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颜纯钩
春节期间与家人到台湾过年,先后去了高雄、台南和台中。三个城市都去过,去完再去,只是想念台湾那种温暖诚挚的民情,想念像我闽南老家那样的古早巷弄,想念台湾的小食。
在高雄逛夜市、吃过街边小食后,有一天晚上大家商量要吃一点地道的讲究的台菜。儿子儿媳在网上忙了一阵,说是找到一家高级酒店顶楼的酒家,菜色都是地道台菜,又有无敌夜景,于是订了位,一家人兴冲冲乘计程车去。据说是高雄最高的建筑物,楼下是百货公司,晚上七点多钟,商场居然水静鹅飞。电梯很周折地上到顶楼,儿媳妇眼尖,先看到酒楼门口的鱼缸里只剩一条翻了肚的石斑,再往酒楼里张望,整个大堂灯光昏昧,只有一桌三四个客人,不知道是来客还是酒家自己的人坐着做做样子。当下知道不宜久留,匆匆下楼,因为订了位,有点心虚,倒像是做了什么坏事。
孩子又去网上忙一阵,找到一家上海菜,只想对付一下晚餐,也就订了位匆匆赶去。到了那里,饭馆倒是营业的,有两三桌客人,整个大堂空空落落,灯光聊备于无,点了菜,最先上来的居然是银丝卷,我们说菜都没到,怎么来了银丝卷,侍应苦笑说:我怕你们肚子饿了。
年关前如此遭遇,不免想起计程车上司机说的:你们去的是高级酒楼,我们都吃不起的。
高档酒楼门可罗雀,庶民小食摊却生意滔滔,难怪台湾电视台节目在论证十多年来工资水平一路下滑的社会现象,看起来经济不景气把食客都赶到小食摊上去了。
瑞丰夜市地盘不大,据说却是当地人喜欢去的夜市。摊主都是年轻人,食客也都是年轻人,我跟太太说:我们是整个夜市最老的两个了。夜市里卖的都是小食,偶尔有一家烤虾店,也卖烤生蚝、烤羊肉,算是消费比较高的,但做法也是小食做法。
夜市最常见的是臭豆腐、烤香肠、炸鸡排、卤味、蚵仔煎、刈包、番薯丸、鱿鱼羮等。鱿鱼分三等,大的叫大卷,中的叫中卷,小的叫小卷,大卷烤得香香的,用竹签串起来吃。中卷有做成沙拉的,拌菜丝、洋葱丝、沙拉酱吃,小卷可用来炒米粉。
臭豆腐应该不是本地土产,想是四九年后北方大兵带来的街头小吃。烤香肠很可口,用一种电热的圆滚筒烤制,可省去翻烤的麻烦,吃时配生蒜瓣,辣辣的猪肉香,刺激味蕾。
炸鸡排的摊子前排长队,据说是名店,三个年轻人掌摊,一个将鸡排腌好酱料,拍上生粉,一个掌炸锅,另一个负责出货收钱。满锅金黄色的鸡排,油花四溅,年轻食客站在摊子前,都有一种民以食为天的急色之状。
台湾的卤味相当于香港的烧味,但不像香港卖的都是大烧猪、烧鹅、白斩鸡那种大件食物,他们的卤味只是猪肚、猪肝、猪肠、鸭心、鸭血之类,切得细碎,用纸包监好,浇上调味汁,边走边吃,与众同乐。
蚵仔煎也是我们闽南有名小吃,台湾做法不同。闽南蚵仔煎用大量青蒜,四个人大约要一斤半蚵仔,将蚵仔、青蒜、地瓜粉和盐拌好,下热油爆姜,煎成饼状上桌,沾甜辣酱吃,青蒜辟腥之外,本身也醒嘴,煎成半焦又泛出香气,吃起来层次丰富。台湾做法是先将粉酱浇在煎锅上,放高丽菜丝萝卜丝,再下稀稀拉拉几粒蚵仔,煎好后浇上番茄酱,以我的感觉,不如闽南的做法地道。尤其是番茄酱,与蚵仔味道配搭古怪。但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各有喜好,跟台湾人说你们的蚵仔煎不好,大概要惹他们生气的。
