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第608期:冠军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7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廖璐璐  编辑/王崴  2016-08-29 腾讯网

冠军的秘密

文/廖璐璐

人生的每一次高潮与低谷相伴相行,三次残奥会跳高夺冠、2008北京残奥会火炬手的辉煌历史,也经历了无人问津的惨淡人生,但侯斌更愿意呈现百炼成钢后的一个一个光彩!用演讲的方式告诉人们:人生的路上,成功,不必大喜,失败,不必大悲。

单腿飞人的进阶人生

侯斌收获过三次残奥会跳高冠军、2008北京残奥会火炬手的辉煌战绩,也承受过退役后无人问津的惨淡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他重新抖擞羽毛,踏上了超越自我的道路。以自己的人生故事为蓝本,他转型成为演说家和公益人士,登上世界各地的讲台,激励着台下数万健全人。

漂亮的转身

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隆重举行,3分钟,39米,165次,主火炬手侯斌用双手完成攀登,点燃圣火,感动全世界。
奥运、冠军、圣火、南极、北极、戈壁、联合国,这些颇具显著性的要素,哪怕只有一个傍身,都已足够传奇。而侯斌,将它们集于一身。
残疾人纷纷走上演讲台,侯斌无疑是耀眼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十年体育,十年演讲。貌似无心插柳的成功转型背后,是他对自己苦心积虑的步步紧逼,这源自一种持续了近30年的内在恐惧——作为一个残疾人,绝不能被群体放逐。
从自强不息到超越自我,再到挑战极限,他的人生永远在进阶。美国媒体称他“中国斌”,他喜欢自称“侯哥”,别人都在抱怨,觉得社会不公平,但他觉得,要在不公平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这是三月以来漳州最热的一个下午。长达2个半小时的演讲,侯斌一个人贯穿始终,汗涔涔的,台上台下地蹦跶。末了,学生们一拥而上,1米82的他迅速被淹没在高举的手机和摄像头中,“可以看一眼你的假肢吗?”“可以抱一下你吗?”侯斌一一满足,签名、合影、拥抱,像个大男孩,咧着嘴,笑出一排大白牙。
3000人的场面对侯斌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在他的PPT中,侯斌一次次面向数万人传播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十年,他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1500多场励志演讲,上到联合国、多哈论坛,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
2009年,侯斌成为首位在联合国青年大会演讲的中国青年。这是中国残疾人第一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这一盛会,面对聚光灯和麦克风,侯斌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被美国媒体称作“中国斌”。

