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2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95期:镜头后面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4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10-14
2016年 第79期 | 总95期
本期编辑:黑帅

镜头后面的人

对于拍照,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都曾或多或少的了解过决定性瞬间,可你对瞬间背后的故事又了解多少呢?或许照片背后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更具有意义——摄影师在按动快门的一瞬间想些什么,如何得到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摄影师Joe McNally通过自己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与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推出。


1.jpg
“现在就拍。别以为可以‘等会儿'再拍”。有一次麦克纳利(Joe McNally)在乔治亚州的Augusta随行采风,想拍摄当地举办的高尔夫大师赛和小镇一贫如洗的反差,他在一个叫“沙山烤肉”的地方,找到了Hop和Mark两位大师赛老球童,恰巧墙上有一个Augusta国家高级俱乐部的球童画像。麦克纳利问他们可不可以明天日落的时候再来见面。“哦,当然,没问题...”两个人都点头却也心不在焉,麦克纳利决定拍这张照片,架好灯当即果断拍下。“是我想晚上街拍的吗?不,但我需要这张照片。”麦克纳利说道。




2.jpg
“在世界最著名建筑的顶上拍摄滑雪板上的奥运选手,很完美了吧?不。你还需要更进一步。”麦克纳利一次受杂志委托为冬奥会运动员拍摄一组非正式照片。麦克纳利让运动员站在楼顶上并照亮了她,这就够了吗?不,作为摄影师不能忘记细节。麦克纳利在运动员左边的窗户里面放了一盏灯,并且在灯前面放了一片蓝色滤光片。灯一就位,让运动员上去,等到黄昏很快就拍完了,正是像这扇小窗户的小细节,使得这幅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最后它在《生活》杂志跨页发表。




3.jpg
“伞灯在某些情况下肯定不错,但它毫无选择地把光洒的到处都是,就像地毯式轰炸一样。”伞一打开,一切都漂亮了。但是什么都漂亮了就只意味着什么都只看得过去。于是麦克纳利找了小号的柔光箱和蜂巢,用黑卡纸遮住反光。随后用长杆插入彩球内,用黑布包住长杆。一切准备完毕等婴儿醒来晃动彩球吸引它的注意力接下来的事情你就看到了--一个惊奇的婴儿!




4.jpg
“我把闪光灯拿给健美运动员,让他们自己照亮自己。相信我,他们可以投入了。”当脑枯肠竭的时候,可以尝试向被摄者寻求帮助。麦克纳利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拍法是你们从来没有试过的?”之后麦克纳利给了这些健美运动员一个任务——照亮他们自己。这使他们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他们会自己摆个姿势,然后自己决定如何照亮自己。在日落水寒模特都快冻僵的时候,这可是个不小的优势。




5.jpg
“不管你手里时髦的相机有多少万像素,如果不把相机拿稳的话,多少像素都毫无意义。”手肘架在腰间,调整呼吸,手持拍摄其实可以低到不敢想象的快门速度。这是一幅从直升飞机上拍摄的可见光照片,但关键是要能够手持使用快门慢至1/30秒甚至1/10秒的速度。




6.jpg
“当我拿着一部相机时,我有时候会以为自己是蜘蛛侠。”一间拉拉队的更衣室,麦克纳利进入之前不知道日光灯偏冷偏暖、化妆间的钨丝灯怎么办、那么多金发、各种不同的肤色、红上衣、白靴子……他选择以肤色为准,最终完成了这张照片。




7.jpg
“城市的灯光比较偏绿。30号洋红滤镜就可以化解,并且日落也会喜欢它的。”数码相机麻烦的地方是日光灯白平衡设定。麦克纳利用老办法白平衡设定到日光,镜头上装30号洋红滤镜,闪光灯上装全色绿滤光片。然后让Bruce坐在篮球上,等列车进站的时候,让柔光箱模仿开门时的光线。终于车进站了!




