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逆流而上,漂在长江
网易图片 2017-03-14
摄影师陈卓在宜昌登上民勤号进行了一次长江流域河运的拍摄。行船的生活比他想象中更为枯燥和孤单,一台电视机是船员们打发时光的唯一工具。“船上的生活就是这样,一晃,一晃,日子就过去了。”长江河运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沿江的城镇逐渐矗立起高楼大厦,但在船上的日子里,你会觉着时代的变革像是一个幻觉,一切又的确已经改变。摄影/陈卓 编辑/刘书琪
民勤号停靠在宜昌的码头,刚拉好揽绳的水手长站在甲板发呆。初春的长江十分平静,但江河日下,水会流动,当下的时光也便这样消逝了。"
对于陈卓来说,他的这趟航程就像一个梦,梦里是安静的河流,远方有从幽暗的长江里升起的城市灯光。江上的美景让他为之沉浸,而船上的人却在为了生存而生活。图为由于三峡大坝的检修,大量的船只停泊在宜昌各个港口等待通行,民勤号停在宜昌万达广场旁的十二码头,陈卓便是从这里开始登船。
船只停靠在码头,夜晚的驾驶室依然需要人值班,二副何跃在无聊中等待无线电里传出可以过闸的通知。航行的时候驾驶室是由两个人同时当班,配置由大副二副加舵工组成。停泊靠岸时的船只与陈卓想象中的很不一样,没有牌局,没有热闹的聊天声,处于静谧之中。
“船上的钱都是给别人(老婆孩子父母)赚的,平时几乎不怎么花钱,有机会花到钱的时候无非就是像现在这样靠岸时上去买点水果而已。”二副何跃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对陈卓说道。
逆流而上的民勤号慢慢通过了葛洲坝船闸,从宜昌上船,乘船至重庆上岸,通常称为“上水”,上水的船速慢,故需要在晚间或凌晨开始航行。舵工吕金泽正在专注地注视着前方,吕金泽今年只有18岁,但已经在民勤号工作了两年。
踏进机舱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柴油味道和巨大的机械噪音,而“老轨”冉隆双31年都工作在这个灰黄色的舱体里。每艘船舶的轮机长都被称之为“老轨”,民勤号的“老轨”冉隆双86年就进入民生公司做船员,在这一呆就是31年。
老轨告诉陈卓现在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0号柴油代替了原来的180号重油,机舱的味道温度都比之前下降很多。
目前还在烧重油的船只上,工作环境简直如“地狱”一般,实力机工李朝川的一些同学就被分在了那样的船上。李朝川刚刚上船一个半月,是民生公司今年在云南机械类中专招收的一批学生,相对而言他还是比较幸运的。
正在长江上行驶的这艘民勤号并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行船,船上的水手都是大男人,吃饭的时候才会聚集一部分。也只有在就餐的时候,他们才“鲜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