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2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11期:马丁·帕尔:在讽刺中探索矛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Dec 4, 2015
2015年 第11期 | 总11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马丁·帕尔:我很高兴人们用“讽刺家”来形容我

作为当今摄影界的超级巨星,讽刺是马丁·帕尔作品中一脉相承的气质,这也时常引起争议。 在日前举办的2015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马丁·帕尔的个展以“讽刺家”为名展出。该展览集合了帕尔的三组代表作品:《最后的度假胜地》、《小世界》和《奢侈》。同时在他的展厅隔壁,帕尔展出了自己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做的“中国摄影书集”的收藏。另外,帕尔此行还担任兰州谷仓影像馆发起的“谷仓摄影样书奖”的评委。在此期间,谷雨特约撰稿人吴栋对他进行了专访。


1.jpg
图片选自《坏天气》,奥康纳桥,都柏林,爱尔兰,1981年10月。




2.jpg
图片选自《卡尔德达尔的照片》,萨维尔勋爵的猎场看守人与他的狗,海伯敦桥,约克郡,英国,1976年。




3.jpg
图片选自《最后的度假胜地》,新布赖顿,英格兰,1983-85年。




4.jpg
图片选自《最后的度假胜地》,新布赖顿,英格兰,1983-85年。




5.jpg
图片选自《最后的度假胜地》,孩子在新布赖顿海滨区吃冰淇淋,英格兰,1985年。




6.jpg
图片选自《最后的度假胜地》,一家热狗店挤满了游人,新布赖顿,英格兰,1983-85年。




7.jpg
图片选自《生活的成本》,花园开放日,布里斯托,英国,1986-89年。




8.jpg
图片选自《小世界》,贝尔加马卫城,雅典,希腊,1990年。




9.jpg
图片选自《小世界》,比萨,意大利,1990年。




10.jpg
图片选自《小世界》,大峡谷,亚利桑纳州,美国,1994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图片选自《小世界》,狮身人面像,吉萨,埃及,1992年。




12.jpg
图片选自《常识》,贝尼多姆海滩,西班牙,1997年。




13.jpg
图片选自《常识》,贝尼多姆海滩,西班牙,1997年。




14.jpg
图片选自《常识》,霍恩卡斯尔,林肯郡,英格兰,1995-99年。




15.jpg
图片选自《奢侈》,爱斯科,英国,2003年。




16.jpg
图片选自《奢侈》莫斯科,俄罗斯,2004年。




17.jpg
图片选自《黑区》,链条工Brain与Ross Carwright父子,格里芬木材厂,Cradley Heath小镇,桑德韦尔,英国,2010年。Cradley Heath小镇位于英国中部,是众所周知的“黑色乡村”。这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从遍布该地区成千上万的钢铁铸造厂与锻造厂里冒出的浓烟将整片地区染成黑色。




18.jpg
图片选自《我们爱英国》,诺伊豪斯宫的一场鸡尾酒会上,人们正在观看焰火表演,帕德伯恩,德国,2013年。




19.jpg
图片选自《香港》,香港海洋公园,2013年。




20.jpg
图片选自《自画像》,马丁帕尔,阿联酋,迪拜,2007年。




a.jpg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年出生于英国萨里郡(Surrey),受其祖父乔治·卡尔(George Parr)影响鼓励对摄影产生兴趣,1970年至1973年间,马丁·帕尔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摄影。从那时开始,他便开始拍摄项目,那独具特色的摄影风格让他的作品广为人知。1994年,他加入并成为马格南图片社的正式成员,之后进一步涉足多个摄影相关领域,包括电影制作,接受时尚摄影以及广告摄影的委托任务。2002年,英国巴比肯艺术画廊(Barbican Art Gallery)与国家媒体博物馆共同组织发起了马丁·帕尔作品的大型回顾展,该展在之后的五年间在欧洲巡回展出。
马丁·帕尔至今已经出版了约80本作品集,并参与编辑了30多本摄影出版物。并策划了许多摄影展,其中包括阿尔勒摄影节上的一些展览以及布赖顿摄影双年展(Brighton Photo Biennial)。近年来,马丁·帕尔因自己对政治宣传和社会现实主义摄影的兴趣,与来自荷兰的摄影小组鲁小本&泰斯一起,发掘收藏了为数众多的中国摄影书。这些摄影书最后以“中国摄影书集”为名,先后在法国阿尔勒、美国纽约、北京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相继展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t1.gtimg.com/news/2015/ ... ad-banner.png");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background-repeat: repeat-x;">
马丁·帕尔,在讽刺中探索矛盾
文/吴栋

