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2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29期:张晓:海岸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30 10:18 AM 编辑

腾讯网  Mar 1, 2016
2016年 第13期 | 总29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海岸线

在《海岸线》的自述中,张晓曾这样说: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大批的国人背井离乡潮水般的不断涌来。城市化进程持续高速,人们的精神生活缓慢停滞。这里有着强烈的情感冲突和丰富的影像画面,或许还会有许多的伤感与失落。我走过去,去记录真实的人真实的景观。当然,这只是个开始……从《他们》开始,张晓就已获得世界的关注和认可。他所有呈现和诉说的,无一不是这个开放和巨变的当下,凝固和仅存的自我审视,以及,关于大众记忆的涂抹。2016年,张晓作为Leica J摄影大师赛的KOL担任月赛区评委。在此期间,Leica J摄影大师赛特约撰稿人王江对他进行了专访。


1.jpg
海岸线,No. 002,2009年




2.jpg
海岸线,No. 014,2009年




3.jpg
海岸线,No. 018,2010年




4.jpg
海岸线,No. 020,2010年




5.jpg
海岸线,No. 033,2009年




6.jpg
海岸线,No. 024,2009年




7.jpg
海岸线,No. 019,2010年




8.jpg
海岸线,No. 046,2009年




9.jpg
海岸线,No. 079,2009年




10.jpg
海岸线,No. 224,2012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海岸线,No. 022,2009年




12.jpg
海岸线,No. 012,2009年




13.jpg
海岸线,No. 279,2011年




14.jpg
海岸线,No. 520,2012年




15.jpg
海岸线,No. 216,2010年




16.jpg
海岸线,No. 053,2009年




17.jpg
海岸线,No. 270,2011年




18.jpg
海岸线,No. 527,2013年




19.jpg
海岸线,No. 218,2012年




20.jpg
海岸线,No. 309,2012年




a.jpg    
张晓1981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原重庆晨报摄影记者,2009辞职从事摄影。现居成都。
个展
2015“我的家乡”,刺点画廊,香港;
2014“海岸线”,东京摄影画廊Zen Foto Gallery;
2013“山西”,中国,北京美术馆;“他们”,刺点画廊,香港;
2012“海岸线”,2902画廊,新加坡;“海岸线”,刺点画廊,香港。
奖项
2011年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2010年法国才华基金;摄影人才奖报告文学/纪录片奖得主,法国;南方纪实摄影奖,中国;《他们》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大奖。2009年《海岸线》系列获候登科摄影奖。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晓:这个艳俗的时代我无法回避
文/王江

张晓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连续获得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三影堂摄影奖等重量级奖项以后,张晓的作品立刻获得了各方的关注。但是在荣誉的光环之后,张晓并没有停止影像上的探索。不同的是,从向外观看的《海岸线》系列作品之后,张晓开始将目光投向自身的生活经历。成长于山东一个小县城的他,用影像的方式重构他从童年到青少年的记忆,那些看起来有些艳俗也有些戏谑的图像其实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张晓以这种以点代面的方式或许能够引起更大程度的共鸣。

(W=王江 Z=张晓)

W:当年辞去摄影记者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未来的生计问题?

Z:没辞职的时候都担心,更不用说辞职以后了。2009年辞职的时候大概攒了不到两万元的存款,出发前又花了将近六千块买了胶卷。当时就是想走着瞧的,也不敢细想。

W:从摄影记者改行做艺术你觉得最初在视觉习惯上特别需要扭转的东西是什么呢?

Z:其实在做摄影记者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之前的作品《他们》就是在重庆工作期间完成的。从视觉习惯上来说,重要的是忘掉之前的一些规则,比如故事的完整性,画面构成的充实性,以及事件发生的时效性。

W:拍《海岸线》的时候那种视觉样式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 ?

Z:首先是相机和胶卷的特性让这个作品有了一个基调。我每一个作品都会尝试用不同的相机来做对比,然后才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式和视觉语言。《海岸线》用的是Mamiya 7 II配上一个80mm的标头。中画幅的相机保证了作品的画质,旁轴的选择又让我可以更快的取景和拍摄,标头的配置让我始终与被拍的人和物保持了距离感。在这个作品中我更多的是在陈列一个我所看到的真实的现实,而且我觉得这种视觉样式是最大限度的还原了这样的一个现实。

W:对你影响最大的摄影师/电影/书 是什么呢?

Z:对于我来说,每个阶段都有受到不同人和事的影响,这个很难说哪个大哪个小。

W:拍《海岸线》的过程中你对当下的现实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Z:其实跟我想象的差不多。

W:到了什么时候你觉得《海岸线》这个项目可以完结了呢?

Z:走完整个中国的海岸线,至少是每一个沿海的县城。

W:《海岸线》是你向外观看,《关于故乡》的系列开始转向向内观看,为何开始了这样的转变?

Z:从2005年开始我一直在关注整个中国的变化,对于这种宏大的主题和行走的方式已经有些疲惫,而且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样做的意义已经不大。现在我更想回归到自身,去发现自己与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某种联系,这样从一个点的观看,或许能更加深刻的去看待时代的变化。

W:你做《关于故乡》系列的时候是如何构思的?为何没有再采取直接摄影的方式?

Z:我希望在我的展览上可以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也可以让你的展览更加丰富,而且对于观众来说也更容易进入你的作品。我也并没有放弃直接摄影的方式,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但是我还是一直在拍的。

W:你的《关于故乡》系列和艳俗艺术似乎有一点关联,你是刻意而为之吗?

Z:我的故乡,乃至国家的这个时期都处在一个艳俗的状态之下,我无法回避。

W:你从《他们》到《海岸线》再到《关于故乡》这之间是否有什么样的主线?

Z: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呈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现状和变化。

W:你对这届徕卡大赛有什么样的期望?

Z:公平,惊喜,服众。相信对于中国摄影师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希望几届大赛之后我们说起中国的摄影奖都会首先想到Leica J摄影大师赛。

W:如果你去参赛的话会选择哪一组作品?

Z:如果我参加的话,我可能会为这个比赛专门去创作一个作品。

W:本届大师赛的评委都来自于马格南、VU图片社,如果让你参加他们的大师班你会选择哪一位?

Z:Harry Gruyaert。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11:26 AM , Processed in 0.0415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