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喜欢吃肉,是浙江人都懂的,然而福建人却不知道浙江人知道福建人喜欢吃肉,更不用提浙江人知不知道福建人不知道浙江人知道福建人喜欢吃肉了。但不管怎么说,福建宁德市的福鼎肉片,是闽北地区乃至浙江南部诸如温州以南的小县城所熟知而喜爱的,而温州也有相类似的瘦肉丸,至于说是哪方学哪方的,便不得而知了。
初听名称,以为福鼎肉片为一片片的肉,只是在当地比较出名罢了,然其非肉片状,而是不规则的块状,而是一种由肉类捶打成浆后混合一定比例地瓜粉汆煮的小吃。
不管是闽西、闽南或是闽北,当地人但凡制作肉食时,都喜欢加地瓜粉,地瓜粉也叫番薯粉,它是由蕃薯淀粉等所制成的粉末,一般地瓜粉呈颗粒状,有粗粒和细粒两种,通常家中多用粗粒地瓜粉。地瓜粉融于水中后加热会呈现粘稠状,所以在煮肉片时,加入地瓜粉会使得肉质更具嚼劲。
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是福鼎肉片正宗的发祥地,这里的肉片的味道也最为地道。当地民间,流传着一段关于肉片的爱情故事:
相传,明朝初期,南京丹徒县城郊村里有位青年叫吴旺三,为人诚恳朴实,勤劳果敢。他于偶然中结识了邻村一位苏姓姑娘,姑娘漂亮聪颖,贤淑有德。一来二去中,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到了婚嫁年龄时,吴旺三便请媒人到姑娘家去说亲。不料于此同时,有个叫董七的青年也看上了苏姓姑娘,并扬言非她不娶,董七是村中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当地很有势头。但是吴旺三并没有退缩。到了订亲那天,董七果然也携了一份比旺三厚十几倍的聘礼来了,两家撞到了一块,互不相让,形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姑娘站出来解围说,两家都很有情意,她哪家都不愿得罪。于是她出一道题,谁完成得好,她就嫁给谁。姑娘的题目很简单,她从两家送来的猪脚上各一取下一斤瘦肉,要两个人现场做出一道菜来,用来招待今天来她家里的七八个客人。一斤瘦肉七八个人吃,就是切成丁,一个人也只能吃上一小块呀,还怎么能招待客人呢。
董七很聪明,他二话不说,将瘦肉切成丁,先煮了一锅肉粥。这样,旺三便不能再做这道菜了。但是旺三并不慌张,他将瘦肉剁得碎碎的,再和上家常淀粉,这样一斤肉变成了两斤,再用手揪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水中煮熟,加入一些调料,用小碗,居然能够打上十来碗。这东西人们还是第一次吃到,吃到嘴里嫩滑爽口,都边吃边赞不绝口,就连董七吃了也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拿上聘礼悻悻离去。
事后人们问旺三这菜叫什么名称,旺三想了想说是叫肉圆,因为是它圆了他和姑娘的婚事。后来,旺三不幸早逝,苏氏为避战乱携子迁居到西阳,是为西阳吴氏的先祖母。肉圆的做法也从苏氏手中代代传承下来,由于当地圆与丸的音相同,渐渐地人们便叫为肉丸,又称肉片。
肉片制作的主要原料有两种,一是精肉;二是淀粉(最好是地瓜粉,就是番薯粉)。肉和地瓜粉的比例是1:0.7。其他原料为葱,盐,味精,小苏打等各少许。肉最好要取猪后腿上的瘦肉,这样做出来的肉片才会松而韧,口感特别好,其他的瘦肉品质则要次得多。
除了肉料本身,汤料和配料乃福鼎肉片的另一灵魂所在,其中离不开香、辛、辣、酸的有机调配,有些人吃不了辣的,则在香味上下足功夫。
传统中的肉片一定要加酸、辣才够味,配上米醋和辣椒,加上些许香菜,在盛汤前直接加在碗里,或是盛好肉片之后,再往碗里撒点,这样香菜不至于太烂,这时整碗肉片的香辣中流露出淡淡的香菜之味,简直是人间美味,绝对让人流连忘返!
“肉片要大份儿的还是小份儿的?”、“醋要放多少?”、“葱香菜辣椒要不要?”这是卖福鼎肉片之人必问的三句话。尽管每次去买都要听一次同样的问题,但从未感到厌烦。
学生时代的好处就是,食堂就像是一个当地的美食汇总处。例如在闽北的学院食堂里,不难见到沙县小吃、厦门沙茶面、泉州蚵仔煎、福州肉燕、福鼎肉片等身影,当时想吃哪个地方的美食直接去点一份就行。离开学校后,这种想一日吃尽全省的欢愉便再难激起。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8:51 AM , Processed in 0.0258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