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0|回复: 2

[人世间] 《冷暖人生》2017-3-7/14:红色中国的洋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8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3-14 05:34 PM 编辑

红色中国的洋孩子(上)

柯马凯是外国老专家柯鲁克和伊莎白的第二个儿子,在北京出生、长大,听他讲话,简直就是地道的老北京。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生活。1994年柯马凯和朋友创办了京西学校,吸收外籍子女上学。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中国的洋孩子(下)

阳和平 (Dr. Fred Engst),国际友人、美籍农业专家阳早(Sid Engst)与寒春(Joan Hinton)的长子,1952年出生在北京,宋庆龄亲自为他取名,长在西安国营草滩农场,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对新中国的历史也有深刻的研究。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期间他多次应邀到高校做讲座,评点中国经济和新中国历史,讲述他们一家人与红色中国的传奇经历,使众多青年受益良多。阳老师为美国拉特格斯 (Rutgers) 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特拉华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西切斯特宾夕法尼亚州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拉菲亚学院(Lafayette College)等大学任教。2007年秋季在首都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任教。现任教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主要教授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课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中国的洋孩子:现在的中国让我感到陌生 

 2017-03-18 晓世 晓世



本世界纯属 非虚构

我们从无恶意,一直为寻求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为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努力,假如说我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搞错的话,也是和许多无辜的人一样,因为不了解情况,过于天真。

——出自参加过中国文革的法国专家

戴妮丝的回忆录


冷暖人生《红色中国的洋孩子》完整视频


“共产主义接班人”


眼前这位高鼻梁、深眼眶的“老外”,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回忆起他的童年时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他说那时人们吃的是不花钱的大锅饭,穿的是统一供给的衣裳,孩子们过年排队领鞭炮,邻人亲善、夜不闭户。打弹弓、跳皮筋、偷庄稼,这些典型中国孩子才有的童年回忆,让他的眼里漾出笑意和温情。

 

几天前,在北京某酒店举行的一场聚会上,他还领着一群和他一样的“老外”,唱了一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参加这场特殊聚会的外国人中,很多人并不是普通的“中国通”,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洋孩子”,用柯马凯的话说,他们真正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

 

柯马凯195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英国。父亲柯鲁克和母亲伊莎白1947年来到中国,在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马凯兄弟三人从小就在“北外”的大院里长大。

 

虽然成长在异国他乡,但马凯很少感觉自己与众不同,因为1949年后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和他们出生在中国的“洋孩子”。


柯马凯一家人


然而今年65岁的阳和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和平的父亲阳早原是美国农民,1946年,他卖掉了自家农场的三十头奶牛来到中国,阳和平和弟弟妹妹随父母在西安的农场里长大。那时候,整个西安都看不到几个外国人,阳和平从小被嘲笑为“大鼻子”,为此没少跟小伙伴们打架。


但作为农场的“娃娃头”,捉迷藏、“抓特务”,从来都是和平领着孩子们一起闹腾。有一次,他模仿电影《地道战》,把家里的一片自留地捅出两个大窟窿,尽管被父亲揍了一顿,但和平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忍不住连声说“玩得特痛快”。


6岁时阳和平来到“北外”住了一年,因此和柯马凯相识。事实上,这两个际遇相似的家庭,早在两个孩子结识之前就有渊源。


1948年,在晋察冀边区做土改调查的柯鲁克夫妇,结识了阳和平的父亲阳早、舅舅韩丁。阳早为韩丁和柯鲁克夫妇拍下了一张合影,照片上穿着解放军军装的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而柯马凯和阳和平两个家庭的命运,都要从他们的父母、从这微笑背后的故事说起。


韩丁与柯鲁克夫妇的合影

左一、左二为柯鲁克夫妇,右二为韩丁


“朝圣”的青年


那是共产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这股风潮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席卷西方,大批西方“左派”青年不满本国的政治制度,纷纷来到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援革命。

 

30年代,柯马凯的父亲大卫·柯鲁克受左翼思潮影响,加入英国共产党,在西班牙内战中负伤,在马德里治疗时读到了改变他一生的《西行漫记》。


斯诺与《西行漫记》


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前往陕甘宁边区访问时做的中国报道,该书第一次向全世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一经出版随即引发世界性轰动,吸引了一大批来到中国的“朝圣者”。


1938年大卫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在成都与23岁的伊莎白相识,很快爱上了这个出生在中国的加拿大女孩。


伊莎白1915年出生于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父亲是传教士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和大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这个本没有任何政治信仰、一心奉行基督教的女孩,最终被柯鲁克的革命激情所打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两人在大卫无数次提起的泸定桥上,订立婚约。


