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8-29 08:29 PM 编辑
腾讯网 Feb 20, 2016
2016年 第8期 | 总24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故乡为原点的风景
一位摄影师,从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出发,持续33年,真实记录北方乡村自然朴野的乡土人情与自然风貌,再现记忆中的故乡生活,重温苦难之上的美好与温馨。本组图片由谷雨&腾讯图片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联合推出。(“还乡故事”系列报道由谷雨计划支持。谷雨致力于耕耘中国故事,支持中国非虚构作品创作与传播,由腾讯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发起。)
摄影师李樯“以一种安静、纯粹、沉着的真情与本性”,自1981年—2014年间以其故乡陕北定边一个叫李崾岘的小山村为原点,30余年持续关注北方乡村的民本民生和自然景观,再现记忆中的故乡生活,重温苦难之上的美好与温馨。今天读来,依然温暖如初。他并没有针对重大问题或宏大主题,而是对本地生活平和而严肃的探寻,把现实生存映现为一首浪漫的田园牧歌。
李崾崄是黄土高原白于山腹地一个十分平常的小自然村。在冬季没有雪的日子里,远远看去,李崾崄全部是黄土——土崖面、土窑、土院、土墙、土羊圈、土灰圈(兼茅厕)、土狗窝、土鸡窝,好似一处出土的古村落遗址。所有这些土的修筑与起伏的山梁和沟洼是那么的和谐,就连先人们栽种的零零星星的榆树和杏树,也是那么自然天成。那是李樯的老家,他童年的多数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图为陕西李崾崄全貌,2006年。
李樯出生在定边县城,父亲是一名干部,后来又是县上的领导,打他记事的时候起,他和弟妹就在老家的亲戚中有一种特殊的地位。作为长子,他又得到了祖母更多的疼爱。
祖母张氏,有名张花,1906年生于陕西省定边县白湾子乡马庄村,是父母5个子女中唯一的女儿,小名娇女。祖母勤劳善良,爱子爱孙有佳。父亲的道德操行和事业有成,离不开祖母给予的精神支持。李樯和弟妹自幼备受祖母的呵护,是祖母对李崾崄的讲述延续着他对李崾崄的情感,也是祖母让他懂得了山里的山水风脉、人情世故乃至人的本来,更是祖母为他打开了这个纯真而浑厚的世界。图为祖母,1983年。
祖母住不惯县城,眷恋山里的土地和生活,他的幼年多半是由祖母带领,住在老家的土窑里。记得他和祖母主要在两个村子里生活过,一个是李崾崄,一个是付伙场,都是老家一带典型的地名,崾崄是根据地形得名,前后是山,左右是沟,伙场是先人们暂居取火生息的场所。图为骡子打滚,陕西定边杜涧,2005年。
老家人生息繁衍全靠雨水,水窖里的雨水一旦用完,天再不下雨,就是难熬的日子。李樯后来在县城上学和工作,山里的亲戚长年不断,父亲询问老家来的人,三句话不过就会问到下雨了没有,窖里收上水了没有。图为春雪,陕西定边,1989年。
山里的水土、劳作和亲情是李樯认识世界和深入生命记忆的最初和开始。图为兽医和镶牙广告,陕西佳县,1995年。
冬天回家或进城,时速七八华里的架子车在山里慢慢悠悠地行进,从早到晚,光秃秃的阳坡坡和背凹凹,远远的土窑,珍珠般的羊群,是寂寞的路程中留下的最清晰的影像记忆。图为羊贩,陕西府谷,1989年。
李樯吃惯了老家的臊子荞面,睡惯了冬暖夏凉的土炕。一种同宗同族的亲近感使他手中的相机与他的被摄对象没有任何隔膜。图为陕西榆林小纪汗,2002年。
在老家,到处都是和善的人。这些年很少有干部与他们同吃同住,偶尔有下到村里的,要么是计划生育的强制落实,要么是封山禁牧的罚款抓羊。图为陕西佳县,198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