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431期:湘剧唱响千年古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6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08.27
湘剧唱响千年古村
本期作者:郭立亮


2431.jpg
湖南省桂阳县洋市镇庙下村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村有一个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乡村业余湘剧团,演员全部是村里的雷氏族人。(图/文 湖南日报 郭立亮)




1.jpg
湖南省桂阳县洋市镇庙下村,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村保存比较好的明清古民居270多栋。这个千年古村,有一个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乡村业余湘剧团,演员全部是村里的雷氏族人。剧团现有28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24岁。闲下来时,他们会在祠堂戏台唱上几出,娱乐乡邻。(图/文 湖南日报 郭立亮)




2.jpg
湘剧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2006年,湘剧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jpg
俯瞰庙下古村,古色古香、古民居错落有致,村中古井、凉亭、祠堂布局精心,与古建筑群完美融合,具有鲜明的湘南民居特色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4.jpg
古村的雷氏宗祠有400多年沧桑,不知有多少代村人在这里唱过戏。村里的人大多是业余演员,从小就听戏,只要一教会,就能上台唱上几句。有时在农田里忙,洗脚上岸就可以唱戏。




5.jpg
60多岁的雷本炬是现任剧团团长,从小他就爱唱戏,保留着各个时期的手抄剧30多本,虽然破旧却散发着扑鼻的陈年书香。每次读完剧本,他都会小心地把它们存放到木箱里,悉数传给下一代村里戏人。




6.jpg
如今,昔日剧团的名角大都年纪较大,一些年轻人也都出去打工了,传承问题一时让他们很担心。戏台幕后,村民雷立中在化妆,他出演的人物是《穆桂英挂帅》中的穆瓜。




7.jpg
近年来,该县十分重视丰富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庙下古村被列为中国保护传统村落,村里的文化旅游成为一张名片。当地文化部门拨款给剧团新添置服饰、道具等,他们新排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10余台传统大型剧目,还代表桂阳县出去巡演。湘剧习俗的继承和发扬,让古村这个戏窝子重新焕发生命力。虽然条件简陋,但各个演出人物的造型还是很重要。




8.jpg
一个村民在箱子里找自己角色的服装。剧团里大部分的演出服装都是流传下来的。




9.jpg
戏台在雷氏宗祠有400多年沧桑,都是木制结构搭建。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77岁的雷本增(右)扮演的是《穆桂英挂帅》中的中军焦赞,78岁的雷嗣平(左)扮演的是贾员。




11.jpg
村妇女主任雷红梅在化妆,她扮演的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子。




12.jpg
26岁的雷喜青(左)扮演的是《白蛇传》里的许仙,在后台对自己的造型忍俊不禁。




13.jpg
村民化妆装扮好后在后台摆上造型,一点不比专业演员差。




14.jpg
村妇女主任雷红梅在台上表演《白蛇传》里的白娘子选段,她说自己平时都是跟着视频边学边唱的。




15.jpg
古戏台上,雷本炬在进行表演,虽然天气炎热,村民不多,但他的一招一势都非常认真。




16.jpg
锣鼓敲击,台上高潮迭起,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喝彩不断。




17.jpg
村民在台下听戏,在这份传统的浸染中痴迷。




18.jpg
演出结束后,雷本炬总是最后一个走。尽管日月更替,但咿呀咿呀的唱腔依然在庙下村萦绕,从来不曾因为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消沉。也许,没有什么能改变这份独特的执着与痴迷,因为老一辈给后人的这份传统浸染,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唱戏,在庙下村,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8:10 AM , Processed in 0.0733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