除了夜市,台湾也随处可见街边档售卖小食。在台南经过一家卖碗粿的小店,只卖两种东西,一种是碗粿,一种是鱼羮。碗粿应该是米粉做的,加半肥瘦猪肉,也许还有虾米香菇等等,入碗蒸熟了,上桌前浇上一点酸酸甜甜的芡汁,客人还可随意加一点蒜蓉和辣酱,一碗混混沌沌的,香甜酸辣咸五味俱全,配上一碗鱼羮,可顶半饱。
在台南我们随便走还走到街市边上,整条长街都是小吃摊,经过卖润饼的摊子,炸蚵嗲的摊子,都是闽南特色小吃,不免好奇。我们买了蚵嗲,不顾仪态,站在街边大嚼起来。台湾蚵嗲主要用的是菜丝,几粒蚵属象征性,不像老家安海,传统用大量的葱,蚵也多一点。我老家炸蚵嗲是用浅勺子,先沾热油,再沾薄薄米浆,然后铺上厚厚的葱花,再放上沾了五香粉辟腥的一小堆蚵,然后再盖上葱花,葱花外再浇上薄薄米浆,入油锅炸后,很快从浅勺子脱出来,满锅翻滚,炸得金黄,咬下去饱满的山情水意。
▲ 蚵嗲
台湾润饼的做法与厦门做法相似,与我们安海做法又不同。台湾是将面饼放在碟子上,面前有各种切碎了的菜丝、肉丝、豆干丝、豆芽、炒米粉、蚵仔等,各人按自己喜好挟了包在面饼里,裹起来吃。我老家做法是以蚵煎为主料,将高丽菜丝、红萝卜丝、豆干丝、猪肉丝,豆芽,炒米粉等,一起入锅翻炒焖煮,煮到各种食料都软烂了,各种不同味道互相渗透,然后包面饼吃。讲究一点的,还要包进微量花生糖、海苔、大地鱼碎、蒜段、辣酱等等。一个润饼简直包山包海,尽显食物丰足饱满的豪情。
我们在台南吃过一家着名的馆子,叫阿霞饭店,因为有名,蒋经国去了三次,李登辉、李安、蔡澜等名人也都吃过。阿霞饭店做大菜,一个红蟳米糕成了招牌。红蟳即是蟹,米糕是糯米饭,糯米饭煮好,将红蟳铺在饭上蒸,味道当然可口,蒸红蟳没什么技巧,倒是糯米饭煮得好吃不容易。但在阿霞饭店我们叫了一个拼盘,上来的也都是小吃。一种叫“五香”的,也是我乡下传统食物,猪肉、茡荠和葱包在豆皮里炸,切成段趁热上桌。一种是灌肠,猪大肠里灌猪肉、莩荠等蒸熟切片。还有一种烧肝,是猪肝与其他佐料混合,炸成圆卷切段。还有一种将蟹卵和鸡蛋、面粉合蒸,摊冷了切片上桌。
都是寻常食物,都精心制作,都是高胆固醇,都义无反顾吃下去。
古早时代,闽南人大量来到台湾,将闽南饮食习惯也带到他乡,在那里移植变异。在民生艰困的年代,百姓将寻常食物细心料理,将勤补拙,发明创造,终留下这么多引人口水的寻常小食。而那些浸透老祖母慈祥心意的美好食物,后来都成了我们的乡愁。
最近香港也在鼓动街头小食,我家乡安海的朋友也说:以后回来不要上馆子了,我们去吃街头小吃。我故乡安海,向来也以小吃闻名于闽南,如果那里也能像台湾一样,鼓励夜市经营,那也未尝不是吸引游客的一招。
高贵食物未必好吃,低贱食物未必不好吃,好吃不好吃,都在做的功夫。至于胆固醇,嘴馋时还是先把它丢到爪洼国算了。
(本文题图:台北饶河街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