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众摄影 刘飞越 编辑/邹怡 2015-08-11 腾讯网
“骆驼妹”郑林林
刘飞越
当一颗种子充满生机地发芽,当一只雏鸟展开羽翼渐丰的翅膀,当一个梦想充满改变命运的渴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向上的力量。
考上大学,父母希望她从此跃出农门;返乡创业,她却扎根农村养殖骆驼。在河北唐山,“骆驼妹”郑林林做着一个靠养殖骆驼发家致富、改变命运的梦。
一身土一脸汗的时候,骆驼接连死掉的时候,骆驼奶卖不出去的时候,骆驼就是接连的噩梦。可擦干眼泪,这个执拗的“女汉子”还是选择和她的骆驼共同前行。“干事儿哪儿能轻松?路都是自个儿的选择,我不后悔。就像骆驼,既然天生就是适合背重物走远道的,那就别在乎啥苦和累。”
平原养骆驼,“80 后”妹子疯了
1988 年出生的郑林林,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河北唐山老家。
别的同学鼠标、键盘、吹空调,郑林林则是赶着 100 多峰骆驼,到村外的河套里放牧。
为了揪住乱跑的骆驼,一百八九十斤的郑林林抓紧缰绳,身体尽量下蹲,平底布鞋 在地面上拖出两条土沟。“那骆驼不是跟人似的,你说一二三迈步,它们就一二三往前走, 那么听话就好了。经常是你往这边追,它往那边跑;你往那边追,它往这边跑。天呀, 累得我浑身是汗。”
相比于乱跑,发起脾气的骆驼更让人难以招架。为了帮助一峰被缰绳拴住蹄子的骆 驼,郑林林几次上前,都差点被踢咬的骆驼掀翻。最终,她一面安抚一面使劲儿摔打绳子, 绕了多次才将骆驼解救出来
你以为蓝天白云、树林草场,就能把骆驼养好?在郑林林看来,放牧是骆驼养殖中的休闲桥段,养殖场里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验。
为了给骆驼储备饲料,郑林林开着铲车轧秸秆。担心铲车自重不够,她还要装上半 车斗的渣土。相比于小汽车,铲车的操控系统需要更大的力气,刚刚毕业的郑林林手上 被磨出厚厚的老茧。骆驼多,饲料贵,为了多储备些粮草,她经常一个人轧到凌晨一两 点。“一个年轻轻的女孩子,谁会吃这个苦啊?好好上个班不比在这儿强?这多受罪呀, 又脏又累的。”郑林林说起曾经的经历,仍会忍不住哽咽。
可天一亮,养殖场里 200 多峰骆驼就围在她身边,郑林林又忘了晚上的眼泪,喂养、 洒扫,忙得不亦乐乎。
“骆驼犟,犟得要命。”郑林林半是抱怨半是玩笑地说,“可它犟不过我,它要是 老惹我生气,我就把它烀着吃了。”
上学就创业,她天生爱折腾
骆驼犟,郑林林更犟,就像她坚持创业一样。
骆驼养殖不是郑林林的第一次创业,创业之路从她迈进大学校门就开始了。2006 年, 郑林林考入青岛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部分同学被青岛的碧海蓝天所吸引,郑林林 却盯住了学校的食堂。
“报到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到了青岛,我把她送到学校,没想到晚上她就开始打工了。 学校有很多小食堂,食堂招聘学生帮着卖饭,郑林林当天上岗了。”郑林林的父亲郑清 章说。给人打工不过瘾,郑林林很快又在学校里办起了中介,开起了超市。大学四年, 她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
超市就开在自己的宿舍,床下、柜子就是她的卖场兼储藏室。她自己是大学生, 深知同学们的喜好和生活习惯,一个电话打过来,郑林林就 24小时送货上门。回忆起 大学里的创业史,郑林林笑着说:“在学校最挣钱的就是我的小零食,真的,一个月 3000元是保底地挣。我有时候就想,我要是想发家致富,是不是应该再上一次大学?”
