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0-18 11:18 AM 编辑
摄影/射小箭 编辑/王崴 2016-10-17 腾讯网
车轮上的蛮荒与激情
文/射小箭
距离M公园飙车被查事件已经一月有余。经历了媒体曝光、警方介入、部分车友被吊销驾照系列事件后,我带着相机,再次踏入这里。
引擎之外的声音
冷气和音响忽然被加大,夕阳余晖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共同在车里构成某种凛冽感。离合、换挡,深踩油门,蓝色斯巴鲁sti引擎变得狂躁,撕开傍晚的闷热与宁静,狂飙突进。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当你的速度足够快,时间的流逝就会变慢。短暂的烧胎声后,我被巨大的推力按在椅背,动弹不得。轰鸣声里,时间仿佛静止下来,思考也被暂停。
直到sti减速,停在路边。车主小象拉开车门下来,光头,矮个儿,短衣短裤,面无表情。车子斜插在应急车道上,并不熄火,排气管不断吐出声响和热浪,像低吼而随时暴起的野兽。
“为啥斜着停?”
“警察来了容易跑。”
“你这车,悬挂够硬的。”
“还行吧。你这东西,拍出来会被广州那边笑话死。”
小象和他的朋友并不避讳镜头。作为改装车爱好者,他们对拍摄表现出某种不以为然,像“车手”的谦虚与矜持,也像对于现状的迷茫。
M公园一带,因为筹办大型运动会而进入“造城运动”,也在会后沦为空无一人的“鬼城”,最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改装车爱好者聚集地。价值百万的超跑和售价数万的“街车”在这里同场竞技。
改装车文化进入中国已有相当年头,大环境却依然近乎蛮荒。爱好者们几乎找不到一处专用的赛道与集会场所。在车辆改装上投入的大量时间与金钱,并不令他们成为专业车手,或是声名大振的业界大拿。“爱好”、“快乐”,大概是唯一的慰藉。
外界更容易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形容为“飙车族”,鲜有真正深入,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
而这正是这组照片所关注的。速度与激情之外,改装车爱好者们生活的模样。引擎的轰鸣之外,他们内心,关于爱好的声音。
只与青春有关
《头文字D》、《速度与激情》、SCC超跑俱乐部、北京二环十三郎…这些耳熟能详,或虚构或现实,或真或假的故事,都与改装车有关。
然而这些故事最后仿佛又背离了改装车的意义本身。
传说当年13分钟跑完北京二环的男人,虽然还玩改装车,却刻意保持着低调,远离舆论视线,温和而沉默,全然没有当年在二环车海里亡命狂飙的张狂。近年出尽风头的SCC,更像有钱人开拓人脉、资源整合的沙龙。
《头文字D》里,藤原拓海或许可以成为职业车手。可他的父亲藤原文太,却已经成为沉默的,靠做豆腐赚钱养家的中年男人。《速度与激情》里的唐老大和奥康纳,无数次归隐,依然无法谋得安宁,要无数次重回亡命的街头竞速。
速度与激情,似乎真的只与青春有关。拍摄这组片子所接触到的改装车爱好者,许多人在“烧完美好青春”后,卖掉曾投注大量精力、金钱的座驾,换一辆温和、舒适的“买菜车”。
可“回归生活”并不是最好的结局。最好的结局,是这项爱好能够规范、正当、合法起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我想见到的。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