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Dec 1, 2015
2015年 第8期 | 总8期
本期编辑:崔家乐
岳鸿军:深蓝之梦
海洋,是一片神秘又神奇的领域,形成已经几十亿年,是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伴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近年来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在加剧,令人堪忧。作为摄影艺术家,岳鸿军毅然选择将镜头对准海洋生物,承担起社会责任,希望通过镜头下各种濒危的海洋动植物的影像唤起大家的呵护之心,呼吁海洋环境保护。
岳鸿军,男,63年7月出生于重庆彭水,84年九寨沟之行开启摄影之路,85年至深圳奔忙于外企、国企、民企之间。近十年稍有闲暇便全情投身于国内外、山上水下摄影采风之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会员,深圳市企业家摄影协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摄影作品曾两次举办个展,近年在国内外比赛中入选获奖众多。图为摄影师工作照《追逐》。
海洋,是一片神秘又神奇的领域,形成已经几十亿年,是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伴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近年来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逐渐在加剧,令人堪忧。作为摄影艺术家,岳鸿军毅然选择将镜头对准海洋生物,承担起社会责任,希望通过镜头下各种濒危的海洋动植物的影像唤起大家的呵护之心,呼吁海洋环境保护。图为摄影师作品《美人鱼与水母》。
而对海底摄影的探寻却源于岳鸿军的一次西藏之行。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岳鸿军看到了许多美丽奇异的海底化石,让他在高原之巅感受到了海洋的神奇,震撼了他的灵魂。是什么力量让海洋深处的化石出现在5000米的高原?岳鸿军决定去探索海洋深处的秘密。图为摄影师作品《我的地盘我做主》。
他开始查阅国内外水下摄影师精彩的海底摄影作品,锻炼体能,考取潜水执照,准备专业水下摄影器材……为第一次海底拍摄准备着。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我国近海的污染非常严重,随之产生了通过摄影作品吸引更多人加入保护海洋生态行列的念头。
第一次尝试就让岳鸿军深深地爱上海底摄影。达那湾之旅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里人迹罕至,需要换乘3次飞机,再经过几个小时的陆地飞奔,然后乘船才能抵达拍摄地,但是海底的美景很快就洗刷了岳鸿军旅途的劳顿。、
一次又一次的拍摄,是对海洋的又一次接近,是经验的再一次积累,也是意志力的再一次提升。海底摄影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摄影师的要求非常之高,体能的储备、心理承受力的考验以及潜水技能、摄影技能都要非常娴熟。一次下潜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个小时,氧气的限制增加了拍摄的难度。在40米的海底,允许拍摄的时间只有仅仅5分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5分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平凡的作品。图为摄影师作品《风车》。
海底情况瞬息万变,要想拍摄到好的作品,有时运气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幸运总是眷顾那些勤奋的人,岳鸿军一次次的不懈尝试,感动了大海,回馈给他许多美好的礼物。图为摄影师作品《霸王》。
这里展示的是以他拍摄的珊瑚和主要依赖珊瑚生存的海洋生物作品。珊瑚、珊瑚礁是整个海洋生态链的基础,千百年的缓慢生长、积累,才成就了珊瑚的美丽。岳鸿军反复地强调提醒:珊瑚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图为摄影师作品《海韵》。
他镜头下的红珊瑚、海葵、水母等水生动植物,都是海洋中的濒危野生动植物,镜头下的它们凸显出灵动、自然,给人眼前一亮的唯美感受。图为摄影师作品《水母之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