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一个新闻刷了屏,内容是最近两年大众最热衷的话题,明星婚姻关系破裂——何洁被爆与丈夫赫子铭离婚。不同的是,这次狗仔还没有上场,火起来的是一档北方知名电台节目《叶文有话说》。
简言之就是遭遇婚姻危机的赫子铭以普通听众的身份,在12月5日给《叶文有话说》拨打了情感倾诉电话,不但将自己的婚姻情感一一交代,还称自己是节目主持人叶文老师的忠实粉丝。

虽看不到叶文的脸,但边听音频边脑补,脑海中莫名划过了金星和包租婆的形象。
这个故事的点击中我的是,如果排除这是一场炒作,那么电台节目在相当多人的生活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角色。
许多北方的网友(尤其是东北)站出来留言表示,自己是听着叶文的节目长大的。八卦号们也开始讨论起该档知名电台节目和主持人——叶文,以犀利快落的主持风格著称,素有“南有万峰,北有叶文”之说。听众打来倾诉老公出轨自己不肯离婚,她会直接骂“你是贱是傻?”还有抱怨老婆和亲妈相处不好的,她也会开炮“生你这个儿子不如生条狗”。

其实,让赫子铭遭遇婚姻危机时也要乖巧求助的“叶老师”长这样。
许多人(包括我)一定会疑惑,这样粗暴风格的栏目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听众打进去找骂?
我试着做了一场广播听众素描,出租车司机是一大类,老年人是一大类,还在上学的学生是一大类,晚饭后忙于家务的家庭主妇是一大类,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者也是一大类。刨去这些,还有钟情于声音、拥有电台情结的、各行各业各地的忠实粉丝们。

电影《岁月神偷》中,穷人的孩子依靠广播,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繁华。
这些群体,或因工作无法进行更多的消遣,唯有解放双耳;亦或普遍有着情感宣泄诉求,当繁重的生活被电波来源的声音阻断,人们可以获得短暂的宁静。因此除去交通广播之外,情感类的电台节目就是最有市场的了,它们无非以两种风格鹤立:要么是知心温暖风,要么是犀利毒舌风。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很烂,但片头将全国各省市的标志性电台节目剪进去,还是很能引发人的共鸣。每一个城市,都有代表它的一种声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邓超饰演的“陈末”是重庆一家广播台的午夜档电台DJ。
在我的中学时代,无数个写作业的晚上,是FM101.7陪伴了我。每年除夕,music radio会将当年评选出的100首金曲逐首公布,那天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凌晨12点,这100首歌会逐首完整播放。学生们总有闲情逸致,能够守着听一整天。
陪伴与温暖,一直是电台的象征词。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打开电台,就能听到一个陪伴感强烈的声音。它像一个枢纽,和你一起的数千万人共同被它联结。那种不期而遇,与孤独感的消解,是许多人迷恋电台的原因。

林丹,哦不对,《爱情公寓》中的曾小贤就是一位广播电台午夜档主持人。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互联网的颠覆下,2015年中国传媒业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体广告收入首次超过了电视、报纸、电台和杂志的收入总和,所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都经历了断崖式下滑,唯有电台逆势上扬。
尽管现在大城市的人们,多少已淘汰了收音机,钟情电台的人也多通过手机里的电台app收听。但这份传统的媒体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抵抗式微,仍然让人惊喜。
说到底,如同文字、摄影,声音同样性感。不是么。

聂鲁达说,“诗歌属于需要它的人”,声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