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因应战时需求 解放军新版军籍牌亮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1 08: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2-21 20:46联合报 记者林则宏╱实时报导


大陆国防部网站21日公布,解放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即俗称的军籍牌,已经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13支各类型部队展开全面试验试用,进一步检验各项战技术指针,以论证不同环境的应用模式、平时和战时应用的组织模式,以及拓展应用功能需求。 报导称,这是解放军加速与国际接轨、加快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的实际措施。

大陆国防部官网21日刊登「中国军网」的报导称,回望世界战争史,军人身分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就在部队中开始配发了。 当时的身分牌非常简单,只是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携带者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

二战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军队相继配发不同样式的军人身分识别牌。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国军队已在探索改进传统军人身分识别牌,着手加装磁条、条形码和微型芯片,增加指纹、面相、DNA和医疗史等详细信息,更好地服务战伤救护、遗骸确认和平时管理。 中共解放军于2011年推广应用军人保障卡,建立起军队人员「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新型保障模式。 但军人保障卡主要用于平时,战时保障能力相对较弱。

2013年11月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军委后勤保障部启动军人标识牌研制工作,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联合研制和在陆军部队小范围试用,目前已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制和「联调联试」。

报导称,从未来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残酷性和应对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看,加快研制具有解放军特色的军人保障标识牌,对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军人保障卡向战场应用延伸,加速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解放军军人保障标识牌主要由主牌和副牌两大类构成,主牌为金属材质,具有抗爆破冲击和耐高温等特性,表面蚀刻人员姓名、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蚀刻二维码支持快速光学识读,可以作为佩戴者的身分标识。 副牌又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副牌内置射频芯片,存储人员基本属性、保障数据、指纹特征和数字证书等,支持面向个人的身分识别、供应保障等多种应用,不仅与军人保障卡保持技术体制兼容,还增加了战时电子伤票存储功能,更加强调向实战化聚焦。

有源副牌含有射频芯片,以及通信、定位、体征监测和其他传感模块,主要考虑腕带式佩戴方式,除具备无源副牌基本功能外,还支持定位、授时、无线通信、运动、方位、心率、体温、高度、气压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平战时人员佩戴使用要求。

报导称,作为战术后勤保障需求感知的前端,不仅兼容军人保障卡平时各项应用功能,还可以在战时感知人员伤亡位置、时间与伤情,为制定医疗支持优先级、后送程序提供信息保障。

此外,新版军人保障卡还可以感知战场军用物资、弹药消耗数量和装备器材损害信息,为制定战斗勤务支持补给程序、装备器材调整更换与维修优先级提供信息保障。 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在一定战场范围内的人员搜寻,为及时发现救治伤员争取时间。


photo.jpg
解放军新版军籍牌分成主牌和副牌,主牌为金属材质,具有抗爆破冲击和耐高温等特性,表面蚀刻人员姓名、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蚀刻二维码支持快速光学识读,可以作为佩戴者的身分标识。 (取自大陆国防部网站)


photo (1).jpg
此款为解放军军人保障标识牌掌上型识读设备。 (取自大陆国防部网站)


photo (2).jpg
大陆国防部网站公布解放军新版军籍牌。 (取自大陆国防部网站)


photo (3).jpg
此款为解放军腕带式有源副牌军籍牌,内含有射频芯片,以及通信、定位、体征监测和其他传感模块,可支持定位、无线通信、心率、体温、高度、气压等多样化功能。 (取自大陆国防部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2 08:29 AM , Processed in 0.0446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