年轻的柯鲁克与伊莎白


1947年,回英国参加完反法西斯战争的柯鲁克夫妇,再次返回了伊莎白的“故乡”,这时,中国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1948年,二人应中共邀请,为即将建国的中国共产党培养外语人才。与此同时,阳和平的母亲寒春也放弃了在美国的大好前途奔赴中国。


作为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与杨振宁、李政道同窗的美国核物理专家,寒春目睹了自己参与研制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后的惨状,年轻的她从此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巨大怀疑。同时,已在中国扎根的“追求者”阳早发来了一封封来信,“现在不到中国来,你就错过末班车了。”


禁不住阳早的感召,寒春最终于1948年前往中国,并于第二年和阳早在延安的窑洞里结了婚。此后,寒春不再从事核物理研究,1949年后,夫妻俩拒绝了去首都北京的邀请,一起在延安养牛。


阳早、寒春夫妇


两个家庭、一代奔赴中国的西方“左派”青年,自此开始了他们别样的异国人生。


“金色的贫民窟”


随着“冷战”爆发,加之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在华的外国专家被划分为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柯马凯和阳和平发现,他们与身边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令柯马凯印象深刻的,是他第一次进友谊宾馆的经历。他们被拦在这座专门为在京援建的苏联专家修建的宾馆门口,要求登记约见的苏联专家姓名、房号。而阳和平也因为同学们“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感到身为美国人的负担。


这样的变化在他们的父母身上引发了更剧烈的阵痛。他们的工资只有苏联专家的五分之一,在所在的领域也逐渐失去了话语权。阳和平的舅舅韩丁选择在此时返回了美国。


阳和平一家人从左至右分别是

阳建平、寒春、阳和平、阳早、阳及平


然而,时代的风云起伏诡谲无常。随着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专家突然全部撤离,坚持留下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专家发现,他们的工资一下子翻了几番,可以自由出入友谊宾馆了。


对于抱着共产主义信仰来到中国的欧美“左派”青年们来说,这一切并不那么美好。一方面,1960年代的中国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享受高工资和福利正是他们最反对的特权化。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越来越被边缘化。


1963年开始的“四清运动”,要求“对外家喻户晓,对内内外有别”,这些外国专家从革命者变成了“被雇佣的技术员”。1966年,阳早夫妇迫不得已离开西安农场,迁往北京,从事相对轻松的译校工作。与优厚的工资待遇形成对比的,是他们自由的丧失。


阳和平:当时我父母表示坚决不住友谊宾馆,结果对方把他们安排在新侨饭店,比友谊宾馆还高级,没法沟通!他们被放在金色的贫民窟里,物质上是金的,但精神就是在贫民窟里边。


阳早一家与昔日农场工友的合影


这种被边缘化的困境,大大违背了他们来中国的初衷。但是很快,新的时代风暴正在酝酿,而这一次,他们决心抓住转机,重新站到革命舞台的中心。


“乌托邦”里的“洋红卫兵”


1966年9月,14岁的阳和平正在西安农场过暑假。这天,农场里一片骚动,工人们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父母在北京写下了一张大字报。


阳和平父母写下的大字报


原来,革命伊始,看到北京街头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阳早夫妇再也按捺不住,联合另外两个美国人一起写下了一篇批判外国专家特权的大字报。这篇大字报很快传到了中央,毛泽东亲自做出了批示。


阳和平:你可以从他的批示里看出他非常激动,“我同意这个大字报,外国专家和其子女要和中国人完全一样,不许两样”,底下带着点儿的。他的那种感情,真是心相连的。


彼时,阳早和寒春还加入了外国专家在华的最大造反组织——白求恩延安战斗队。这个造反组织的组建者,就是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接受毛泽东接见的美国专家——李敦白。他曾在1949年因“间谍罪”入狱6年,在革命的大潮里他不仅洗脱冤情,而且成了在华外国专家的革命先锋。


毛泽东在李敦白的“红宝书”上签字


在父母投身革命大潮的同时,他们出生在中国的孩子更是热情高涨,14岁的阳和平与他的童年玩伴柯马凯,都成为各自学校里的一名“洋红卫兵”。


柯马凯:整个社会都那样,孩子们也很浮躁。有一回他们互相打气枪,那个美国孩子一枪打到英国孩子朱利安的眼睛,后来他瞎了一只眼。


事实上,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革命浪潮袭卷全球的十年,激情、愤怒、叛逆,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而来自红色中国的革命,正是这些外国青年们理想的“乌托邦”。柯马凯的父母都十分赞同文革的初衷,而没有这场革命,阳和平的父母恐怕也不会留在这里。


高举毛泽东、列宁相的西方“左派”革命者


随着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混乱的局势再次显示出它的不可捉摸,外国革命者的大好局势急转直下,新一轮的命运沉浮,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可教育好子女”