郑林林的大学同学李雪梅也佩服她的商业眼光:“当时她什么买卖都做,包括卖一
些 MP3、MP4、手机数据线,还帮着同学找工作。那时候大一至大三的同学都认识她, 郑林林也算学校里的一个风云人物了。”
然而,“风云人物”也遇到了跌下云头的烦恼。2009年,郑林林大四时开始找工作, 却发现自己连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都找不到。“我总是在这,总是爬不上去的话, 我总跟人家有差距;只有创业了,凭自己的真本事才有可能超越他们。”
就业给她关上了一扇门,创业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郑林林决定自己当老板。 2010 年 11 月 14 日,这一天郑林林至今都记得。她开车时无意中听到广播说, 骆驼奶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她一下子受了启发。到家后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摸查市场,打起了养殖骆驼、生产骆驼奶的主意。
2011年3月,郑林林跟亲戚们借了100多万元,在老家唐山市小集镇修了圈舍,从内蒙古买了 28 峰怀孕的母骆驼,大张旗鼓再次创业。
爬坡又过坎,平原骆驼难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平原养骆驼,是市场空白,更是技术盲区,郑林林从内蒙古拉回来的骆驼水土不服就让她手足无措。“刚开始,骆驼烦躁、嘶叫、瘙痒,我去 请兽医,可本地兽医连骆驼都没见过,根本治不好。我又向内蒙古的骆驼专家求教,在 专家的指导下才逐渐把它们稳定下来。”郑林林说。
接下来的问题是驯化,因为它们在沙漠极少见到人,对人有一种本能的戒备排斥心 理。人一旦靠近,它们会用嘴咬,用前后腿踢。郑林林记不清自己被骆驼踢过多少次, 甚至在她怀孕五个多月时,还被骆驼踢翻在地,所幸胎儿平安。
最大的问题是死亡。因为环境的改变,饲养方式的改变,它们很难全部适应,28 峰骆驼不到半年就死了多一半。“有时候连着,一个礼拜死一峰……”说到这里,刚刚还谈笑风生的郑林林又哽咽了,心疼自己,更为死在她平原骆驼养殖实验路上的骆驼们。
每死一峰骆驼,对郑林林都是致命的打击,那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更是意志上挑战。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劝她不要干了,最亲的舅舅甚至骂她 是在败家,在把家人往火坑里带。
“当时我已经是无路可走了,不往前走也不行。当时亲戚朋友都借了那么多的钱,我要是不发展,我要是挣不来钱,我这点钱怎么还。我不能因为 这点事就放弃不干了,我还能不能干点事儿了?”不甘心的郑林林将死去的 骆驼的内脏冷冻封存,邮寄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请国内骆驼研究领域的专家 吉日木图教授帮忙查找病因。
在专家的建议下,郑林林在内蒙古租了一块场地,第二批购买的十几峰 骆驼没有直接运回唐山,而是在租的场地圈养,改变骆驼的生活方式。同时, 逐渐改变骆驼的饲料。等骆驼对圈养的生活方式和饲料适应之后,再运回唐 山。这个办法使骆驼的成活率达到了 80% 以上。
开拓新市场,做骆驼大文章
当初养骆驼,郑林林是想靠骆驼奶挣钱。母骆驼两年产一胎,哺乳期 18 个月,平 均每峰骆驼每天能产一斤奶。为了卖骆驼奶,郑林林绞尽脑汁。她先是到农贸市场里去 租柜台,又拿着骆驼奶到一些单位推销,然而几个月过去,骆驼奶根本卖不出去。
“别人都以为我是骗子,还是个智商不高的骗子。”郑林林说,“在他们看来,平 原地区连骆驼都少见,哪儿来的骆驼奶?”
要想卖掉骆驼奶,必须先让大家看到骆驼。郑林林牵着她的骆驼,走出养殖场,走到大街上,甚至在游客众多的海滩上。免费骑骆驼,免费品尝骆驼鲜奶,免费参观骆驼养殖场,没钱做广告的郑林林就用这个笨方法,自己给骆驼奶做宣传,逐渐打开市场。
逐渐走向正轨的骆驼养殖,以及每斤 160 元的骆驼奶,扭转了郑林林的创业命运。 “2013 年,我还清了 100 多万元借款,还挣了 100 多万元。现在奶、肉、骆驼都有了 一定的市场,良性运转已经没有问题。”郑林林说。
许多农民看到了骆驼养殖的巨大前景纷纷要求参与,郑林林便组织了几户态度坚决的农户,成立了漠尚客骆驼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是全国唯一的以骆驼养殖为主的合作社, 也是全国唯一的骆驼纯鲜奶基地。
为了开拓市场,郑林林还在内蒙古租赁草场同牧民合作养殖稳定供应,在辛集与人 合办了主营骆驼奶的分公司,甚至将骆驼生意做到了北京。
郑林林在北京的公园中租用场地,一方面搞参观从游客身上赚钱,另一方面为骆驼 奶销售打市场。2015 年 9 月底的一天,郑林林偶然发现一个即将开业的蒙古风格的饭店, 便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的骆驼奶。没有门路,无人推荐,郑林林还是用了笨方法,拎着包装好的骆驼奶在门口等老板。半天过去了,一天过去了,郑林林终于见到了饭店老板,
并主动提出要将自己的骆驼免费借给饭店招徕顾客。这位中年蒙古族的饭店老板,对郑 林林的态度也如融化的坚冰,逐渐和缓。
“我的方式可能有点笨,但是我刚刚创业,只能用这种最笨最土的方式,让大家最 直观地感受到我的东西是真实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郑林林笑着说。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副区长施春风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把骆驼养殖这个项目发 展到现在规模这么大,而且效益这么好,可以说在我们丰南、唐山,甚至全河北省、华 北地区,都起到领头带动作用,为骆驼养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劳累了一天的郑林林,只要从一峰峰骆驼面前走过,听着它们悠闲反刍发出的声响, 身上的疲劳就会一扫而空。倔强的郑林林总说自己不认命,可在创业之路上负重前行的 她,选择与骆驼为伴,何尝不是一种命运的选择?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