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家断舍离,送掉了一批磁带,也在角落里重新发现了那张找了很久的京剧唱片《四五花洞》。
像久别重逢的恋人。

几年间,我更换城市,不断搬家,都带着这张唱片。这是一张大名鼎鼎的唱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花洞》的故事本身有点无聊,说妖精假扮潘金莲,被张天师捉拿,从前在跟着杜月笙,学习搞个大轰趴 里讲过,一般是一真一假潘金莲,如果有两真两假,是叫“四五花洞”。三真三假,就是“六五花洞”。(不要问我为什么,民国人也是闲得慌)。
从性价比上看,这张唱片一共五句唱词,不算高:
潘金莲:(白:这是哪里说起)
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形矮小
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武大郎:你是个——
潘金莲:[十三咳] (合)蠢精怪变人形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sprite.2x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size: 37px; background-size: 37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四五花洞程砚秋 - 京剧大师 程砚秋老唱片全集 Vol. 4
一张看起来普通的唱片,为什么会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是唯一一张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和荀慧生合作的唱片。

这张唱片的背后,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故事。
1932年1月11日,星期一。
北平天气异常恶劣,黄沙蔽日,几乎看不见人。浙江人郑子褒看见这样的天气,不禁有些担忧,他不知道这坏天气会不会影响他今天的大事,这件事他已经筹划了大半年,如果最终能够成功,一定能够名垂千古。
这件大事,便是四大名旦合灌唱片《五花洞》。
对于不懂京剧的同学们,我大概做个比方,这相当于谭咏麟和张国荣一起录唱片,或者是章子怡、周迅、赵薇、范冰冰同台演出。并且要他们排名不分先后。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时的四大名旦虽然表面和睦相处,但互相竞争已至白热化。
难度这么大,为什么长城公司觉得自己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原因只有一个,长城公司的后台是很硬的,他们的股东是鼎鼎有名的杜月笙和张啸林呀!当时的京剧演出,有所谓“北京出名,上海赚钱”之说。在上海这块码头好好唱一期,回去盖个四合院不成问题(荀慧生便是如此。)要在上海滩安安稳稳的赚钞票,绝对不能得罪杜老板和张老板。这个道理,四大名旦不会不懂。所以,任务虽然难度大,长城公司却有信心。

△杜月笙
派去北京的代表是梅花馆主郑子褒。郑是一个媒体人——当时是《戏剧月刊》的主笔,和梨园行的诸位老板关系都非常好。

△杨小楼(左三)和梅兰芳(左四)灌制《霸王别姬》时,郑子褒就在场(左一戴墨镜者)。
派一个媒体人,长城公司的用心可谓良苦,这样可以让四大名旦觉得,长城公司的立场是中立的,没有刻意偏向谁的问题。
Naive!
《戏剧月刊》在四大名旦方面的立场,实在是太明显了!
在《戏剧月刊》上,有两位写作健将,一位是舒舍予,一位是杨怀白,这两位的另一个身份,是荀慧生的“白党”。“白”出自荀慧生的艺名白牡丹,所谓“白党”,说穿了,就是荀慧生的铁杆粉丝。一开始,“白党”以大学生为主,后来因为吴昌硕等知名人士的加入,声势愈发浩大。
“白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荀慧生进入四大名旦的行列。

△荀慧生
这个说法可能会让一些同学不解。荀慧生本来就是“四大名旦”啊。原来,在当时,荀慧生的艺术地位远远低于梅、尚、程三位。梅、尚、程三位自己早期也是在一起玩儿的,他们拍了好多照片儿,里面并无荀慧生,由此可见一斑。

1932年1月5日星期二,郑子褒在煤市街丰泽园请四位大名旦吃饭,“程御霜(即程砚秋)到最早,荀慧生接踵而来,梅兰芳因事道谢,尚绮霞(即尚小云)到了一到就告辞回去。”这件事在荀慧生日记里也有记载:“赴丰泽园俞叶封饭局,有砚秋、小云、兰芳、子褒等在座,意在要求灌《四五花洞》,未议决,三时回寓。”
在饭局上,三位名角的态度各不相同。
荀慧生当时的态度非常干脆,他说长城的负责人不是我的尊长、就是我的好友,叫我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
程砚秋对于四人合灌唱片一事,原则上同意,然而却有顾虑:“这事有些不大好办吧”。

△程砚秋
尚小云则在临走时对郑子褒“咬了一记耳朵,说老兄的事尽管吩咐好了。”
郑子褒和这三位吃完饭,连忙又赶去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见梅兰芳,他带去了李徵五、张啸林、杜月笙三位董事写的推荐信,梅兰芳看过信之后,便慢吞吞地说道:
“郑先生,我们不是共过好几次事了吗?这次的事当然更没的说的啦,请您放心!并请转达各位,大家安心好了。”