1967年底,造反派们开始清查“苏修日美特务”,矛头很快指向了在华的外国专家。1968年2月,李敦白再次因“间谍罪”被捕入狱,而他组建的白求恩延安战斗队的很多主要成员,也都陆续被捕。阳早夫妇做着迎接厄运的准备。


这边,作为“洋二代”的柯马凯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被特殊照顾,留在北京一家木材厂当工人。这天,他在几个朋友的怂恿下去观摩一场武斗,几个头戴柳条盔、手持长矛的小伙子突然向他冲过来,他险些遇害。然而,侥幸逃脱的马凯很快得知一个噩耗:父亲被造反派抓住了。


困惑不解的柯马凯和母亲四处上访,结果不仅没得到父亲的音信,母亲也被造反派带走。在找主管单位外交部协商的过程中,马凯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柯马凯:我记得我跑到那门口时,迎面是北外的队伍冲进去了,没多会儿,他们架着一个人出来了,孩子们把他连拉带拽半举着,他的脚都有点不着地了。


被这群红卫兵押走的,正是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后来,王稼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1968年,包括马凯父母在内的多名外国专家被捕入狱,一些在华革命了几十年的国际友人提出要离开中国,其中包括抗战期间就来到中国支援革命的德国医生米勒,这位“老朋友”的不满终于引起中国高层关注。此后,在周恩来的斡旋之下,对在华外国专家的抓捕没有进一步扩大,阳和平的父母幸免于难。


汉斯 · 米勒


父母被捕后,柯马凯三兄弟被定性为“可教育好子女”,送往海淀农机修配厂参加劳动改造。身边的朋友纷纷疏远,因为和他们讲上几句话,都可能被抓起来审讯几天。


柯马凯一家的遭遇,让阳和平的母亲寒春心怀愧意,在当时复杂、动荡、危险的局势之下,她没敢为他们挺身而出。因此,她决定和几名外国朋友一起帮助柯马凯三兄弟补习功课,几个人还轮流照顾他们的饮食。


寒春和父母几位老友的关怀,让迷茫失落的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柯马凯至今记得,大专家艾德勒爱谈政治经济,搞自然科学的寒春给他们讲相对论,北大的叶文倩带着他们读文学,读易卜生、马克·吐温和莎士比亚,知识的美好就像一层保护膜,将时局的污浊之气短暂隔离。


中国人民的朋友


1971年,革命的政治高压有所缓解, 1972年尼克松访华,更是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破冰”之旅。同年,柯马凯的母亲和父亲被先后释放回家。在1973年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场茶话会上,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他们道歉。


周恩来与外国友人


柯马凯发现,他身边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外国专家,对于自己长达数年的关押迫害,没有太多怨言。他至今记得父亲表示,“现在我对革命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比以前更想留在中国。”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在华的外国人也被获准回国。1973年,柯马凯兄弟三人和阳和平回到了各自父母的故乡。回国后的柯马凯进入大学深造,选择了寒春早年从事的物理专业。


阳和平记得自己初到美国时的兴奋和惊喜,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高速公路、高架桥,统统让他目瞪口呆。后来,加入美国工会的他,常常被邀请讲述遥远神秘的红色中国。那时,他谈起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谈起毛泽东时代和文化大革命,充满了底气,但随着中国国内否定的声音越来越大,他也陷入迷茫。


参加过中国文革的法国专家戴妮丝,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我们从无恶意,一直为寻求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为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努力,假如说我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搞错的话,也是和许多无辜的人一样,因为不了解情况,过于天真。这个与那场革命相遇的特殊群体,永远怀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无奈、困惑和伤痛。

 

作为“高人一等”的“国际友人”、“洋二代”,父母那一代人的革命激情,和那场革命的残酷核心一样,始终与柯马凯、阳和平们的生命若即若离。他们无法判断自己距离这个国家的那段历史有多远,也无法理解中国如今对于它的否定。


最终,新世界的魅力没能抵挡阳和平与柯马凯对“故土”的探索之心,1990年代,他们先后回到了中国,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改革开放”和今天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又让他们对这个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愈发陌生。


阳早与寒春分别于2003年和2010年去世。根据他们的要求,阳和平将他们的骨灰带回了延安,撒在了他们最初革命的地方。


2000年,大卫·柯鲁克病势于北京。在北外的校园里,有一尊他的雕塑,根据他的遗嘱,上面写着:大卫·柯鲁克,英国人,犹太人,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朋友。


北外校园中柯鲁克的塑像



冷暖人生《红色中国的洋孩子(下)》完整视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10:43 AM , Processed in 0.077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