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438期:西子湖畔的饾版隐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09.03
西子湖畔的饾版隐者
本期作者:雷虎 阮传菊


2438.jpg
迄今为止,黄小健是唯一能让饾版和拱花这两项中国木版水印最高技艺合体呈现的人,他的这项技术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阮传菊 文/雷虎)




1.jpg
中国的木版水印有两大最高技艺:饾版和拱花,很多雕版艺人宣称自己修成了这两大秘笈,但迄今为止,唯一让这两大技艺合体、让木版水印饾版拱花作品重现的,只有隐居于西子湖畔的黄小健。2006年,黄小健凭借精湛的手艺获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此同时饾版和拱花结合的这项杭州雕版印刷术也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阮传菊 文/雷虎)




2.jpg
所谓饾版印刷,就是按照彩色绘画原稿的用色情况,经过勾描和分版,将每一种颜色都分别雕一块版,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最后完成一件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所谓拱花,是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纹理,让画面呈现出浮雕效果。




3.jpg
初见黄小健时,是在一个老式小区门口,两边的建筑是清一色的民国范儿。黄小健说:“这地方,是民国初期传教士建的教会医院,老杭州俗称‘麻风病院’!”黄小健的家兼工作室,就在这“麻风楼”其中一栋的二层。




4.jpg
踩着咚咚作响的木质楼梯上到二楼,最东边的公共阳台上堆满了或长或短的木板,它们就是制作饾版雕版的原材料:黄梨木,旁边紧挨着的屋子就是黄小健的家。他说:“做饾版用到的木料比较多,家里施展不开,就堆放在这儿。”




5.jpg
黄小健的家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老屋,八仙桌上堆放着的《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萝轩变古笺谱》等书稿。黄小健说他是一个恋旧的人,身处在这老物件营造的空间,会睹物思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恋旧的性格,他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挖掘、守住并发扬饾版和拱花这原本已失传的手艺。




6.jpg
黄小健演示如何制作木版水印饾版拱花作品。他取出一张雁皮纸,这是一种半透明的白纸,覆在一本画册上,左手用一把小起子将纸压住,右手握着一只笔尖细如针尖的毛笔,轻蘸墨汁,开始临摹画稿,十几分钟后,《十竹斋笺谱》中的一幅便跃然纸上。




7.jpg
临摹画稿看似简单,事实上需要很深厚的绘画功底才能将原画的精髓呈现出来。




8.jpg
黄小健拎起一张临摹好画稿的雁皮纸向阳台走去,用浆糊把它贴在一块大木板上,用刷子刷平,如同手机贴膜一般,然后放在阴凉处风干。




9.jpg
八仙桌上放有风干好的木板,黄小健左手拿凿、右手拿锤,开始雕版。




10.jpg
黄小健手握拳刀全神贯注地雕刻木板,几乎已经忘记了周围人的存在。




11.jpg
黄小健将那些小木板一块块放在桌子上,用抹布擦干净,原本被木屑蒙住的图案显现出来:一行字、一朵花、一只螳螂、一座假山、一盆兰草、一方印章……那些分布在大木板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图案此时都自立门户,成为一幅幅独立的图案。




12.jpg
拱花前,黄小健用水湿润下宣纸,防止起皱。




13.jpg
黄小健开始拓印前,打开颜料盒开始调色:在假山上涂上淡青,在兰花花瓣上涂上紫色,在花朵上涂上粉红……




14.jpg
所有颜色涂好,他把宣纸覆盖在饾版之上,用粽刷在宣纸表面逐一刷过。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一张画稿就印好了。




15.jpg
黄小建拿出一个带有阴刻花朵图案的雕版,取出一张刚印好的画稿,把画稿上的花朵和雕版上的花朵叠加,又取出一个练指劲的铁球,用毛巾包好,在花朵上来回滚动、碾压了十几个来回,再拎起画谱,一朵红色的小花从纸上凸显出来。




16.jpg
黄小健的拱花信封作品。




17.jpg
有朋友想帮忙代购黄小健的雕版,却被黄小健回绝了:“我到现在雕出了一千来块雕版,对一个雕版艺人来说,可能足够多了,但一块雕版就是雕版印刷术的一个基因切片,而我想要绘制的是整个雕版印刷术的基因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4:29 PM , Processed in 0.0658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