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齐都临淄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基本为后来的罗马帝国所继承。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普遍修建了剧场、运动场、剧院、神庙等。统一规划的街道和共用下水道设施。在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管理系统已经相当完善,并为现代西方城市管理所继承。
而在中国,诸侯国城垣形态一直延续到秦朝统一中国。从西周初期直到秦朝统一,城垣形态只有规模的扩大。城垣内部的建筑本质并无较大变化,仍旧没有任何公共性质的大型建筑。
从秦代直到唐代,中国的城市都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军事防御中心。城内采用封闭式管理,实行宵禁。
北宋以后,这种封闭式管理被打破,街道基本开放,允许居民按照自己的喜好修建建筑。寺院、道观成为城市公共娱乐的中心。
唐代以后,能与寺庙、道观相提并论的具有公共性的建筑还有钟鼓楼、文庙等。从先秦直到南北朝晚期,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都按照一定的风水理论修建,隋唐以后,中轴线概念兴起。
一般坐北朝南,以宫殿或衙署为南北轴线的中心规划分布。许多建筑设计理论都沿用道教风水理念。中轴线概念最早用于天子的陵墓建筑,在西周时就已经存在。但将其运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则相对较晚。
欧洲现代城市的兴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封建领主对辖区居民管理日渐宽松,商业逐渐发达,市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增强。
而封建领主与骑士阶层随着经济能力的削弱和人身依附的削弱而日渐无法控制辖区居民。现代商业城市由此日渐兴起。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现代城市广泛兴起。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服务于市民阶层的公共建筑也成为了每个城市的基本建筑。
十七世纪的伦敦,就已经出现了由城市管理机构负责修建维护的路灯系统。私人与公共建筑划分明确,基本奠定了现代城市建筑与管理的基础。
因此,欧洲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公民制度和商业经济的基础之上。而中国的城市则建立在血缘部族以及政治管理的基础之上。
这种差异也部分延续到了今天。当今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沿袭了两千年来各地区逐渐形成的格局。县级以上的城市很多都可以追溯上千年的历史。
而欧洲当今知名的城市,如伦敦、威尼斯、米兰、鹿特丹等,都是先占据了水陆交通的便利,在商业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才发展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