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9|回复: 3

[人世间] 《看客》:“折叠”城市,被水泥隔绝的孤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客:“折叠”城市,被水泥隔绝的孤岛
网易图片  2016-09-29


1.jpg
皮村和706空间各位于北京的东西两侧。皮村地处东五环和六环之间,属于城边村;而706则位于西北四环,是个青年空间。皮村和706的人们都为了生活整日忙碌,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但在北京这个“折叠”城市,两座被水泥隔绝的孤岛,并没有产生太多交集。网易公益联合出品 摄影/尹夕远 编辑/刘书琪




2.jpg
北京皮村
皮村地处北京东五环和六环之间,距离机场很近,这里的人说:“每隔三分钟你就可以看见一架飞机过去”,但却没有多少人去乘坐飞机。这里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子被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围绕起来。按保证航道安全的规定,村庄不得建设三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村里基本上是二层以下的平房,故出租房价不高,生活成本较低。




3.jpg
北京706空间
706青年空间藏身于“宇宙中心”五道口,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在国内首创“青年空间”这一概念,“青年空间”是由青年人支持和运营或者是支持青年活动的场地。这个地段毗邻多所高等学府,遍布高楼大厦,从高处向下看望去,马路上车流如梭。




4.jpg
北京皮村
“折叠”城市的概念出自于《北京折叠》这本小说。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谈到《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曾透露,创作的契机就是生活所见。她曾经租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城乡接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饭馆和大市场。图为皮村的局部俯瞰图,错落的电线和相对低矮的房屋组成了这块区域。




5.jpg
北京706空间
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然后再几个小时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伸。”图为706青年空间所在的华清嘉园小区,小区内有相对完善的绿化设施,附近高楼林立。




6.jpg
北京皮村
地处东五环和六环之间的皮村附近没有地铁,这里的人大部分靠公交车出行,因为生活成本较低,皮村聚集了大量外地进京务工者,这些人大多在皮村内外大大小小的家具建材厂打工。白天,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则去专门为打工子弟开办的学校念书。一到傍晚,皮村的商业街便会热闹起来。部分在市区内上班的人选择坐20分钟公交车到达地铁六号线草房站,然后前往市区。




7.jpg
北京706空间
706所在的华清嘉园小区,就坐落在地铁五道口站旁边,从706的天台可以看到列车进站。除了偶尔有急事会打车外,706空间的年轻人会选择乘坐地铁和当下非常流行的公共自行车出行。




8.jpg
北京皮村
图为皮村的街道,一个小孩站在三轮车上,等待他的父亲在垃圾箱里寻找能卖钱的废品。皮村依然在使用旧式的铁皮垃圾站,几条街区设立一个,附近的垃圾都会集中到在此处,收废品的人会时常光顾。皮村对垃圾的运输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准,会在垃圾箱装满以后使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些垃圾。




9.jpg
北京706空间
图为706空间所处五道口的街道,行人正在耐心等待火车通过。在这条道路上,每隔不远就会存在两个垃圾筒,一个写着“可回收”;一个写着“不可回收”。但在中国,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注意垃圾筒上的这些字样,也不会去遵守。




10.jpg
北京皮村
北京皮村有一家社区工会——“工友之家”,自愿承担起了皮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年陆续开辟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创办了工友自己的电影院和兴办了了两家社会企业等。图为皮村工会的宿舍,一般下铺睡人,上铺用来堆放杂物,桌子上放着工会工友的水杯。北京即将进入冬季,桌旁的煤炉很快便会派上用场。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北京706空间
706的住宿为了节余出更多公共空间也选择了上下铺的宿舍模式,报名入住的人很多,这里经常一铺难求。为此706空间的管理者又承租了另外一处住所解决住宿问题。




