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法律系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研究国际法和人权法,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回来。”初次见到杨肯的时候,他是这样做的自我介绍。谈及为什么要去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杨肯说,因为专业的原因,他想实地的去看看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
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哥大交换的这半年里,他经历了特朗普的胜选,看到了美国一些跟他想象相左的样子,开始对西方左翼的式微有了新的思考。杨肯看起来内心非常的纠结,带着一副圆圆的眼镜,似乎对身边的一切都有着很深的困惑。他常常会想,社会精英作为既得利益者,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无可厚非,但是否也应该有义务关怀弱势群体呢?但当问到他,为什么要去关注国际难民而不是先解决国内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时候,他回答到,这也是他非常纠结的地方。

自叙利亚内战以来,每天有数千人跨过边境进入土耳其。尼济普这个有10万人口的小镇在过去几年中接收了将近4万的叙利亚难民。他们没有住在集中管理的难民营中,因此有更多的行动自由。国际社会与当地政府的救助活动可以基本保证难民们的温饱,但囿于土耳其本国的失业率已经高达12%,不少叙利亚难民只能打黑工,更多的难民是没有工作的,只能百无聊赖地消磨日子。
为了帮难民消除这些“无聊”,位于尼济普的YUVA难民援助中心开设了针对成年人和儿童不同的培训课程,包括土耳其语、图像设计、摄影、点心烘焙、玩偶制作等。YUVA的联合创始人之一Tara Hopkins女士告诉我们,中国志愿者的到来本身就是很能给予难民希望的事情,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让更多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一起参与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