磨难的动力

貌似无心插柳的成功转型背后,是侯斌对自己的步步紧逼。2003年,侯斌报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升本广告专业,成为我国第一批上大学的残疾人运动员。2009年,他在母校继续攻读EMBA,成为全国第一个读EMBA的残疾人,接着又是国学班、佛学班,“用知识武装大脑”。 侯斌自言骨子里有某种“不安分”的天性,在后天好几个阶段不断被现实强化。
9岁时,夺得学校百米亚军的那天,急着报喜的他偏偏要走被家人叮嘱了无数次“不要走的火车道”,结果被火车轧断了一条腿;16岁时,在福利工厂忙着搬运纸芯筒的他,无意间看到小电视机里播放的全国残运会的新闻,第二天便去了体校,连着6天,每天爬7层楼,终于打动教练收下自己;19岁时,当他还只能跳1.55米时,放言要跳到2米,被别人嘲笑“异想天开”,最终以1.94米的惊人高度蝉联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三届残奥冠军,迄今无人能破;后来,他又去了南极,在北极游泳,每年去一次戈壁,义无反顾地做任何他想做的事。2014年5月,侯斌第四次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分四次徒步完成138公里挑战。
残奥点火,这是侯斌人生的最高潮,却也是最低潮。一个月里,满满的都是采访,一个月后,再没人关注。
与健全人运动相比,残疾人运动并未受到多少人的关注,过去三次夺冠,也是如此,平时的比赛,裁判都比观众多。他曾和刘翔一起参加某个活动,刘翔是躲着媒体,而他和许多媒体人坐同一辆车,别人也不知道他是谁,即便不久前的新闻里,他刚刚成为全球首位残奥形象大使。
那时,他已经退役,一度陷入了困惑:不当运动员还能干什么?一个残疾人干点什么才更用?
他的使命感或许比其他人更强。别人要么回单位上班,朝九晚五;要么拿着奖金购房置业,顺利转型“包租公”——这种一眼望穿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直到几个月后,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学校邀请奥运冠军给学生演讲,因为没有酬劳被对方拒绝,让人代问残奥冠军愿不愿意去。“我去!”侯斌二话没说。
“从没觉得可以靠这个谋生,就想讲讲自己的故事,抓住每一个机会,影响每一个人。”轰隆隆的掌声中,侯斌觉得演讲太过瘾了!“压抑了三十年,没人听一个残疾人表达。突然有一个舞台时,那种掏心窝子说话的欲望,所有观望你的人被你调动,你笑大家也笑,你哭大家也哭,与以往太不一样了!”1996年获得第一块残奥金牌时,侯斌也曾被拉上台作报告,稿子是残联专门找人写的,那个场面严肃紧张的,21岁的他直发怵,磕磕巴巴竟然念错行了。
侯斌没有演讲稿,脱口秀来自烂熟于心的腹稿。到哪里开讲,提前在脑海里重组一遍,上台就讲,即兴发挥,都是大白话。过去有人主动请缨为他写稿,写了半天,“找不到一点感觉”。他也专门花钱听过一次演讲培训,却学不来那些技巧,“别人很华丽,很有深度,我讲不来,我就讲我的人生。我的故事为什么能让人记住?因为它刻画了我。
旁人演讲,多着墨于人生种种苦难,他更愿意呈现百炼成钢后一个一个光彩:残奥、南极、北极、戈壁……也有人不喜欢这种表达,他太高了,永远完美意味着缺少惊喜——在选秀舞台上,有点不接地气儿了。去年,在安徽卫视励志真人秀节目《超级先生》的舞台上,“导师”秦海璐和李小冉就为了他现场撕起来。秦海璐说侯斌你太高了,让人够不着,也不伤感,李小冉却不乐意,“我就喜欢这样的男子汉,他做到了,当然可以这么说,为什么残疾人一开口就要凄凄惨惨的?”
人少的地方,他才说起断腿时母亲一夜白头;为了治腿父母到处借钱,五块五块地借,被所有亲戚躲着;站在佳木斯的江边,他几次想跳下去;拍电影拍了仨月,导演都没提过钱的事儿。这些都是妥妥的新闻点,他却没加进演讲里。
侯斌没有助理,凡事亲力亲为。走到哪里演讲都是一个人拖着一个行李箱。他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残疾人,即使在别人眼里他本该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每次回家,他都会去中医那里做针灸和推拿,常年的运动生涯和不断的演讲活动使他落下一身病痛。夜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为了不影响家人,他会在厨房开灯,喝一杯白开水,然后一个人在不开灯的客厅里整理演讲资料。在那个万人瞩目的演讲台上,你永远看到的是一个神采奕奕的侯斌。

幸福的支点

侯斌与妻子小池相识,缘于一次购买窗帘的经历。小池的耐心和善良给侯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俩人逐渐从朋友成为恋人。
小池是个小巧秀丽的闽南姑娘,心地善良,充满智慧,善于打理。侯斌平时的饮食起居都由她照顾,每天衣服的搭配都事先搭配好。在侯斌家的卧室门后,小池做了一张饮食起居的时间表,督促侯斌注意身体健康,按时休息,一周的时间里,侯斌只有两次可以按时睡觉。
2016年2月,侯斌一家被邀请参加北京电视台的一档亲子节目的录制,早上9点进摄影棚录制到晚上6点,一共10个小时,小池一直在台下默默的站立观看,为在台上的丈夫和儿子忙前忙后,加油鼓励。这是一家三口第一次录制节目,而小池已然成了爷俩的助理。10个小时的站立,只从小池的脸上看到微笑。
生活中,他跟周围的普通人并无二致,至今保有童真,常常会雀跃,是家人无所不能的“变形金刚”、“猴哥”。凌晨1点,从漳州回厦门的车上,他毫无倦意地接受采访,我跟着他回家,跨海去他的岳父母家,看他忙前忙后,只当是面对镜头的表演,却被老人道破,“你们不在时,他更勤快。”
闲暇的时候,夫妻二人会一起接送儿子上幼儿园,看着一家三口相互搀扶地走在路上,我终于明白这个家是侯斌幸福的支点。