12.jpg
北京皮村
图为端午节前的最后一天,皮村工友们的晚饭,一碗没什么味道的白菜煮面。平日里,皮村工会的伙食一般是一到两个炒菜,主食为米饭和馒头交替。




13.jpg
北京706空间
身处被称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706附近的美食丰富,有时住在这里的人会犹豫究竟是吃墨西哥料理还是旁边的意大利餐,这一天,706的一名住客选择了吃美式披萨。




14.jpg
北京皮村
皮村工会开设了一间图书馆,里面的书均为企业和个人捐赠,其中包含不少儿童书籍和插画。晚饭后,务工者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会带着孩子来这里,希望孩子们能接受一些知识的熏陶。




15.jpg
北京706空间
706拥有一间可以称之为“气派”的图书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商业、语言类等各种图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几本,不过这里更像是大学的自习室,许多706的住客来这里学习和用电脑处理工作。




16.jpg
北京皮村
图为皮村的图书馆标识。纸上写了7条阅读须知,室内禁止吸烟被置放在了首位。




17.jpg
北京706空间
图为706的图书馆标识。写着为保持馆内阅读环境,请勿在馆内饮食、游戏与喧哗。该标识下方贴着一张图书馆近期活动的海报。




18.jpg
北京皮村
作为城乡交错地带,皮村没有一线城市中心区的繁华,没有一线城市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设施,皮村人缺少娱乐设施,打麻将成为部分人主要的消遣方式,麻将馆的常客以皮村原住民居多,外来务工者基本没有闲暇时间。但工会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K歌、拔河、乒乓球比赛等)吸引皮村的居民参加。




19.jpg
北京706空间
706作为国内首个“青年空间”会定期举办活动,涉及讲座、话剧、沙龙、电影放映、手工课堂等多种形式,图为一场名为《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哲学沙龙,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是江湖”。活动会在706的一些网上平台进行发布,导致不只是706住客参与,还会有许多外来人员。




20.jpg
北京皮村
当下,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十分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皮村电脑的普及应用率还并没有那么高。图为皮村工会的一位小姑娘的粉色电脑,但大多数时候,这台电脑也要为皮村里的男女老少服务,帮他们查资料和处理生活中的琐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北京706空间
但在706空间,一台笔记本电脑几乎是这里住客的标配。年轻人用它办公、写作、看电影,连接外面的大世界。




22.jpg
北京皮村
入夜以后,皮村渐渐静寂下来,除了中央大街,几乎没什么路灯,街巷一片漆黑。图为一名建筑工人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在临时宿舍内玩弄手机。




23.jpg
北京706空间
在706空间,白天大家都会出去忙自己的事情。晚上回来,交流和沟通才刚刚开始,聊人生的感悟、计划组织活动、组局玩狼人杀等桌面游戏,夜晚的706渐渐热闹起来。图为706的创始人之一程宝忠在和朋友聊着创业的事情,身后是北京这座城市璀璨的灯火。




24.jpg
706空间人物故事




25.jpg
北京706空间
吴婧是江苏扬州人,目前在一家财经类媒体做记者,因一学妹的推荐来到了706空间,迄今在这居住了9个月。图为刚刚在杭州参加完一个医学论坛的吴婧,一早坐飞机回到北京,走到706楼下时,她说:“终于回家了,让我好好睡一觉。”




26.jpg
北京706空间
吴婧上班的地方位于三里屯,由于是记者,平时在外采访不需要坐班。记者的工作远比吴婧入职之前想象的难,她说:“做记者这行很辛苦,自己一直在努力尝试和摸索采访、写稿的经验。”




27.jpg
北京706空间
有时候回到706已经很晚,公共空间工作和学习的人所剩无几,但是吴婧仍然需要连夜把稿件和资料整理出来第二天交给编辑修改。




28.jpg
北京706空间
张翰宇今年23岁, 北京大学毕业 ,从大三开始便和两名好友创业做青少年足球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发展到近千名学生。他们团队主要针对青少年足球的小班授课。




