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的回答我都不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0-30 11:39 PM 编辑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的回答我都不服 

2016-07-24 匪兵乙 每日签

密林遮住了骄阳,耀眼的光斑从枝桠间洒落,微风撩起马背上女人的面纱,杀戮由此开始。
 
这场景来自于导演黑泽明的传世之作《罗生门》。一开始它不受日本人待见,到斩获金狮奖后方才火遍全球。
 
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好脚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就是黑泽明脚下的基石。《罗生门》之名来自芥川刚出道时写的短篇,主体故事则脱胎于芥川另一篇小说《密林中》。
 
王牌对王牌。
 
芥川龙之介是文坛巨匠,朋友在他去世后设立了堪称日本纯文学最高荣誉的“芥川奖”,太宰治因落选首届芥川奖而至死难释怀。
 
黑泽明则被誉为“电影界的天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乔治·卢卡斯等好莱坞超级大腕都是黑泽明的脑残粉。
 
两尊大神因为罗生门交织在一起。不过,小说和电影的结尾大相径庭。
 
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的小说《罗生门》,通篇都是墨汁般的色调。最终,走投无路的家仆恶念战胜善念,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罗生门。着实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电影《罗生门》尽是“怀疑、谎言和血腥”,如果电影上映那时候有弹幕,相信满屏都会是问号和惊吓脸。这也是“罗生门”成为热词并流传至今的缘起。但是,晦暗的电影留了个光明的尾巴:家仆抢走了罗生门下弃婴的衣服,樵夫良心发现领养了弃婴。
 
回头来看,小说结尾正是芥川人生的写照。16岁那年,寄人篱下的芥川爱上一个女孩,却遭到养父母反对。他“哭了通宵”后不得已与女孩分手。
 
此事对芥川影响巨大,“周围尽是丑恶。自己也丑恶……面对周围的丑恶活着就是一种痛苦的事。”这为他在年仅35岁时服安眠药自杀埋下了伏笔。
 
芥川的小说因探求人性而揭露人性之恶,可他又是极端纠结的双鱼男,这位理性派作家处处流露着对理性的怀疑。人性本恶?芥川也不确定吧?
 
在《罗生门》里,黑泽明给出了温暖的结局,但这也不足以给出人性善的结论。
 
电影末尾,罗生门下的和尚、仆人和樵夫对密林里的凶杀故事反应不一。他们三个角色的行为成了人性本善抑或本恶的辩论词。
 
如果说和尚是傻傻的善,仆人是狠狠的恶,那最终收养婴儿的樵夫则是摇摆中的凡人,他有犹豫和胆怯,也有希望和信心。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都没能给出答案。


文/匪兵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8:50 AM , Processed in 0.0419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