8.jpg
“要大大延长日落时的工作时间,可以把主体安排在水面旁边。水面有着与天空几乎一样的曝光值,并且会一直保持到天空完全变暗。”延长工作时间——对于一名摄影师来讲,黄金时段里的分分秒秒都是可贵的。要延长黄金时段,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水面。




9.jpg
“如果要某样东西看来有趣,就别都照亮。”这张照片是麦克纳利在影棚为Tony拍摄的。麦克纳利说:“在这样的场景下,光线一定要和情绪配合,Tony是情绪很深沉的类型,所以我不会拿灼人的强光拍他。”麦克纳利选择将一个大型的柔光灯放在右侧偏后的位置,让Tony转向灯光并怀抱那个50年代的麦克风。




10.jpg
“拍摄某人时,一定要把他的双手列入计划。”拍摄手是麦克纳利的最爱,图为麦克纳利为Arnold Palmer拍摄的一双手。




11.jpg
“看起来和烛光一样,确实不错,而且不用花一分钱。”一定要紧贴烛光,并且记住,烛光是暖黄色的光线,决不能用日光色温的强光把这种感觉破坏。在这种深情又安静的场景里,只能悄悄地送进一点点闪光,而不能莽撞的闯入其中。




12.jpg
“有时候最好的光线产生在日落之后。”太阳沉到地平线之下后一定要忍住别马上收拾家伙,因为有时那最后一点点徘徊在天边的余光可能是一天当中最好的光线。这也又是水面技巧的一次应用。没有波浪在沙滩上反射的光泽,前景就不能分离,也就没有这幅照片。




13.jpg
“人们看一幅照片的时候我们不会站在旁边,因此我们的照片要自己能够讲话。”麦克纳利一看到这个场景就知道窗外的自然光已经为他做好了大部分准备。他在相机右侧远处布置了一盏伞灯,由于布光的关键还是在于强调他的脸部,并且模仿钢琴上的台灯效果,于是麦克纳利自作主张地把那盏钨丝灯往后推了一点,让它变成了一张反光卡。最后麦克纳利在相机右侧钢琴背后加了一盏灯,上面加上超窄的蜂巢聚光格和半片CTO,房间就不露痕迹的被照亮了,这样的布光里面,我们决不能随性为之。




14.jpg
“光线变成它所碰到的颜色。”这个女孩被她的男友开两枪击中头部后失明。她正在第一次“看见”一匹马。麦克纳利认为这个瞬间不能摆拍,也不可能重复。有人问麦克纳利为什么一匹白马会有黄色的头部。因为窗户射进来的光线被谷草反射。光线变成了它所碰到的颜色。麦克纳利说,他对这张照片当时的阴天心存感激,如果是晴天的话,马皮毛的细节就丢失了。




15.jpg
“白墙壁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如果要的是反射、填充光线或者是宽敞、通透的效果,白墙壁会有帮助。但如果要给某人布置戏剧性的照片它就很致命了。




16.jpg
“她伸出小手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爸爸,你就尽量努力吧’。”当麦克纳利被问到如何在摄影师和生活之间平衡时,麦克纳利说:“我会把丈夫、父亲、摄影师形容成三个同时落水的人,在不停的呛水和扑腾中,没有哪一个能一直保持在水面,也没有哪一个表现的多么出色。”麦克纳利一次给女儿晚上讲故事,他对女儿说,你看,宝贝,爸爸今天太累了,说不定一个故事都讲不完。女儿伸出小手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爸爸,你就尽量努力吧。”




17.jpg
“我为她而哭泣,也为自己,但更是为我这本镶黄框杂志里的第一个大型图片报道比身为人父的责任显得更为重要而哭泣。”麦克纳利觉得自己错过了自己孩子成长的太多部分。麦克纳利告诉孩子那些惯常的话,但她一点也不明白和关心麦克纳利说的什么。麦克纳利知道,在这样的时刻对孩子说的话只能安慰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在屋里,满是灰尘的后窗被阳光照的炫目,又热又黄,就像一张20世纪50年代的宝丽来照片。




18.jpg
“当我手忙脚乱地要去拍摄那些伟大照片的同时,我忽略了许多安静的充满亲情的瞬间,回首往事,我后悔没有拍到更多。”麦克纳利和孩子当时在迪士尼游乐园的酒店游泳池,孩子本想从水底蹿出水面,但是斜了一点,脸撞到了游泳池墙上。情绪稳定后麦克纳利拿出相机拍摄了一张照片,结果是麦克纳利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好照片不一定要到特殊的地方去拍。麦克纳利说:“特别是现在想想孩子已经不再忍受用镜头对准她们了,后悔没有拍到更多。”



a.jpg    
Joe McNally,世界著名摄影师,柯达公司“在线传奇人物”和尼康公司“镜头背后的传奇人物”。

麦克纳利的客户包括《体育画报》、《ESPN》、《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纽约时报》、《商业周刊》、《滚石》等畅销杂志,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Target连锁超市、索尼、通用电气和PNC银行等著名公司和机构。