29.jpg
北京706空间
图为张翰宇深夜仍在认真学习英语,他说自己准备出国深造体育管理,回国后继续把目前的事业做大。




30.jpg
北京706空间
图为张翰宇正在给一批少年教授足球课。最近因为需要准备英语考试,张翰宇已经很久没有去教授足球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5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北京706空间
丹萌今年27岁,长春人。在706断断续续生活了快4个月。丹萌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去日本待了段时间,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从事HR工作。在印度进行两个月的灵修学习从事新兴职业life coach(人生教练),目前在与朋友一起筹备自己的life coach工作室,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在日本看到一篇706的文章,回国后主动寻找到706空间入住。图为丹萌授课前进行补妆,她说由于从小成绩优异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特别期待,自己一直有些完美主义,期望做到最好,但这并不是正真的自己,接触life coach和灵修后才找到真正的自己。




32.jpg
北京706空间
对于丹萌来说,706带来的是没有压力的大型空间,随时拥有新鲜感,并且在人少的时候也能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由。图为丹萌与搭档在706青年空间举办的life coach交流活动。




33.jpg
北京706空间
有时候,丹萌会找一间咖啡馆,与学员视频进行授课,授课往往是从闲聊开始的,慢慢深入到近期的生活以及过去及未来的思考,对于都市里的青年人来说,因为他们自身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的前提下,网络视频授课是很好的方式。




34.jpg
皮村人物故事




35.jpg
北京皮村
子怡今年21岁,是河北承德人。在平谷就读了工人大学,学过一点平面设计和电脑维修等技术。17岁来皮村,在此已经居住了4年。子怡出生后被查出脑瘫,一直需要拄拐生活。她早年离家,常自己笑称:“我既是流浪儿童,又是留守儿童”。




36.jpg
北京皮村
子怡在皮村工会从事旧衣物分类回收工作,把各地募捐来的旧衣物分类整理,记录在册,然后发往北京周边各村的农夫市集和二手服装店。多的时候,募捐来的衣物将近万件,可以将子怡完全埋没其中。




37.jpg
北京皮村
每天卖不出去的衣物还要再运回皮村工会,子怡和同事们将他们记录分类,并联系其他的渠道进行处理。子怡说也许是因为身体残疾的关系,自己对工会这样的公益类工作比较满意,不为了赚钱,就是想做些好事。




38.jpg
北京皮村
子怡喜欢写诗和唱歌,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寂桐”的笔名,一直在创作有关生命与爱情的诗歌,夜里没有工作的时候,也会偶尔打开手机上一个类似于卡拉OK的软件唱上几首情歌。




39.jpg
北京皮村
苑伟是北京皮村的一名家具建材厂的工人。图为苑伟正在工厂内劳作。当机器开始运行环境里会充斥着噪音和粉尘飞肆意扬,但正在工作的他显然没有在意这些,正在专注地操作机器。




40.jpg
北京皮村
图为皮村工人苑伟工作的环境,房内到处堆满了木头制品和局部零件。桌上和地上都布满了粉尘和木屑。




41.jpg
北京皮村
伍彩霞是皮村同心合作社目前唯一的工人,居住在邻村尹各庄,她的工作是改造废旧二手衣物制作成布包、玩具和手工艺品,有时需要赶到30公里外的市集进行售卖。图为伍彩霞站在自己改造的二手衣物成品前。




42.jpg
北京皮村
伍彩霞说改造废旧二手衣物的销量并不好,这样导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薪资只能维持日常开销。她希望能有企业和市场对这些改造后的成品进行大宗收购,这样她便可以把附近学校学生的母亲集合起来一起从事这个工作。




43.jpg
北京皮村
北京这座由钢筋水泥构建的繁华都市,无数人栖身其中,为了生存而生活。即使很大一部分人处于这座城无法看清未来的模样,但都依旧选择在这座“折叠”城市停留。也许这两座被水泥隔绝的孤岛,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一天会产生新的交集。图为伍彩霞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眼睛望向了远方。她的女儿在附近工会创办的同心实验小学上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6 09:08 AM , Processed in 0.0805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