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她是周家的媳妇,不是鲁迅的妻子,从来都不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是周家的媳妇,不是鲁迅的妻子,从来都不是 

 2016-09-25 杨宝璐 每日签


不知为何,全文背诵没有毁了我对鲁迅的好感,大约是因为在背诵全文之前,先看了《两地书》,觉得这个严肃男人谈起恋爱来还蛮有意思的。但是特别毁他形象的,却是他对自己第一任妻子朱安的态度。

一封母亲疾病的电报,把已经穿西装剪掉辫子的鲁迅从东洋拉回了绍兴家里,一回来就被按住拜堂,稀里糊涂地进了洞房。

他对待第一段婚姻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谁就这么娶了媳妇,心里都会不爽,鲁迅不是没有做过抗争,倒也不要求退婚,就是早在他去了日本之后就提过,让朱安放脚,进学堂读书。



1902年,鲁迅从江南矿务铁路学堂毕业,公费赴日本留学。这是鲁迅第一次剪掉辫子,时年21 岁。


朱安也做了很多努力,脚是长不大了,为了讨大先生欢心,成亲当日,朱安专门穿了一双大鞋,里头塞满了棉花,然而一下轿子就闹了个大乌龙,鞋就掉了,该小脚,还是小脚。

即使以21世纪的眼光看,就算再超脱于时代,再不喜欢这个强塞进门的媳妇,至少,对方的好意与妥协是能看出来的。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最起码,该回馈于相等的礼貌。

不过文豪鲁迅没这个意思,成亲当晚一句话没说,婚后第二天回门,完成婚礼所有的仪式后,睡在了母亲的房间里,三天后,就回日本去了。直到1910年他归国,回到绍兴教书,学堂离家不过几十分钟路程,大先生家都不回,直接住在学校。

她劝他纳妾,他反感;她想向他靠拢,学些“新时代”的东西,就从体操开始学吧,他宁愿教不相干的人也不愿意教她。正应了那句话:你讨厌一个人,她就算为你好,也是错的。她连呼吸都是错的。

很多人觉得,鲁迅至少保全了朱安的体面与衣食——理论上,弃妇生活会很艰难,但许广平的出现,彻底让朱安成为了一块抹布,暗淡地呆在了它该呆的角落。



鲁迅和许广平


1936年,鲁迅病逝,周作人只肯负责母亲的部分开支,许广平偶然汇款接济,但始终无法应付日常用度,朱安的生活捉襟见肘。到鲁迅母亲去世,许广平在上海被捕入狱,汇款也中断时,她的处境更加举步维艰。周作人建议她卖掉鲁迅藏书,换取度日之资。这个消息传到上海,引起各界强烈反应,鲁迅两名追随者遂赶到北京制止此事。
 
他们到达周家时,朱安正在吃午饭:几块腌萝卜就着半碗稀粥。来人责备她卖掉鲁迅遗产,朱安惟一一次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你们都说要保护周先生的遗产,我也是他遗产的一部分,你们想过我吗?”

人们对民国时代的爱情总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仿佛担了乱世的名,感情也沾染了悲壮与传奇的色彩。孙中山要离婚,原配卢慕贞欣然回信“可”——“我常识不够,怎么能够帮到先生”被传为佳话;胡适跟旧式的太太江冬秀拉拉扯扯一辈子,也被传为佳话。似乎男人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一段佳话,但女人,尤其是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女人,却是走得快的饱受非议,走得慢的惨遭遗弃。

对鲁迅和他的追随者而言,朱安代表着中国落伍、无望的一代,但当强者鼓吹变革,高歌猛进的时候,往往却忽视了这些如柔弱小草般无力抵抗洪流的弱者。在婚姻上,鲁迅是不幸却又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选择,并且遇到了许广平,但当他打破自己枷锁的时候,却没有给自己原配哪怕一次选择的机会。讲真,朱安坚贞守旧,但未必没有骨气,未必不愿成全丈夫又成全自己。   



晚年,朱安在北京西三条胡同居住时的留影。


1947年,朱安病逝的时候,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墓旁,却没有如愿;按照许广平的意思,她葬在了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这是盖棺定论:她是周家的媳妇,但不是周树人的妻子,从来不是。


犹记她的一段话,大度又凄凉: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她的确是个好人。  

文/杨宝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4:29 PM , Processed in 0.0508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