说马丁·帕尔是当今摄影界的超级巨星,一点也不过分。三十年前,提起这个名字,那可能只是指代一个在英国海滩边拍普通人的纪实摄影师。而如今,似乎你能想到与摄影有关的所有领域,都有帕尔的身影。他是阿尔勒摄影节十多年来的明星策展人,他收藏的中国摄影书集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亚力克·索思(Alec Soth)将他比喻成摄影界的Jay-Z,去年他又成了这家图片社的主席。纵然是在90年代,在他以纪实摄影师出名的时候,他也时常接一些商业项目,在时尚摄影领域如鱼得水。

他涉足的领域如此之广,以至于谈到马丁·帕尔,总得要搞清楚谈的是摄影师马丁·帕尔,策展人马丁-帕尔,还是收藏者马丁·帕尔。但所有这些身份的基础,自然是他二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深入社会用镜头所留下的一张张照片。

帕尔70年代末开始拍纪实,与那时许多摄影师一样,他最开始拍的是黑白,1982年,帕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恶劣的天气》(Bad Weather),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卡尔德达尔的照片》(Calderdale Photographs)与《晴朗的日子:爱尔兰西海岸的照片》(A Fair Day: Photographs from the West Coast of Ireland)。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帕尔当时特别关注英国人都十分关注的“天气”这个话题,这个元素也是他在黑白时期主要的线索。在那之后,帕尔转向了彩色摄影,他早期最有名的出版物《最后的度假胜地》(The Last Resort)便是他使用彩色胶卷拍摄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拍摄了在英国新布赖顿威勒尔(New Brighton Wirral)半岛的一个残破的海滨度假胜地度假的工人阶级,描绘了撒切尔时期那披着花哨荣耀外衣的“伟大的英国海岸”,然而,这里的伟大在帕尔的照片里是打引号的,你能看到海岸边的一片乱象,通过突破性的构图,对细节的把控以及闪光灯所带来的效果,帕尔有点讽刺有点残忍地偷窥着那个时代。他认为,海岸之于英国人,就像街头之于美国人一样,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舞台之上,你能从中看到无数人展现自我。后续的系列《生活的成本》(The Cost of Living)则将镜头对准了撒切尔时期英国的中产阶级社交生活,拍了许多他们购物聚会的照片,帕尔敏感地捕捉下那个贫富相差逐步拉大的时期中产阶级生活里隐隐的矛盾,他们的生活既十分无趣,而这个无趣的场景却在帕尔的放大下,显得诙谐幽默。

从那时起,帕尔的纪实风格就形成了,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喜爱不断探索一件事物传说中的模样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异。早期是在英国,而后逐渐扩展到全球。在拍完《生活的成本》后,帕尔着眼于全球旅游热,在他所拍的系列《小世界》(Small World)中,著名的旅游景点总是聚集着蜂拥而来的游客,照片中的矛盾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庆典般的环境下日益削弱的游客体验,也能看到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在其中凸显。在帕尔的镜头里,旅游者似乎是一群受到更大社会力量摆布的群体,在全球文化中宣示着自己的消费权力。

