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07期:北漂农民工的逆袭人生
凤凰图片 2017-02-21
每场比赛前,“鬼跤王”姚红刚都是团队绝对的主角。下塌地酒店里,徒弟用手试过水温后,姚红刚进入浴缸开始脱水,这是称重前必须经历的痛苦过程。从2009年第一场比赛1500元的出场费到现在的10万元,8年的时间,姚红刚用自己的拳头改变了人生。廖璐璐/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姚红刚成名的年龄比较晚。28岁时,他才从摔跤界转战综合格斗(MMA),30岁时,他把一场别人认为注定要失败的比赛变成了胜利,成功逆袭获得武林传奇雏量级冠军金腰带,成为中国首条国际金腰带拥有者,走上职业巅峰。图为WLF“功夫之王”比赛,姚红刚挥舞着拳头出场,意气风发。
走出赛场,收起满身锋芒,穿过北四环附近城中村的一个建材市场准备回家的姚红刚,身上没有了一点儿拳王的影子,恍惚间又变成了8年前那个漂在北京的农民工。
这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没有窗户,除了一张床,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样的居住环境让曾经来家采访他的外国记者连连惊呼,她怎么也想不到风光无限的金腰带拳王会住在这里。虽然随着这几年的打拼,姚红刚的收入也逐年攀升,但是他对金钱的态度依然没变,最先考虑的是父母和孩子,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出租房的柜子里还留着他曾经的职业痕迹——安装空调的工具。北漂的这些年里,他装过空调、做过厨师、当过保安。出生于河南周口一个普通农村的姚红刚并不避讳这段经历,他总是说:“万一哪天我还想装空调呢?”'
在漫长的密集的打工生涯中,在旁人看来枯燥辛苦的锻炼对于他来说是种乐趣。装空调的淡季姚红刚去金鼎轩开夜班车,从晚上10点到早上7点,下班后他骑自行车到宣武体校练习摔跤,从早上9点到11点,这份刻苦和坚持也延续到了他的职业生涯中。图为2015年10月,姚红刚为了备战下一场在日本的比赛去泰国的普吉岛老虎拳馆集训。早上9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6点,晚上7点到9点,姚红刚都在集训。
见过姚红刚的人都会说他不像一般人印象中的拳手,总是一脸平和,谦虚低调。姚红刚自己也说,“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痴迷于练武的农民工”。他所有的凌厉和凶猛都爆发在了赛场上。M-1比赛现场,上场前的亮相,姚红刚发出了少有的怒吼。
M-1比赛现场,姚红刚与对手俄罗斯的尼基塔•奇斯佳科夫展开激烈对抗,双方打满3个回合。在最后一个回合的后半段,姚红刚成功地在地面战中占据了优势,在将近2分钟的时间里,他死死压制住对手,不断施以重拳。裁判认为姚红刚在整场较量中并没有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最终判定双方战成平手。而在比完赛的后场,裁判在楼道里对姚红刚说:“你赢了”!
赛场上的霸气来源于平日日复一日的积累。成名后的姚红刚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状态,对自身的训练要求近乎苛刻。图为在泰国的普吉岛老虎拳馆集训时,巴西柔术教练看姚红刚学得认真,“开小灶”给他单独指导动作规范。
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姚红刚来到普吉岛快一个月都没出过拳馆,来自中国的MMA选手崔刘才正在给姚红刚看附近的景点,希望周末他能带着大家去看看,结果最后被姚红刚变成了往返20公里爬山越野跑和一场体能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