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中国人的春运 “一票难求”的回家路
网易图片 2017-01-11
“抢票难,难于上青天”,这条亘古未变的真理在今年再次得到验证。2017年的春运即将在1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回家过年几乎是每个在外游子的共同心愿,然而在这个“最难抢票年”里,这条回家的路却并不好走。从早期的排队“肉搏”买票,到今天的手机APP抢票,中国的春运售票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每每春运大潮来袭的时候,“一票难求”的呼声还是不绝于耳。编辑/耿旭娜
中国的春运被称作是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迁徙,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多省市、线路的火车票一经发售瞬间即被抢空,人们直呼“一票难求”。2016年12月26日,北京,人们在北京火车站可用支付宝购买车票。 视觉中国
时间回到没有互联网售票的年代,人们想要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就只能去火车站或代售点排队,那时的交通运输远不比现在,能够出售的车票十分有限。1995年,广州排队买车票的农民工。张新民/视觉中国
2001年2月1日,春运民工潮,民工排队购票。视觉中国
为了有一张回家团圆的火车票,排队“肉搏”是最常见的抢票方式,售票前十几个小时便已在火车站等候的现象屡见不鲜。2003年2月8日起,湖南省永州市火车站迎来春运高峰,民警组织外出人员排队候票。席晓刚/视觉中国
2004年1月7日至8日,深圳春运火车票在体育场开售,体育场开设100个窗口,24小时滚动售票。不到2天时间,10万多张票全部售罄,还有许多人无法买到返乡的火车票。齐洁爽/视觉中国
2005年1月25日晚9点40分,上海虹口体育馆火车票大卖场外,买票的民工和回家的人排起了数千米长的队伍。有人为了不耽误买票一次买了几包方便面,饿了就吃包方便面,有的还全家轮流换班排队。 张海峰/视觉中国
2007年2月7日,一场暴雪突降太原市,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全面关闭,在太原站购买车票的人们排成了长龙,一直延伸到站外。钟清/视觉中国
为了能够在春节这一天阖家欢聚,那些在外打工、学习的人们,承受着抢票过程中无尽的焦虑和等待。2007年3月14日,春运的最后一天,成都火车站还看不出客流减少的意思。站前所有的公告显示本月去上海、北京、广州和拉萨等方向的票全部售完,小女孩孙静的学校已经开学两周了,她父母等票多日才买到14日晚上的票。邵兴/视觉中国
2008年1月24日,广州佛山一位排队买票的乘客正靠在栏杆上闭眼休息。南方都市报陈志刚/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