麦克纳利曾获得Alfred Eisenstaedt最佳杂志图片奖、国际年度图片奖、世界新闻图片奖,以及《传播艺术》等著名杂志颁发的各种数不清的奖励。 他最著名的项目是《灾难中的面孔》巨幅宝丽来照片集,该项目被认为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艺术角度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回应。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雕刻光线——乔·麦克纳利访谈
文/代亚杰

乔·麦克纳利的众多作品一直围绕纪实摄影和商业摄影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大家对他最为熟悉的就是热靴闪光灯的使用技巧,但是如果观察他的作品,可以明确的看到除了对光线的掌控,还有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瞬间性的把握。

你在拍摄外景照片的时候会使用多只小型的热靴闪光灯,为什么不选用一只大功率的外拍灯或影视灯拍摄?

乔·麦克纳利:大型的外拍灯和小型热靴闪光灯两者都会使用,现在的小型闪光灯也会有很大的输出功率,在一些使用条件下已经不输于大型闪光灯。但是在选择灯具的时候我还是会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界线,什么情况下用小型闪灯,什么情况下用大型闪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型的热靴闪光灯更普及一些,很多摄影师都能接触到。

你拍摄过不同年龄段的模特,但是,现在很多的摄影师拍摄女性时表现的都是年轻漂亮,我想问一下作为摄影师应该如何表现个人的特色而不是往模式化的方向去拍摄?

乔·麦克纳利:很多摄影师喜欢拍摄年轻的女孩,通过后期的制作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我很少会这样做。像我这样的年纪,一路走来都有很多故事、很多经历印在身上,我会先了解模特的故事,尽量的还原真实的面貌,而不会通过太多后期的制作表现的都是年轻漂亮。

你曾经出版过《瞬间的背后》一本书,解读了你作品背后的拍摄经验,但是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打破常规,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是如何保持这种好奇心,每次都能找到新鲜的视角?

乔·麦克纳利:假如光线从侧面打来,而每次你都是站在正面或其他的同一个位置按照过去的经验拍摄,就会很容易陷入重复的阶段。而一张好的照片都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的,我会大量的看一些别人的作品,不断的去看、去理解、去吸收别人的经验,但这并不是要抄袭别人。另外一方面就是想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需要跟世界不断的去交流、去沟通,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保持好奇心,发掘一些新的感觉。

你曾经拍摄过《灾难中心的面孔》巨幅宝丽来照片集,整个作品非常具有观念性和想法,能不能介绍一下为什么选择快拍的方式拍摄这组肖像照片?

乔·麦克纳利:选择宝丽来相机的原因是,第一,我想拍摄一些与众不同的照片,关于911灾难的图片有很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拍摄方法,我拍摄的并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想做一些别人不曾做过的事情。第二,大型的宝丽来相机拍出来的影像画幅非常大,它结合了摄影的技术和快拍这种方式的艺术性,最后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的肖像照片,而是通过非常丰富的细节信息,表现出了劫后余生的感觉,这是选择宝丽来拍摄的原因。

纪实摄影和商业人像是要求和目的都不相同的两个方向,你是怎么做到游走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

乔·麦克纳利:这两个不同方向最大的区别是观察方式的不同,纪实摄影要随时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用心与世界交流,捕捉瞬间的影像。而在影棚拍摄商业照片更多的是需要去掌控现场,控制现场的灯光、道具、被摄者,摄影师就像导演一样控制所有的事情。

你曾经给杂志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摄影作品,大量的作品都是抓拍,这种抓取瞬间性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

乔·麦克纳利:在过去很多的时间里我也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大家目前能看到的这些是因为:每次在拍摄之前我都会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读大量的书籍。比如,在《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之前我会提前看一些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给我启发的信息。每次在拍摄之前我都会考虑是否需要摆拍、还是直接抓拍一些瞬间,这些在前期调查时我都会做好准备并和被摄者充分的沟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3:36 PM , Processed in 0.053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