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有人从“快手”里看农村,70多年前他早就看穿了一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6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6 12:34 PM 编辑

有人从“快手”里看农村,70多年前他早就看穿了一切 

2016-06-23 每日签 每日签

这几年,每逢春节,社交网络平台上都会密集出现大量“回乡偶记”、“我那沦陷的故乡”、“回不去的乡村”、“乡村败落,村妇约炮”这样的还乡文。
 
在这些和抢车票、抢红包一样已经成为春节标配的文章里,乡村是如同几片已经被遗忘的夹在旧书的树叶,每年总有几天,我们总是有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去把它们翻出来仔细描摹和扼腕一番。
 
关于农村和农民最近的惊诧,来自快手直播平台经过选择和“截图”之后的农村中国。除了提供经过挑选和设置的迥异行为和类似“审丑”经验的消费,我看不出这里面蕴藏怎样的农村生活逻辑和生活质感。
 
“这个世界会好吗?”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为了这个“好”,作为哲学家、思想家的梁漱溟,与很多同行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并没有将自己安置于书斋之中,思考形而上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他,对生命和时代,曾经有过深深的困惑,几度想要出家为僧。后因学识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到北京大学教哲学。
 
此后的十余年间,放着北大教授不做,他走出书斋和学校,在广东、河南、江苏等多地考察、实践乡村建设,想要为凋敝的农村寻求出路。
 
民国十九年(1931年)一月,在成功说服军阀韩复榘后,他赴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此地,他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后来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全省十几个县。
 
他把解决中国问题的重点,落实在社会改造上,他想出的办法是“乡治”。在《乡村建设理论》,他一再重申乡村的重要性,提出乡村为主、城市为辅的理论。这些想法,在他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被后人实践和验证。
 
梁漱溟尤其强调发挥传统伦理精神培养农民的作用,“采用中国古人的所谓乡约做法”: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在农村,他着力建设乡学、村学和乡村自卫等组织。同时,借鉴丹麦等国的经验,组织成立了棉花运销、机织、林业、蚕业合作社等,并成立了农村金融流通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邹平卫生院等。
 
为宣传推广农业改良技术,他自撰对联,提出“与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受他的感召,当年来邹平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大学文化以上的知识分子不下百余人。
 
然时运不济,抗战爆发后,乡村建设运动被迫告终。但梁漱溟的实践,如同一颗颗落进土壤里的种子,在此后变迁的时代里,不断破土而出。遥遥呼应着他最初的实践。
 
甚至他一生在公共领域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言论,也来自他对乡村和农民的关注。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梁漱溟在小组讨论的发言,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波。
 
梁漱溟认为,建国后随着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城里的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乡人都往城里跑,城里又容不下。为此,他受到了猛烈的批判。
 
28年前的今天,梁漱溟离开了他几度想要出家解脱却又深深入世的世界。28年后的今天,乡村依旧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词。


文 / 安小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3:53 PM , Processed in 0.0336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