那时马丁·帕尔非常喜欢拍摄一个场景,并在其中纳入人物。人(或是人的部分)在环境中的出现从一开始的较为规整到之后渐渐随意,你能看到脱焦的人脸占了画面的1/3,或是只有身子出现的例子。而之后,在《常识》(Common Sense)中,你能见到他开始大量使用特写镜头和过饱和色彩,加上有帕尔特点的闪光,这样的镜头表现犹如对象放在显微镜下,迫使人去观察他的每个细节。《常识》是帕尔审视全球消费主义的一本作品集,通过对细枝末节的处理,帕尔让我们把视线停留在了这些物质的表面,并由此剥开了消费社会的本质。而在《奢侈》(Luxury)中,帕尔结合了这两种拍摄特点,他深入世界各地高端人士的聚会现场或是一些博览会,讽刺地深入剖析全球消费社会中的种种景象。

不难看出,讽刺是马丁·帕尔作品中一脉相承的气质,这也时常引起争议。在前不久举办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马丁·帕尔的个展就以“讽刺家”为名展出。展览开幕当天,他在现场讲述了展览中每张照片的故事,随着围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帕尔在向着许多对准他的镜头抱以微笑的同时,兴奋地拿出相机,拍下了正在拍他的人们。该展览集合了帕尔的三组代表作品:《最后的度假胜地》、《小世界》和《奢侈》。同时在他的展厅隔壁,帕尔展出了自己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做的“中国摄影书集”的收藏。另外,帕尔此行还担任兰州谷仓影像馆发起的“谷仓摄影样书奖”的评委。可谓身兼三职。我在现场见到了马丁·帕尔,与他聊了聊这三个展览。

(W=吴栋 M=马丁·帕尔Martin Parr)

“闪光灯带来了超现实感,它把世界变得更真实,但同时这真实的世界又显得不真实。这是我所喜欢的。”

W:这次你在连州的展览名为“讽刺家”(Satirist),你对这个词满意么?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你觉得它是最合适的么?

M:我觉得这没问题,我将我自己视为纪实摄影师,如果要选两个词,那么就是纪实摄影师(Documentary Photographer),但一个词的话,我也很高兴展览能用讽刺家来形容我。

W:讽刺好像是你许多作品中很常见的态度,说说不用这种态度的时候吧。

M:我有些作品会讽刺,有些不是,我在做关于某些社区项目的时候就不会去讽刺,这不是一概而论的。如果我是在批判社会,里面就会有些滑稽的讽刺。

W:比如你拍的《黑区》(Black Country)系列,那个系列里你的态度似乎没有那么强烈。

M:《黑区》更温和,更微妙,我与那里的社区合作,比起这次在连州展出的作品,讽刺意味就少得多。

W:在你那个最有名的系列《最后的度假胜地》前,你早期拍过一些黑白照片,比如《恶劣的天气》,那时你拍的是黑白。

M:我开始拍的是黑白,那是1970年代的事,那时,彩色摄影不是个严肃的媒介,我只拍了三四组黑白,《恶劣的天气》就是其中之一,拍的是英国生活在坏天气里的人们,那大概是35年前的事情,1982年,我从黑白转到了彩色,然后就拍了《最后的度假胜地》。

W:闪光灯在你的照片中很常见,为何那么喜欢用闪光?

M:我用闪光灯因为它很微妙,但我现在用闪光灯没有之前那么尖锐了,有时会柔和一些。我在拍《恶劣的天气》的时候就用闪光灯了,那里面就有很多用闪光灯拍的照片。闪光灯带来了超现实感,它把世界变得更真实,但同时这真实的世界又显得不真实。这是我所喜欢的。不过我也不总是用闪光,有时光很好,我也不计较。

W:你很喜欢拍食物,它代表什么?

M:是的,我经常用相机很近地对准食物,明年我也会出本专门关于食物摄影的书。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拍摄对象,它就像一个社会景观。

W:你在拍人时是否避免去直视对象?有没有一个接近的过程?