四十不惑

如今,侯斌只专注两件事:演讲和公益。一年近200场的演讲中,一半商演一半公益。商演的目的一方面是维持生活,另一方为了筹集资金启动公益项目。经历过伤残痛苦的他深知其中的感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2016年侯斌正筹备发起“上海再站起来公益基金会”,他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救助热线与瑞哈国际假肢矫形器贸易有限公司,一起发起了“再站起 来”弱势群体儿童假肢帮扶计划,希望在2016-2018年三年时间帮助100名因意外或者其他重大疾病导致截肢的贫困儿童“再站起来”,免费提供假肢安装及后续维护服务。
考虑到孩子生长发育需求,“再站起来”基金选择的是国际知名的义肢品牌, 能减缓孩子发育过程与义肢磨合的痛楚。这次安装的假肢是德国的奥索品牌,属于生活假肢里的高配置产品,一个小腿的成本在2万元左右,还不算后期维护的费用。
2016年1月12日,侯斌在北京假肢厂,为救助的两个孩子安装假肢。孩子们兴奋地用新装的假肢在屋子里尝试着走路,墙上写着一行字“每一个开始都有一个成功,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侯斌呼吁社会该多给残疾人发展的空间,他的一位好友、法国单腿网球运动员,奥运会上从没进过前三,去年一年拍了11支广告。相比之下,他想带着儿子上《爸爸去哪儿》节目,节目组回话“不方便”,这份委屈很快化为自嘲,“没准怕我一残疾人把那些大明星比下去,太没面子了吧!”他绝不会甩脸色,电视台录节目时,天天是盒饭, 别人怨声载道,他却每顿吃得香,“你就是个普通人,过去还没这些呢。”
3月15日,侯斌40岁,自言不惑,“永远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的可能。”
(鸣谢:文中部分文字由冯欢提供)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杨斌9岁时,夺得学校百米亚军,那天,急着报喜的他穿行火车道,被轧断了一条腿;16岁时,他在福利工厂忙着搬运纸芯筒,无意间看到小电视机里播放的全国残运会的新闻,第二天便去了体校,连着6天,每天爬7层楼,终于打动教练收下自己;19岁时,当他还只能跳1.55米时,放言要跳到2米,被别人嘲笑“异想天开”,最终他以1.94米的惊人高度蝉联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三届残奥冠军,迄今无人能破。




2.jpg
侯斌家的客厅里,有个玻璃的书柜,里面记载了侯斌过往的辉煌。奥运、冠军、圣火、南极、北极、戈壁、联合国,这些颇具显著性的要素,哪怕只有一个傍身,都已足够传奇。而侯斌,将它们集于一身。他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火炬手;2009年,成为首位在联合国青年大会演讲的中国青年。后来,他又去了南极,在北极游泳,连续4年徒步戈壁138公里。




3.jpg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坐在轮椅上的侯斌靠着双手和一根绳索爬上鸟巢半空,点燃了主火炬。3分钟,39米,165次艰苦卓绝的攀登,感动全世界。其实他最初是主火炬手2号,但格外努力的训练表现使他最终成为了1号。




4.jpg
残奥点火,这是侯斌人生的最高潮,却也是最低潮。一个月里,满满的都是采访,一个月后,再没人关注。那时,他已经退役,一度陷入了困惑:不当运动员还能干什么?一个残疾人干点什么才更有用?




5.jpg
直到几个月后,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学校邀请奥运冠军给学生演讲,因为没有酬劳被对方拒绝,学校转而问残奥冠军愿不愿意去。“我去!”侯斌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他想讲自己的故事,抓住每一个机会,影响每一个人。侯斌没有演讲稿,脱口秀来自烂熟于心的腹稿。到哪里开讲,提前在脑海里重组一遍,上台就讲,即兴发挥,都是大白话。




6.jpg
这是一场高三大考前的励志演讲,侯斌与漳州一中三千名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有梦想,就有未来!2003年,侯斌报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专升本广告专业,成为我国第一批上大学的残疾人运动员。2009年,他在母校继续攻读EMBA,成为全国第一个读EMBA的残疾人,接着又是国学班、佛学班,“用知识武装大脑”。 别人都在抱怨,觉得社会不公平,但他觉得,要在不公平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7.jpg
两个半小时的演讲过后,侯斌成了许多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在这些小“粉丝”的心中,侯斌是正能量的化身。几个高中女生一路小跑追到车前,扯着衣袖让侯斌签名。十年间,侯斌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表了1500多场励志演讲,上到联合国、多哈论坛,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




