北岛的南端,恰好处于西风带。
惠灵顿毗邻库克海峡,加之海峡的走向与西风的风向恰好一致,且惠灵顿地势较高,导致惠灵顿受到海风的侵袭极为严重。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在刮风,因此人们称其为“Windy Wellington”。

▲新西兰地形图
关于库克海峡还有个历史趣闻。
1642年,荷兰探险家亚伯·塔斯曼首次发现新西兰,他错将库克海峡当作是一个海湾,便以他的两条船中的一条船名给其命名。

▲库克海峡
到了1768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接到皇家密令前往南太平洋,去证实127年前塔斯曼的发现。
1769年10月,库克逆时针围着新西兰南北两岛绕行一周后,确认两块陆地之间存在着有一条海峡,后人遂将这条海峡命名为库克海峡。

▲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
不得不说,要是塔斯曼当年能再考虑周详一丢丢,海峡的名字就不会属于库克了。

▲第一代惠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带领反法同盟军取得滑铁卢大捷。
1815年,英国政府决定以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胜拿破仑·波拿巴的英国名将惠灵顿公爵为该市命名。后因惠灵顿居中的地理位置,于1865年7月取代奥克兰正式成为新西兰新的首都,当时惠灵顿的人口仅为4900人。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惠灵顿是世界上第一个草拟国家福利事业的首都,是最积极鼓励成立民族自治政府的城市;同时还拥有世界最快、最大的光纤电缆线路之一,风光旖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位于惠灵顿的新西兰国会大厦与惠灵顿公爵雕像
但如果你十分在意发型,可千万不能选择住在惠灵顿,一出门,大风分分钟可以造就几十个发型,头发似乎根本停不下来。
大风虽然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小的困扰,但对发展洁净的风能却十分有利,也让风帆、冲浪等运动在惠灵顿颇为兴盛。

▲新西兰航空:电影《指环王》将新西兰打造成充满魔力的中土世界
| 风城居北 |
与惠灵顿遥相呼应,北半球也有自己的风城,这便是“Windy City”——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卫星图
据说,芝加哥1886年就被冠以“风城”的头衔。如果你要去芝加哥拜访朋友,你朋友定会好心叮嘱一句:“带上件连帽风衣,这是我们芝加哥人的标配。”
芝加哥的风的一大特点就是怪——时强时弱、时有时无,十分任性。

▲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
从地势上看,芝加哥像个大口袋,从东、南、西3个方向包围密歇根湖,从北方吹来的瑟瑟冷风直接灌进芝加哥。

1871年10月8日至10日,芝加哥发生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芝加哥大火,约6.5平方公里的市区建筑物几乎全部被烧光,因此重建芝加哥时,为了防火,楼与楼的间隔很宽,还建造了全美平均宽度最宽的马路,所以芝加哥虽然高楼众多,可不但挡不住风,反而形成了一条条“风巷”。

▲“摩天大楼的故乡”:美国芝加哥
美国民间一直存在另一种说法,芝加哥之所以被称为“风城”,是因为当地人好吹牛。据说,1892年芝加哥和纽约争办世博会,为获得评委好感芝加哥申办委员会便喋喋不休地自我吹嘘,纽约出版商达纳便给芝加哥起了个“风城”的绰号,意思是吹牛像刮风一样。

▲位于芝加哥的特朗普大厦
至今美国还有好事者把“风城”当作“吹牛不上税”的典故来用。不过芝加哥人并不为所动,依然对外自诩为“最有美国味”的美国城市。
在这些地方生活,夜日继日地与风较量,也是非凡的人生体验。
●●●
新媒体编辑 /新星、梁辰哲(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