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3.15
90后退役运动员自谋生路开武馆
本期作者:田建明
李锋22岁从浙江省摔跤队退役后,一度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遗憾中摇摆不定,最终在亲友的支持下开办武馆,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图/文 嘉兴日报 田建明)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是一碗青春饭。李锋22岁从浙江省摔跤队退役后,一度沉浸在过去的成绩和遗憾中摇摆不定,最终在亲友的支持下开办武馆,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图/文 嘉兴日报 田建明)
三年前,年仅22岁的李锋从浙江省摔跤队退役,拎起行囊离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回忆起刚退役后的那段日子,李锋一度迷茫过,唯有在训练中才能找回自己的存在。作为一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他获得过男子54公斤级摔跤省冠军和全国第五名的成绩。
李锋与一家武馆谈完合作后,来到曾学习过的嘉兴市少体校看望教练,教练鼓励他创业开馆,并给予帮助。
2月18日,李锋在自己开的武馆,指导学生们做热身运动,开馆一年,他收了30多名学生。李锋聊起往事充满惋惜:“竞技运动员心里肯定是想着拿全国冠军甚至世界冠军,可惜在2013年一次交流赛中,我因为争强好胜,不慎造成右脚前十字交叉韧带断裂。”那次伤情不仅耽误了他正准备的全国级的比赛,甚至影响着之后的一些训练。
综合考虑,2014年,李锋带着遗憾与不舍,选择退役,领了20多万的退役金自谋生路,“从有记忆开始,自己就是在训练场和赛场度过的,一旦离开,就意味着人生要推倒重来。”
4周岁的小妍经过4个月的相处,已经和教练李锋打成一片。退役三年,赛场上桀骜不驯的少年多了些亲近感。1993年,父母抱着刚满1岁的李锋,离开故乡江西来到浙江嘉兴打工,从此长期生活于此。1998年,李锋在市区三水湾小学读一年级,因为身材矮小、爆发力强,被少体校的体操教练选中,开始了运动员生涯。
“那时候能被少体校选中是很光荣的事情,尤其是转为正式队员后,一个月有150元的生活补助,对于打工家庭来说,也是孩子争气的表现。”李锋介绍。体操学到六年级后,李锋转战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陆续学跆拳道、摔跤项目。
退役后,李锋做过体育老师、健身教练,而他的师兄弟们,有做特警的,也不乏转行开饭店的、售楼的。与师兄弟们聚会时,大家多会感慨没有归宿感,越发怀念曾经充实而单纯的训练生活。最终在亲友的支持下,李锋于2016年4月开办了拳道馆,以教授跆拳道和摔跤为主。图为私下切磋交流时,体重68公斤的李锋将130公斤的师弟摔倒在地。
天气晴好时,李锋带领几个学生在附近的小游园进行室外训练。“第一次跪下来为5岁的小学员换衣服时,退役两年来的委屈和失落一下子堵在心窝。自己起早贪黑训练十几年,作为国家一级运动员,衣服都很少自己洗,现在却不得不跪下为小毛孩换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