△梅兰芳
1月6日,郑子褒接到了荀慧生的电话,说要就唱片的事情请教。这件事,荀慧生日记里没有记载,不过,另一位当事人郑子褒却完全回忆了那天两人见面的情形:
“慧生见了我笑眯眯的问道:‘五花洞的名次打算怎样排列?您预备把我搁在第几?’我说:‘此刻正在商量,还没有决定呢。’慧生说:‘不管是谁前谁后,反正总得得罪几位吧!’我听了慧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口里还连说不会不会,慧生见我面露窘状,亦就不言语了,我告辞的时候,他临别赠言说了一句‘看您的高见吧!’”
荀慧生的问题,也是四大名旦的共同问题。

虽然“四大名旦”名声已立,但从没有定过正式排名。即使是媒体评比,多半也只是按照剧目排名(比如曾经举办过的“新戏”评选),大家心里都明白,“老虎屁股摸不得”。
郑子褒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二人同唱一句。也就是捣糨糊,我们不谈排名。
梅兰芳不同意,他觉得“一则二人的声音是混合了,二则照这样唱至少须灌二片而且太没精彩”。
程砚秋虽然看出排名问题,但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灌片时间,因为他马上就要去欧洲访问了。
只有尚小云看起来非常大方,他对郑子褒打包票说:“您要怎样灌,我就怎样唱好了,反正是玩儿,还有什么别的话可说呢?”

△尚小云
一直到1月9日,《四五花洞》的方案才被确定下来,荀慧生的日记里,明确记载了俞叶封、郑子褒来到他家,面约下星期一六点灌《四五花洞》,确定荀慧生和梅、程、尚各唱一句。
1932年1月11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下午三点,程砚秋给郑子褒打了一个电话,程砚秋说,自己快要出国,所以应酬颇多。今天晚上七点之后,有三场送别践行酒会,所以录音必须在七点结束。
事先约好的时间是六点,这段唱只有几分钟,演唱的各位都是成熟的演员,成出什么问题呢?
没问题,郑子褒满口答应。
三个小时之后,他才会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
荀慧生第一个到达录制现场。到了之后,他问了郑子褒一个问题:“灌唱片你准备把我放在第几啊?”
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一直郑子褒都回避的问题。郑的初步设想是梅兰芳第一,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后面几位的排序却颇为为难,论年龄排名,应该是梅、尚、荀、程;但按照当时的艺术地位,应该是梅、程、尚、荀。
荀慧生说,自己要唱第三句,理由是“嗓子不好,第四句太难唱。”郑子褒作为一个隐形的“白党”,觉得荀慧生的要求不算高,居然一口答应下来,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冒失的应允。

△这张照片充分证明了郑子褒和荀慧生的基情、哦不,友谊。这是郑子褒(右一)、刘公鲁和荀慧生(左一)合作的《穆柯寨》。
之后到达的是程砚秋,他没有问谁先谁后,只是一再催促,因为晚上确实有三个饭局等着他。
于是郑子褒派人去梅兰芳和尚小云家里催促,这才发现坏了,两个人都没有在家。
程砚秋炸裂了,我之前给你打电话,你当我说着玩儿的啊,我七点就是有事情啊,于是起身就要走人。郑子褒几乎要下跪了,这才留住了程砚秋。
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九点半。
尚小云终于到了,一进门,对郑子褒说的第一句话是:“来迟来迟,抱歉抱歉。”第二句则是:“我唱第二。”

What!
屋子里所有人的内心估计是这样的

郑的小九九是,你尚小云迟到了,那你就别争先后了,那wuli荀慧生想唱第三句嘛,那你就和荀慧生对调一下。
没想到,迟到了的尚小云还是不肯相让。
郑子褒一下子傻了眼。他又设想,要是梅兰芳愿意让出第一句,这样就有了“排名不分先后”的意味,问题也迎刃而解。
梅兰芳是老江湖啊,虽然他是带头大哥,但当时竞争如此激烈,怎么能说让就让呢。郑看着梅兰芳,梅兰芳像没事人一样,一句也不说。
大家都沉默了,郑子褒觉得大概回去就要被杜月笙老师浸猪笼了,这样下去,唱片流产的可能性很大,七个半月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程砚秋马上就要出国,今天不灌,也许真的没有以后了。
这时候,程砚秋发言了:“我唱第四吧。”
不仅如此,针对当时的另一矛盾——用谁的乐队伴奏(郑子褒当时已经脑子糊涂了),也是程砚秋予以解决。照理说,程砚秋的唱腔最独特,最应该用程的乐队,但他建议统一使用梅兰芳的乐队来伴奏。
程砚秋是上天派来拯救郑子褒的天使!
郑子褒事后回忆,如果不是程砚秋的高风亮节,这张唱片恐怕是绝对出不来的。
这张充满传奇色彩的《四五花洞》就这样保留了下来,但四大名旦之间的竞争,并没有结束。有关四大名旦之间的比较,也成为了戏迷和业界永远的话题。
这大概是四大名旦一辈子唯一一次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