8.jpg
侯斌在北京录制访谈《体育人间》节目,彩排过后,需要换上正式的服装开始录制,侯斌自己费力地调整假肢。侯斌没有助理,凡事亲力亲为。走到哪里演讲都是一个人拖着一个行李箱。他从没把自己当作残疾人,即使在别人眼里他本该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




9.jpg
苏州吴中环太湖国际竞走日百人公益团的领跑活动前,侯斌在休息区做抻拉运动。侯斌曾连续4年徒步戈壁138公里。第一天正赶上七级风沙,侯斌凌晨4点提前出发,拖着假肢,“一走就倒,像企鹅一样,从一个又一个沙丘上滚下来,自己都觉得很壮观”,直到夜里10点,他终于走完了32公里。当他最后一个到达大本营时,二十几辆救援车一齐打开大灯,鸣笛,致敬,全场雷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2015年2月10号,侯斌接受北京冬奥申委会聘书,和姚明、申雪、赵宏博、张虹、李妮娜一起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形象大使。3月底,侯斌在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宣传会议后与嘉宾和记者们合影。




11.jpg
经历过伤残痛苦的侯斌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2016年他联合中华儿慈会9958救助热线与瑞哈国际假肢矫形器公司,一起发起了“再站起来”弱势群体儿童假肢帮扶计划,希望在2016-2018三年间为100名截肢贫困儿童免费安装假肢,并提供后续维护服务。




12.jpg
2016年1月12日,侯斌在北京假肢厂四楼,观看一级职业制作师杨主任为两个即将安装假肢的孩子组装标准型假肢。




13.jpg
演讲、公益活动、分享会,侯斌像个“飞人”在全国各地奔走,为了能按时参加各种活动,时间已经不分昼夜。在采访间隙,他不自觉地双手托腮闭目养神。




14.jpg
每次回家,他都会去中医那里做针灸和推拿,常年的运动生涯和不断的演讲活动使他落下一身病痛。




15.jpg
还好他背后有一个幸福的支点。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给予他动力。2016年2月,侯斌一家被邀请参加北京电视台的一档亲子节目的录制,妻子小池和儿子从厦门赶来,侯斌结束演讲赶到酒店已经是晚上8点。在酒店附近的面馆买回来的2碗面,就是一家三口的晚饭。




16.jpg
在10个小时的节目录制过程中,小池一直在台下默默站立观看,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她还为台上的丈夫和儿子忙前忙后,已然成了爷俩的助理。侯斌与妻子小池相识,缘于一次购买窗帘的经历。小池是个小巧秀丽的闽南姑娘,心地善良,充满智慧。侯斌平时的饮食起居和服装穿搭都由她照顾。




17.jpg
在侯斌家的卧室门后,小池做了一张饮食起居的时间表,督促侯斌注意身体健康,按时休息,一周的时间里,侯斌只有两次可以按时睡觉。




18.jpg
周末家庭聚会,在侯斌岳父母家,他总是忙前忙后。老人说:“他一直很勤快,要帮所有人盛了汤才肯坐下。”




19.jpg
侯斌三岁的儿子,出门时已经会为父亲系上鞋带。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在儿子眼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变形金刚”,连日的出差,儿子因为没见到爸爸有些不高兴,侯斌和妻子小池便一起送儿子去幼儿园。夫妻俩迟迟不走,趴在窗外看儿子和小朋友讲故事。




21.jpg
在妻子小池的心中,侯斌和健全人无异,出去买菜逛街,侯斌总是提重物的那个,照顾妻子和儿子。两人相互搀扶的背影,甜蜜胜过普通夫妻。




22.jpg
凌晨1点半,侯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轻手轻脚走进家门,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在厨房开灯,喝一杯白开水,然后一个人在不开灯的客厅里整理演讲资料。




23.jpg
在万人瞩目的台前,侯斌永远是那个神采奕奕的样子。从自强不息到超越自我,再到挑战极限,他的人生永远在进阶。貌似无心插柳的成功转型背后,是侯斌对自己的步步紧逼。3月15日,侯斌40岁,他自言不惑,“永远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的可能。”




2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3:03 PM , Processed in 0.083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