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写八卦的没脑子,也有人说写时尚的少情怀,其实吧,套用时下的热烈词藻,我们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时尚八卦,于我,写不好八卦的时尚人不是合格的码字达人

“Studio 54也树立了一个新的公众意识:来派对就是要“看别人”和“被别人看”的。这成为了当今“名人文化”的基石。
到了年底,不管真实光景怎样,派对还是一个接一个开起来了,人们纵情声色,或躺或倚在天鹅绒靠枕上,狂饮香槟,等着背上插了天使翅膀的男人上台表演脱衣舞。如何营造一个末日狂欢的派对,新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给出了最佳指南,放在今天呢,就是请日本AV女星来向年度最佳员工(仅限直男)派送香吻,或者男老板亲自上阵跳艳舞。
派对历来是潮流搅拌机,并深刻影响了时尚潮流。
1966年,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的作家楚门·卡波特在曼哈顿Plaza酒店举办了一个“黑与白”派对,所有参加者都是黑白着装。室内设计师比利·鲍德温头上顶了个独角兽的尖角;好莱坞明星琼·芳登穿了件渔网状的袍子;米娅·法罗(她在1977年出演《了不起的盖茨比》女主角戴茜)那时刚刚踏入电影圈,披着一头为波兰斯基《魔鬼圣婴》片中角色剪的流浪儿乱发,穿件宫廷风格的裙子,那种看不出性别的无辜气质震惊全场,成为社交界新星。此前在大西洋彼岸,英国少女模特Twiggy在时尚界掀起中性潮流,米娅·法罗将中性风带入了凡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叛逆青年们聚集在废弃建筑物里办趴,白天会花很多时间制作晚上的派对服装。他们会戴顶犹太教哈西德派教徒的帽子,像牙买加人一样梳满头的小辫子,画个日本艺伎的妆容,宽松的衬衣是伊斯兰风格,再加上格子裤和阿迪达斯嘻哈风格的鞋子,是最早的“混搭”实践者。
侯司顿(Halston)是当之无愧代表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纽约时代精神的设计师。他是极简主义的先锋,但赋予极简风优雅的外在。1977年,曼哈顿最时髦的夜店Studio54开业后一周,侯司顿怂恿夜店老板为女明星、滚石歌星米克·贾格尔的太太比安卡举办了32岁生日趴。比安卡身穿侯司顿标志性的红色露肩长裙,跨坐在一匹白马上,由一个裸男牵着,施施然进入派对。举座哗然,派对轰动全城。她在马肚子两侧的脚上穿了双精美绝伦的金色凉鞋,它们也成为焦点。鞋子是从老欧洲到新约克来寻找机会的漂亮小伙子马诺洛·布拉尼克(Manolo Blahnik)的作品。马诺洛在后来的设计中,特别喜欢把珠子、铃铛、羽毛、绸缎、蕾丝、宝石安在鞋子上,令人眼花缭乱,派对、舞会气息成为马诺洛设计的特征。Studio 54也树立了一个新的公众意识:来派对就是要“看别人”和“被别人看”的。这成为了当今“名人文化”的基石。
Studio54在1986年的某一天落寞地关张,但新崛起的CBGB、Sanctuary、Marquee、Lot61、Bungalow8等俱乐部仍是先锋艺术、时尚业、自由主义精神的场所,创意十足的派对夜夜不断。这些俱乐部、派对制定了苛刻的进门令,是雌雄同体、中性风、垃圾时装、嬉皮士、S&M、工厂服装等风潮的培养基地,更成为孕育ZacPosen、Chaiken、Abercrombie&Fitch、Sevens等纽约本土设计师和品牌成长的温床,甚至JeremyScott、BernardWillhelm、SophiaKokosalaki、RiccardoTisci等纽约以外的设计师都从中获益匪浅。
毕业于纽约PrattInstitute时装设计专业、从纽约的派对生活中获取了诸多灵感的JeremyScott选择在洛杉矶开创自己的品牌,但他的作品有种纽约人的幽默。他给男式紧腿牛仔裤鲜艳的颜色,给复古款牛仔服绘上指纹和窃听器图案,让运动鞋插上小翅膀,专门给派对分子设计了单排扣宽松运动装和印有趣味图案的粉色、黑色半正式礼服……就是这样,泡在派对里的人一代又一代,前辈尚未从激进变为平和,已有更年轻的人加入进来挥霍青春。
看天下369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