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3.07
90后女记者的“村官梦”
本期作者:罗禹
黄俊月1991年出生在贵州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2014年9月,她成为一名新闻记者。2016年3月,她主动请缨到竹坪村担任书记,任期两年。
“回想2016年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在村里经历的大事小事,许多还历历在目,其间有过初到时的欣喜;有过委屈时的泪水;有过不理解时的争吵;有过群众帮助时的感动;有过危险时的害怕;有过乡间生活的小幸福……其间的各种滋味,让我对驻村工作又爱又恨,这大概也是人生的味道吧!”这是90后女孩黄俊月在年度工作总结中一开篇就写出的话,这或许是全国万千驻村“第一书记”的心声。(图/文 罗禹)
黄俊月1991年出生在贵州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了解农村的生活面貌,她常常看见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没上学,看见很多村民的问题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因此从小她便萌生出一个“村官梦”,希望能当官改变家乡。
黄俊月将装着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百宝袋”送到村民家里并进行讲解。
村里老奶奶腿脚不好,黄俊月搀扶她坐下。黄俊月上大学时,选择的是新闻专业。2014年9月,她考入贵定县新闻传媒中心,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上山下乡走到基层,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里。
2016年3月份,工作一年多后,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希望改变生活的想法让黄俊月儿时的理想燃烧得越发热烈。于是,黄俊月通过和领导沟通,主动请缨到贵定县宝山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竹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她希望在任期里能为老乡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的面貌。每到一户村民家,黄俊月都必须把他们家里面临的实际困难记录下来,整理材料上报县里相关部门。
开展基层工作,常常会遇到群众的不理解。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黄俊月多次走村窜寨为村民解释县里实行的殡葬改革政策,她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解说不但没有得到村民理解,反而遭到大家责骂,晚上回到住处,独自靠着泪水打湿的枕头思考解决的办法。
很多时候走村窜寨需要花很多时间,黄俊月备好干粮当午餐。
午间时分,黄俊月停止走访工作,就着牛奶烧饼吃午饭。她说这时候老乡们也在吃饭,到热情的老乡家里不吃饭会显得生分,吃的话会增加他们的负担,避开就好了。
黄俊月组织开会讨论,选出村里的低保户。“第一书记”是架在老百姓和县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黄俊月的工作职责就是走到村里,把党的方针政策带给老百姓,摸清村里的情况,找到村子发展的主要矛盾,然后突破化解,推动经济发展。
有限的低保名额和村民们不同的意见让黄俊月显得焦虑。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黄俊月切身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