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打开朋友圈,就感觉很郁闷。曾经熟悉的朋友,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发着天南海北的照片,曾经那么熟悉,现在却如此陌生。
今天,我要聊聊这部电影:《社交网络》。

2003年秋,哈佛大学。马克·扎克伯格在和一个漂亮的女生约会。
女孩对他说:也许你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但这一辈子都没有女孩会喜欢你。你会以为那是因为你是个书呆子,但我要告诉你,你想错了,那是因为你是一个混蛋。



愤怒的马克回到宿舍,用黑客技术盗取了所有哈佛女生的照片,制作了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女孩打分。
一夜之间,引起轰动效应,最后巨大的流量冲垮哈佛大学的服务器…


不久后,马克和室友爱德华多建立了社交网站:facebook。
当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网站,带来了全球性网络社交革命。
在短短六年间,facebook聚集了来自207个国家的5亿用户,公司市值25亿美元,马克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Facebook,彻底改变了马克和他身边人的生活。但辉煌的事业和巨额财富背后,马克却与朋友们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Facebook把几亿人连接在了一起,马克却成了孤家寡人,他从未如此孤独…


乌鸦微信上有500多个好友,有亲戚,有同学,有同事,有合作伙伴,有十多年的老朋友,也有关注才几天的新朋友。
但是,我时常感到感到孤独,仿佛朋友圈里空无一人。

朋友,是一种温暖的关系。但朋友圈里不一定都是朋友,有工作时加的,有谈生意时加的,有酒桌上加的,有朋友的朋友,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朋友的炮友的朋友…一伸手,来加个微信吧,朋友圈就这样成了一个江湖。

朋友圈是一个龙蛇混杂的江湖。
有发“侵华日军改造小龙虾基因”这样的科学谣言;也有发“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这样的政治谣言的;还有“绿豆汤治疗十几种癌症”;不转不是中国人;金牛座必须转,否则会飞来横祸…
我不知道这些智商欠费的“朋友”是哪来的,可能都是我喝多了的时候加的。

朋友圈还是一个分裂的江湖。
咪蒙老师写一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有多少创业公司老板感动得泪流满面,就有多少实习生怒不可竭。“刺死辱母者”该不该判无期?房地产该不该限购?该不该围堵乐天超市?现在该不该抵制法国货?


中国队克韩国时,有多少爱国球迷为之热血沸腾,昨晚就有多少热血青年大骂国足阳痿不举。在朋友圈的江湖中,人与人分裂,昨天和今天分裂,自己和自己分裂。
就像有个公众号博主写的:朋友,我们聊点什么呢?还是谈谈曾经的青春岁月吧。思想就像是内裤,不要轻易露出来。

朋友圈里的朋友们,锥子下巴,铜铃眼睛,睫毛有雨刷那么长。别说我这个十多年的老朋友认不出来,估计她爹妈也认不出来。

朋友圈还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江湖,我们努力经营着自己在江湖中的形象。
大家纷纷掏出心仪面具,在朋友圈里扮演着各式各样的人生。扮演成功人士的,主要发送宝马方向盘、各种名牌包、巴黎街景、融资谈判…
扮演高雅之士的,拼命刷各种艺术展览,和流里流气的裸体雕塑合影,各种摄影大师,各种工匠精神…
还有拼命作践自己,显得很有自嘲精神、心胸特别宽广的。每天用各种方式嘲笑自己胖,自己丑,自己黑,自己傻,自己倒霉…
很多时候,朋友圈里没朋友,只有一群蹩脚的演员,只是一个虚伪的化妆舞会。

前些天,我有一个朋友在泰国玩。我在朋友圈看到他的各种赞叹,各种兴奋,各种美食,各种舒适…昨天一起吃饭,我问他:在泰国玩得好爽吧?
他怒气冲冲的说:好啥好,酒店太烂了,菜做得跟屎一样,没意思,再也不去了…
尴尬的我真想把网上的一句话送给他:如果你的生活像朋友圈一样就好了!

这是一个被社交软件连接的时代,被社交软件连接的世界。但连在一起的,不过是我们的面具,是另一个不真实的你我。
虽然我们和几百几千人连在一起,但这样的连接,只能让我们更孤独。

电影《社交网络》是这样结束的,空空荡荡的会议室,马克打开facebook,他搜索前女友的名字,请求添加好友。他拼命点击着鼠标,一遍遍刷新网页,等待着对方的回复。
空旷的房间,只有鼠标的点击声。他拥有5亿用户,却没有一个朋友。
本文讲述的是电影《社交网络》的故事,与facebook总裁马克·扎克伯格的真实生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