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杭州风景
新浪图片 2016年08月25日
杭州乃人间天堂,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尤以西湖为最。她是八大古都之一,即将举办的G20峰会将让杭州更加国际化。1917年,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德·甘博来到杭州,用镜头记录了那时的杭州风景。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
杭州城历史悠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吴越国最后一任国王钱弘俶崇信佛教,在杭州建造了三座著名的佛塔,分别为雷峰塔、六和塔和保俶塔。雷峰塔建于公元975年,为钱弘俶为庆祝妃子黄氏得子而建,初名皇妃塔。图为1917年,矗立近千年的雷峰塔。
“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同时,雷峰塔即传说中镇压白素贞处。1924年,雷峰塔倒塌,今天的雷峰塔于2002年在原址重建。雷峰塔下的净慈寺亦是钱弘俶时期所建,始建于954年。寺内有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图中为南屏晚钟碑亭。
钱塘江边六和塔。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始建于公元970年,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六和”取佛教“六和敬”之义。清乾隆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保俶塔位于西湖以北宝石山上,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又因其名故,民间流传有吴越王钱弘俶入汴觐宋、造塔还愿的传说。保俶塔历经多次修建,图中保俶塔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而成,共七层,可登临。今日现存的实心塔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而成。
宝石山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当朝阳或落日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宝石山因此而得名,新西湖十景之一"宝石流霞"的出处就在于此。其西侧的葛岭以东晋名道葛洪在此炼丹而得名。图为远眺葛岭与西湖。
图为自葛岭远眺杭州城。湖上长堤即是白堤,近处建筑群为著名的新新饭店。新新饭店由西式建筑群何庄改建而成,宋庆龄、蒋经国、鲁迅、胡适、芥川龙之介、美国哲学家杜威等名人都曾在此下榻。
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的清波门。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水门,位于杭州城西南侧,濒湖之东南。清波门一带古迹众多,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寓居之地,又因门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从此门运入,故有“清波门外柴担儿”之民谣。现清波门已被拆除,仅留地名。
文澜阁牌坊和圣因寺。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由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现存建筑系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
透过西泠桥桥洞看保俶塔。西泠桥位于栖霞岭麓与孤山之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环洞石拱桥,又名“西林桥”。西泠桥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最迟在南宋即见诸史料。西泠桥周边有苏小小墓、武松墓等景点。图中的西泠桥于1914年经历了一次大修,留下我们今天见到的主体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