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4|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2609期:乡村发电站水工扎根深山10年 年清水草上百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0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7.02.21
乡村发电站水工扎根深山10年 年清水草上百吨
本期作者:生活晨报 马俊明


Screen Shot 2017-02-20 at 4.38.03 PM.png
54岁的发电站水工杨海方与大山为伍,与孤灯陋室为伴,坚守深山十年。为了确保水电站正常发电,杨海方每日守在拦污栅前清理400多斤水草,一年清理上百吨。




1.jpeg
54岁的水工杨海方与大山为伍,与孤灯陋室为伴,坚守深山10个年头。杨海方所在的桥上二级水电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70公里的桥上乡桥上村,地处淅淇河流域,属于梯级引水式水电站。为了确保水电站正常发电,杨海方每日守在拦污栅前不停地清理水草,每天要清理400多斤水草,一年下来要清理上百吨。(图/文 生活晨报 马俊明)




2.jpeg
杨海方所工作的岗位在距水电站3公里处的半山腰压力前池,压力前池的功用是给压力水管进口布置提供空间,向压力水管均匀供水,清除水中的漂浮物和泥沙,宣泄多余水量。水电站上游来流量发生变化时,压力前池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jpeg
压力前池旁有两间房子,一间操作房,还有一间算是宿舍。 杨海方告诉记者,房子是早年建的,去年屋内新粉刷了,条件还算不错。屋子里,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台破旧的办公桌、一台12寸的旧电视机和一些简单的做饭器具。




4.jpeg
“水位5米,其他一切正常。”每天上午8时,杨海方将测量的水位数据准时地报到水电站。杨海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记录,他根据所在流域的雨水情况,监测水流变化。像这样的监测,杨海方每一个小时就要汇报一次,遇到雨水天气,每半个小时就要监测汇报一次。




5.jpeg
杨海方每日的工作包括清理拦污栅、巡渠、上报水位。总长6.5公里的水渠每两三天就要巡一次,顺着不足半米的水渠边巡逻,向下望一眼就觉得害怕,赶上下雨路滑,更是要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渠内。




6.jpeg
到了夏季,雨水量大的时候,杨海方就得去往几公里外的泄洪阀处释放水量,以确保渠内水量达到平日标准。




7.jpeg
由于压力前池建在半山腰中,遭遇蛇和蚊虫的袭扰可谓是家常便饭。一年前的一个夜晚,杨海方去渠边观测水位,忽然,前方的草丛中传出“梭梭”的声响,他知道自己可能遇上蛇了。他立马停住脚步,借着手电的微光,隐隐看清双脚前方有一条半臂粗的蟒蛇,冷汗瞬间从脑门上流了下来。可能大蛇没有从杨海方身上感受到恶意,过了一会儿,慢慢从草丛里离开了。杨海方说:“蛇走之后腿都软了。”




8.jpeg
在水渠的尽头处有两个大的拦污栅,用于过滤掉水中杂物,是最后一道关卡确保发电的水质。在拦污栅前最多就是水草,“一耙下去就是二十多斤,我们一天最少要清理400多斤水草,一月下来就是12吨,一年要清理上百吨。”




9.jpeg
杨海方所巡逻的6.5公里水渠,途径好几个村庄以及旅游景区,在日常的打捞中经常会遇到掉落渠中的动物,包括在渠边喝水不小心掉进去的羊和狗。图为杨海方打捞起村民掉入渠内的轮胎。




10.jpeg
“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好,站在屋外眼望着山下的闹市发呆。”久居深山,比艰苦的工作更加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11.jpeg
在同事老王看来,每半月回一次家,是杨海方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杨海方深知,他亏欠老婆和女儿的太多了。杨海方家在壶关县东井岭乡罗掌村,距离工作单位50公里。这些年来,他跟老婆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就连女儿出嫁他也是匆匆回家待了几日就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12.jpeg
这个春节杨海方没有回家,他内疚地说:“干了十几年水工,没有尽到做儿子、老公和父亲的责任。”女儿大学毕业后,去年嫁到了上海。今年是女儿结婚后的第一年,原本要回家来看望他们,但是因为杨海方坚守岗位不在家,女儿也没有回来。




13.jpeg
除夕夜,为了确保安全供电,杨海方和同事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连春晚都没看上。图为,白天工作之余,杨海方利用其他卫视转播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14.jpeg
为了排除寂寞,杨海方在宿舍附近开辟了几处荒地,农耕时分种点蔬菜。




15.jpeg
虽然工作岗位上只有他和同事,每日起床之后杨海方还是要认真洗漱,注重着装。




16.jpeg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杨海方十几年如一日,以站为家,无怨无悔地面对着寂寞和困苦,守护了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10:46 AM , Processed in 0.064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