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08期:翻山越岭地活着
凤凰图片 2017-03-16
2016年夏夜,走在北京的大街上,CiCi银色的头发、苍白的皮肤和在弱光中才能睁大的眼睛,让她有种跳脱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不真实感。作为一个白化病患者,CiCi这样描述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生活:每天都如同翻山越岭。【本组图片由Female Focus(她们的焦点)长期摄影项目提供,该项目以女性摄影师拍摄的女性题材作品,来探索女性问题以及由此延伸的社会问题,由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李楠发起并主持。】 张立洁/摄 (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每天早晨CiCi都会精心打扮一番,画眉毛和眼睫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涂睫毛膏,因为看不清,基本都是凭感觉化的。因为毛发颜色浅,“化了淡妆会比原先看起来更有轮廓感”。像CiCi这样白头发白皮肤的人,有个好听的名字——“月亮的孩子”,听上去浪漫纯洁,但拥有这样的称呼, 却是因为他们逃避阳光的本能和苍白无色的肌肤。
白化病,罕见病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成缺陷,从而表现为皮肤、眼睛、毛发等的色素缺乏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iCi的名字“刘吟”就是因为银白色的头发而取的,后来家里人就一直叫她“吟吟”。在CiCi的记忆里,小时候父母都很疼爱自己。
几年前,家庭变故使得CiCi不得不自立门户。大部分时候她都是独来独往,孤独成了她最无间的朋友,没有人拜访,快递永远只寄到小区门口,再沉的箱子都自己一个人搬上搬下……在她模模糊糊的世界里安全感无从谈起,甚至一度陷入抑郁。CiCi自己乘坐公共交通、打车都不成问题,但是并不会因为白化病有人给她让座,她也不在意,反正看不见。
CiCi生日当天,没能攒够人去唱KTV庆祝,一咬牙她自己去了。“其实一开始我是从不敢在外人面前唱歌的,一来不好意思,二来屏幕上滚动的字幕,我既看不清,也跟不上速度,更不好意思在众目睽睽之下脸贴在电视屏幕上看。可是,我喜欢热闹,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在大伙儿的鼓励下,我从KTV递茶递水的‘小二’,成功蜕变到开口即唱的麦霸,偶尔唱得忘词了,也会毫不犹豫地贴到屏幕跟前,继续我的演唱会。”
除了孤独和不安全感,CiCi还要克服疾病带给她的困扰。首先是视力不好,典型的白化病人普遍都有眼球震颤、畏光、低视力等问题,CiCi的视力还不足0.1。从上小学开始,她就开始配戴眼镜,但是传统的验光配镜基本对她没有什么作用,各种型号、不同倍数的放大镜、望远镜就成了她生活的必需品。“那是一次去港澳的免费旅行,应该是回来的路上,我在看手机。我喜欢这样的夜晚,因为没有刺眼的阳光,太阳镜,遮阳伞,防晒衣,我可以把它们统统丢掉。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语音播报,以及自带的放大镜功能,给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再就是怕晒,白化病人严重畏光,有太阳的日子,墨镜、遮阳伞、防晒服是CiCi的日常装扮。CiCi在贵阳的黔灵山公园,阳光明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她就是“灾难”,既睁不开眼,又可能被晒伤。
即便是阴天,走在路上CiCi也会带着“黑超”,知道的是她真的睁不开眼,不知道的觉得她是“作”。“没工作还整天穿得挺时髦儿,不是被谁给包了吧”……对于这样的流言蜚语,CiCi已经学会“呵呵”对待了。尽管CiCi尽量保持低调,但是各种恶意的、善意的、好奇的、鄙夷的注视在她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视力不好,外貌迥异,为此CiCi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这么多年断断续续的打工经历中,酒店接线员的工作是她做得最久的一份,她脑子好使、声音甜美,只是干了几年之后,工资从600涨到每个月800元就再也不肯再涨,每天的工作时间又超长,她才离开了那里。后来几经周折在农业公司、咖啡店等工作过,如今,她靠卖台湾有机茶叶挣一点零花钱,不能开源她就只好节流,能省则省。为了把茶叶推销出去,CiCi还赶鸭子上架学着自己拍产品照,甚至学会了PS。
结婚生子是白化病人普遍面临的难题,几乎所有白化病人都被爱情这把尖刀杀得片甲不留。与健全人交往时,对方家庭的巨大阻碍导致分手的占大多数。病友之间的情侣倒是不少,但也是退而求其次的居多,未来生孩子仍然面临捉摸不定的遗传恐惧。对于爱情,年过30的CiCi坚持咬牙不妥协,“我还是宁缺毋滥,与其稀里糊涂的结了又离,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好好过”。因为肤色太白,CiCi几乎没有穿过白色的衣服,即便还是单身狗,却一直想拍一组婚纱照。终于,2016年的夏天,“我如实地写下了关于拍摄的想法,就这样,一侧征“婚”启示在飞机起飞前发布了,刚落地,朋友圈就征来了我的“准新郎”。穿着借来的婚纱,她做了一回美丽的新娘,这也是她对不同女性身份的想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