M:在拍关于旅游的项目时,你不必要卷入人群,如果要说拍《黑区》,你就要去接近他们,与他们交谈。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和以前不同,我认为纪实摄影里的主观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趣的纪实摄影作品是能看见摄影师与议题间的联系的,这里的议题通常与我们生活的当下有关。”

W:那时你的照片对纪实摄影的概念产生了一定的颠覆,但似乎现在已经成了传统的一部分。

M:哈哈,在连州照片都很老。最少的也有十几年了,我现在还在拍,也一直在变化。但这次不能展示所有的作品,因为我还得做收藏。这是他们选的照片,我觉得很不错。

W:你对现在我们所说的“新纪实”(New Documentary)这个词怎么理解?

M:我觉得纪实一直在场,它很有趣,很令人激动。世界在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摄影,但现在和以前不同,我认为纪实摄影里的主观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趣的纪实摄影作品是能看见摄影师与议题间的联系的,这里的议题通常与我们生活的当下有关。

W:你认为你在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的几十年里,风格有什么转变?

M:我有时会讽刺,有时会更叙述,这是一个摄影师正常的结合,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刻。

W:你的讽刺很多时候是针对你的祖国,那你觉得你对英国的感情是怎样的?

M:既喜欢又不喜欢,我想能在作品中探索其中的矛盾,这是我喜欢的东西,双关的,我用摄影去理解它。

W:你今年在拍什么?

M:主要在拍伦敦城市和牛津大学两个项目,我今年非常忙。要做策展工作,我正在策划一个在英国的展览,关于许多外国摄影师拍英国的。

W:谈谈马格南的现状吧,马格南一直有一部分很传统的纪实,你们仍在坚持么?

M:马格南是有很传统的纪实报道,但同时也有很艺术的纪实部分,我们一直在结合这两种元素。这是马格南持续到现在的重要原因。

W:“谷雨计划”是一个有关纪实摄影的基金,请说说对此的建议吧。

M:摄影基金的规则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在英格兰的规则和中国的规则肯定不一样,我不好说。我将会成立我自己的摄影基金,但现在还没有开始,还有点东西要探索,没有成型。

“现在人们懂得,书要比一个实际的展览看来更像是一枚珍贵的遗产,可能可以这么说。因为书可以永存,展览会落幕。”

W:我在阿尔勒看过你的“中国摄影书集”项目,去年它在北京UCCA也展出了,这次到了在连州。在阿尔勒,这个项目有一整层的展览空间,在连州更小一些,你觉得在连州展览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M:这是不同部分的收藏,在连州的展览是从北京展览的模式延伸过来的。在北京,我们没有机会给人展出收藏的全貌,于是就有了一套主要的方案,这里是调整过的第二套。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当然要在中国做展览,北京毫无疑问是个开展的好地方,当然在中国最有名最好的摄影节上展出也很不错。所以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明年关于这个项目的书也会出版,这样那些错过展览的人就能看到这个项目,看到我们的观察成果了。

W:这次在连州,你有三个身份,以摄影师的身份,你的个展展出了三组重要的作品;以收藏者的身份,你把近几年所作的摄影书收藏公之于众;而以评委的身份,你又评选了谷仓摄影样书奖。

M:鲁小本和我是谷仓样书奖的评委,我们同时也策划了“中国摄影书集”,和鲁小本一起工作一直很开心,能看到那么多有趣的书,看到那么有多样性的中国摄影师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展现了中国摄影师是怎样生存的。这样人们会去思考摄影书这种媒介,更多的摄影书会持续诞生,其中有些真的非常棒。你能看到过去20年里,摄影书在中国有了发展,80年代,在中国摄影师刚开始被世人所知之前,他们还不会为自己的作品做书,只会做一些目录。现在人们懂得,书要比一个实际的展览看来更像是一枚珍贵的遗产,可能可以这么说。因为书可以永存,展览会落幕。我想我也能从书中看到一些国外的思想与摄影师作品的结合,这也是为什么我既热衷于收藏具有历史价值的摄影书又喜欢收藏当代摄影书的原因之一。

M:你也不排斥做商业,你有那么多关于摄影的身份,你对此怎么看。

W:我是个很混杂(promiscuous)的人(笑)。 

关于吴栋

Photofans影像频道主编,撰稿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1:11 PM , Processed in 0.0707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