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又无聊的春节假期终于过去了,不知道食城记的祝福对大家是否起作用。每天刷刷红包狂吃还喝顺带着怼亲戚的你们是不是又胖了呢?还是持续变瘦呢? 叔在大年初五的时候时闲着闷了,临时中午去了火车站,随便赶一班轻轨,,独自蹲在海边喂天鹅,不发一语,当晚再跑去酒店吃饭,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要给你们写写一种叫天鹅蛋的食材。
自小家中节日招待客人的宴席当中,总少不了一道比较昂贵的菜式:油爆天鹅蛋。一盘看起来白中带灰,灰里含粉的东西,脆爽软嫩,还带着鲜甜的味道。与盘中蔬菜的爽脆搭配得也是十分出彩。只是,无论多么好吃我都无法将它与鸟类的蛋联想到一起。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蛋黄和蛋白啊! 或许是妈妈烹调手段高明,把蛋白做成了奇特的口感,或许,我吃的就不是蛋!@!
童年的秘密,到了少年时期才慢慢解开。某次看书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天鹅蛋其实是一种大型椭圆海产贝类,生物学名字叫紫石房蛤。而不是飞禽天鹅所产的卵。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北海道、美国北以及我国渤海湾等冷水海域。通常6-8cm长。单体最大的,可以长到12cm,约400克重。
胶东地区早在数十年前,就一直都是天鹅冬季的最佳栖息地。因为紫石房蛤的体态样貌都与天鹅生产的蛋很相像,加上80年代之前的野生产量低,这种贝类相对比较稀少,因而渔民取名为天鹅蛋蛤来形容它的珍贵与高级。所谓天鹅蛋,不过是个简略的称呼而已。
但是在当地也有天鹅蛋名字来源于沿海渔村民间传说的言论。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丑陋村中无赖妄想霸占白富美天蛾仙女,却被智勇双全渔家青年百般捉弄最后双双致死。。然而,这种并非有真实文字记载或者代代相传为背景的民间故事向来都是情节安排简陋粗鄙,毫无趣味性、戏剧性可言的。明显是为了拓展【天鹅、蛋】两个字来强行编造的,经不起细致推敲。相比之下,前一段文字可信度要高许多。
在80年代之前,因为自然环境中野生产量极低,加上又生活在4-20米深水处的潮下带区域,又潜入40cm的泥沙处,不易捕捞。所以才一度被视为珍惜海产品。 80年代后,水产科研人员人工育苗成功之后,才逐步改变了这种现象。尤其90年代中后期,天鹅蛋的产量提升后,逐渐变成了市面上常见的、大家都消费的起的海鲜。
世人皆崇象拔蚌(太平洋潜泥蛤)为顶级海产贝类,却不知天鹅蛋贝才是真正的举世无双。它是双壳软体动物,味道十分鲜美而清甜。贝丁柔韧,膏体肥腴。只不过因为个体比较硕大原因,天鹅蛋并不适合像常规的贝类一般清蒸或者白灼。破壳取肉,多加一些心思,或爆炒、或油泼、或溜炒做汤都是上佳选择。 也不会辜负它从深海跑到餐桌的辛劳。懒一点的,直接做成刺身也未尝不可。一口惊艳的感觉,保你试过之后再也不想什么扇贝海螺。
除爆炒油泼之外,我家里因为经营过餐饮业的原因,还有一种更让人血脉喷张、激动不已的吃法就是包饺子。 选用肥大的当季天鹅蛋两只,破壳取肉,洗去肥膏不要,仅把贝丁与裙边切碎,与切碎末的韭菜混合。后拌入猪肉,用盐和花生油调味再包成饺子煮熟。一定要趁热吃,啊呜一大口。鲜美的汁混合着油花在口腔中飞溅,心急又不耐烫的人一定会抓耳挠腮,吐也不是,含也不是。却从此着了饺子的道,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