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418期:百岁老人上山下田 每日只吃两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  2016.08.14
百岁老人上山下田 每日只吃两顿
本期作者:宁坚


Screen Shot 2016-08-13 at 4.25.45 PM.png
侗族老人肖元凯今年已经104岁了,但精神矍铄,仍保持着下田劳作的习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如今的他,正幸福地安度晚年。(图/文 宁坚)




1.jpeg
家住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的侗族老人肖元凯,今年已经104岁了。期颐之年的他容貌慈祥,精神矍铄,生活上能完全自理,时常下地干些简单的体力活儿。




2.jpeg
石阡县地处贵州东部,树林环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肖老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庭院,院子洁净有序,典型的侗家木房古色古香,处处透露出山里人家的温馨。




3.jpeg
石阡县素有“中国长寿之乡”之称,据石阡县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该县80岁以上的老人有6328人,其中有49人超过百岁。




4.jpeg
肖老的生活很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午睡的习惯。他每日吃两顿,分别是上午10点和下午7点左右,每顿两碗米饭,极少烟酒,不挑食,蒸鸡蛋是他最喜欢的菜式。




5.jpeg
肖老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熬茶。在老人家里,只见一口木炭火盆火势正旺,上边放着一个土罐,罐里有约2000ml的冷水。待水开后老人再把苔茶放入罐中,当地人把这叫做“罐罐茶”。茶水熬好后就倒进玻璃杯里喝,一天他要喝两大罐苔茶,饭后也得喝上一杯茶。




6.jpeg
肖老每天喝的苔茶都是自己到茶园采摘。苔茶生于石阡县境内的土茶树,曾在唐代作为贡茶上贡朝廷。石阡县民间也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石阡茶,温泉水,天天喝,九十八。”




7.jpeg
采回家的茶青经过肖老自己炒制后成品,除自留少许外,逢赶场天,他都会带着茶叶走山路步行11公里到龙塘镇的市场上去卖,每次还能赚300到500元不等。




8.jpeg
虽然年过百岁,但老人非常健谈,说起年轻时的往事一点也不含糊,也能说得出到镇里走哪条路最近。年轻时他曾在龙塘镇的私塾里当过6年先生,至今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家里和左邻右舍的对联全部都出自他的手。




9.jpeg
肖老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两任妻子都先后离去。他有4个儿子和1个女儿,前几年女儿因病过世,但4个儿子都还健在,大儿子今年已经82岁了。肖老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他年轻时因娶媳妇去的70多公里外的思南县。




10.jpeg
在肖老家的庭院中间竖有两块石碑,这是他父亲肖顺清在清宣统年间考取贡生后所立。




11.jpeg
肖老一生性情直爽,总是为他人着想,一生都在勤劳中度过,一刻也闲不住,腿脚灵便的他仍保持着劳作的好习惯,地里的小农活,至今都还在做。




12.jpeg
仔细端祥肖老,他的胡子微翘,头发有些稀疏花白,但眼睛清澈明亮,只要是天气晴朗的日子,他都要到院子里看书。尽管肖老看起来显得有些清瘦,但很有精神,已经多年没有生病。




13.jpeg
有空闲的时间,肖老会邀请本村的几位老茶友来家里喝茶聊天。




14.jpeg
跨过世纪门槛,目前肖元凯老人四世同堂,膝下有儿、孙、曾孙等共计23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老人体验了太多的人世情缘,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从老人满足悠闲的表情里,透露出了他一生的坦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热爱。如今的他,正幸福地安度晚年。
发表于 2016-8-14 04: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脸看上去超级年轻啊

这个茶火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12:27 PM , Processed in 0.0894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