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万个安全套 迎战里约奥运会
搜狐图片 2016-7-5
充满槽点的里约奥运会,比赛场馆没建好、运动员被持枪抢劫、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但在发放安全套一事上却毫不马虎、十分慷慨。据2016年里约奥组委表示,为做好艾滋病和寨卡病毒预防工作,巴西政府将在奥运期间免费对外发放900万个安全套,其中参赛运动员占用45万个。编辑:黄志鹏
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巴西卫生部仍坚持拨出一大笔费用给运动员提供安全套,国际奥委会对此表示认可,“我们鼓励运动员为普通民众树立榜样,他们可以在对抗艾滋病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2015年报告中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全球新感染艾滋病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下降35.5%,然而巴西患上艾滋病的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图为打包后的安全套。
在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奥组委共准备了35万份男性安全套,10万份女性安全套,甚至还有17.5万份小袋润滑剂。在8月5日至21日的比赛期间,可通过奥运村的医院和近40个自动贩卖机获得。图为2016年6月23日,巴西阿克里州,安全套在工厂检验测试。
使用安全套,除了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艾滋,还能通过避免怀孕防止寨卡病毒传染新生儿。在2015年巴西的寨卡病毒流行中,人们发现很多小头畸形的新生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就劝阻孕妇不要为奥运会前往里约,因为孕妇一旦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小头症甚至死亡。
给运动员发安全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当时主办方提供了8500个,几乎人手一个。4年前,2012伦敦奥运会创下纪录,达15万个。然而2016年里约奥运发放了45万个,是伦敦奥运会的3倍。图为2014年10月7日,在纳特斯工厂,工人们检查测试安全套。
制作安全套首先需收集原料。在工厂的橡胶树庄园内,71岁的橡胶收割工雷蒙•巴罗斯掏出割胶刀割橡胶树,再用金属筒收集乳白色的天然橡胶。在他看来,取橡胶这一门传统手艺,不单是为工厂提供生产原料,还能保护面临非法砍伐和开荒的热带雨林。据了解,所有收割工每年能给工厂提供25万千克的天然橡胶,每千克获利3.5美元(约23元人民币)。
然而,保护雨林也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当地农民和伐木工人为了维护利益,他们雇佣职业枪手加以报复。这些年来,许多人因保护雨林被杀。其中被人熟知的是,1998年,橡胶收割工兼环保保护主义者蔡可・门第斯(Chico Mendes)因保护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被枪杀。图为巴罗斯收割后的天然橡胶。
数十年来,像巴罗斯一样的橡胶树采集工人不胜其数。他们一直在呼吁和推动巴西的领导者做出更多举措阻止雨林砍伐。巴西亚马逊雨林遭受破坏,很大程度上因为非法开荒,比如放牧、种大豆和木材砍伐。图为2014年10月8日,橡胶收割工雷蒙多·佩雷拉站在遭受砍伐的雨林。
这批安全套将由当地纳特斯工厂(Natex)完成。纳特斯安全套工厂坐落在巴西阿克里州沙普里,毗邻玻利维亚。这家由当地政府经营管理的工厂,拥有170多名加工工人和489名橡胶收割工。作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安全套供应商,它曾为其提供了10万多个安全套。如今,纳特斯工厂每年生产大约1亿个安全套。图为2016年7月4日,工厂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