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安乐死之争 一场缺席的死亡练习
网易图片 2017-03-16
日前,年近80岁的知名作家琼瑶,在脸书上发出长文向儿子交代后事,称万一自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不需要采取各种急救措施,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此文一发,有关安乐死是否应该被合法化的讨论再次叫嚣尘上。在国内,人们长期以来视死亡为“忌讳”,往往因为无法理性接纳生命的离去而反对安乐死,正是死亡练习的缺席,让我们无法坦然面对生命的逝去。编辑/耿旭娜
诞生、成长、死亡,是每一个生命必经的历程,但人们总是更擅长去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在面对死亡时却显得无所适从。对于生命个体本身而言,安乐死是在讨论死亡的方式,而对于生命逝去的旁观者来说,安乐死是要我们学习如何面对死亡。人们总是在练习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唯独总是逃避对死亡的练习。图为琼瑶及其发布的长文。
关于安乐死合法化争论中,最为著名的是2005年美国的“特丽·夏沃”案。特丽·夏沃是一名植物人,长期依靠进食管维持生命,在多年的医治后,其丈夫希望让她“安乐死”摆脱痛苦。但特丽·夏沃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坚决要求保护女儿的生存权。7年的官司中,特丽·夏沃两度被拔下喂食管。图为美国残障人士举行集会,要求为特丽·夏沃重新插上进食管,保证其生命的权力。Scott Olson/GettyNorthAmerica
2005年3月21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当地民众发起集会,表示支持为女植物人特丽·夏沃实行安乐死,夏沃丈夫的支持者手举支持安乐死的标语。Tim Boyles/GettyNorthAmerica
安乐死合法化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向来都是旗帜鲜明,前者倡导提高生命质量,后者呼吁保护生命权利,但在绝大多数的重病患者和高龄群体中,则出现了一边倒的声音。2005年5月16日,英国伦敦,法庭正在就末期病人的权利问题展开争论,脑退化病人Leslie Burke在法庭外担心自己希望自然死亡的愿望会被医学总会的指导原则所践踏。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但当地法律设有严格限制,患者年龄需要在12岁以上,并且符合执行安乐死的相关医学标准,医生才会在遵照患者愿望,对其实施安乐死的操作。2014年11月15日,荷兰海牙,一名在91岁的老人在自己的胸前纹上“Do not resuscitate”(不要救我)的字样。她表示她希望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离开人世的时间,以及能够体面地走完人生旅程。Michel Porro/Getty Images
继荷兰之后,日本、瑞士、德国、比利时、加拿大和美国的一些州也相继通过了安乐死法案。但由于具体的实施标准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真正执行安乐死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2012年8月16日,英国梅尔克舍姆,托尼·尼克林森在被法庭判决不能安乐死后痛哭。尼克林森在一次中风后患上闭锁综合症,全身瘫痪,希望医生给他施行安乐死。Matt Cardy/Getty Images
美国加州一名41岁的女子贝奇·戴维斯,3年前被诊断出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随着病情恶化,她只能躺在床上眼看着自己连抬起手臂的力气都没有了。贝奇无法再忍受生命力一点点流逝却不能做出任何改变的痛苦,为了有尊严的离开,贝奇和朋友举行了两天的狂欢派对进行告别,并在所有人的陪伴下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国外有相当一部分的民众会在生前安排自己的“身后事”,这是对死亡的练习,也是让自己更坦然的面对生命的逝去。2015年7月7日,日本千叶县松户市,老年人填写死前笔记。Bloomberg/Getty Images
2014年10月24日,日本东京,一名女性看着照相机中未来会在自己葬礼上悬挂的“遗照”。Reuters/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