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2

[史地人物] 【探索·发现】齐鲁家风(全 集,201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集 诗书传家

  「诗书传家」的传统在齐鲁大地上由来已久,而本集的「诗书」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齐鲁发源并流传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构成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并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家的家教可以用「诗礼世家」来概括,历代的孔氏后裔都秉承这一传统,并为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出生并一直生活在台湾的孟子第76代嫡孙孟令继,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是依然传承着孟子的思想。颜氏家族五代十国时期迁徙到江浙,但是始终秉承儒家思想,颜子第35代孙颜之推历时十几年之久,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氏家训》。而颜子的第79代孙、山东大学的颜炳罡教授正在通过乡村儒学这一形式,将儒学普及到农村,给农民们带去圣贤的声音。
  本集内容还涉及到西汉时期「凿壁偷光」的匡衡、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以及近代保护文物典籍南下的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他们都为齐鲁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章丘的农民张列才一心为站上乡村儒学的讲台而努力,而16岁的中学生刘亚宁因为暑假的一次旅行,瞭解了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他们两个的故事代表了儒家文化正在当代的山东人身上传承。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集 孝义格天

  孔子的学生曾参因为锄地时误把瓜苗锄断,被父亲毒打一顿,不省人事。醒来后装作没事的样子,借此告诉父亲,自己安然无恙。孔子知道后很生气,他说:「舜的父亲用小竹鞭子轻轻打他,他就忍受着。如果用大拐杖打他,他就逃跑。现在曾参侍奉父亲,挨打也不回避,如果真被打死了,就会陷父亲于不义的境地,相比之下,哪个更不孝呢」?
  这就是「小受大走」的故事。孔子把「孝」作为修身的根本,并把孝道传授给曾参。曾参将孔子的传授记录整理,并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了《孝经》一书。《孝经》从问世以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争相传习,备加尊崇,包括东汉郑玄在内的一百多位儒学大师为它做过注解,是儒家十三部经典之一。
  「孝义」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也构成了山东人的主要性格特徵。两千多年来,孝义精神在齐鲁大地上一代代传承。
  历史上的王祥卧鱼、羊祜守襄阳,秦琼义救王伯当的故事都传承着山东人的孝义精神。而当代的济南市民苏机来,用他特有的方式照顾母亲,诠释了当代人对「孝」的理解。另一位济南市民吴晓健,完成了父母捐献遗体的遗愿,自己和儿子也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字,是对孝义精神的昇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4-18 11:15 AM 编辑

第三集 诚信天下

  春秋时期,为报「柯之盟」之辱,齐桓公准备起兵伐鲁,遭到了齐相管仲的竭力阻拦。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按照盟约归还了鲁国的土地,从此以「信」赢得了诸侯国的敬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第一次将「诚信」两字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奠定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几千年来,这一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范蠡,化名陶朱公在山东定陶经商,为了买卖公平,发明瞭中国第一个杆秤。他在十三星之外,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改为十六两一斤。这便是中国旧制十六两秤的最早雏形。缺称就是缺德,缺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缺三两折寿。
  孙良是清朝闯关东的山东人,他为了寻找同伴,饿死在了长白山。历代的挖参人把他封为山神老把头,就是为了继承他的诚信精神。
  瑞蚨祥的掌门人孟洛川,在店铺遭遇大火后,欠别人的如数奉还,别人欠自己的一笔勾销。凭借诚信精神,瑞蚨祥红极大江南北。
  而当代的山东商人刘丽华,仅仅因为一句承诺,奔波了一年之久,终于为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商城找到了商户。带着根植于传统中的诚信种子,中国商人走进异国他乡,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树立了当代中国商人的形象,更让诚信之花开放在异国的土地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4:15 PM , Processed in 0.0553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