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8|回复: 2

[史地人物] 《看客》第525期:拆迁村的异乡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24 10:36 AM 编辑

《看客》第525期:拆迁村的异乡人
网易图片  2016-07-19


1.jpg
浙江嘉兴市东面散落着数个拆迁村落,村里的原住民前几年都陆续搬进了新家。如今,接替原住民栖息于此的是一些外乡人。他们有些人合租一栋即将拆迁的房屋,有些人找几块木板在拆迁后的屋角拼成一间能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就这样开启异乡生活。摄影/原正 编辑/刘书琪




2.jpg
这一片村落原是浙江省嘉兴市东栅街道的四个行政村,它们都被纳入了嘉兴市第七期拆迁范围,拆迁工程从2007年9月份就开始,2011年初,随着嘉城绿都小区的竣工,原来四个行政村的原住民都陆续了搬进了新家,这儿变成了异乡人的临时新居。




3.jpg
居住在此的异乡人大多来自云、贵、川等地,他们和三五亲戚或者老乡在拆迁区内租下一栋房屋,分摊下来为每间100-200元不等的月租价格。图为2013年2月6日,春节临近,45岁的葛真明背着2岁女儿在准备过年食物,为了节省下路费,他们一家决定不回云南盐津过春节。而2016年春节后,曾是电子厂工人的葛真明失去了工作,赋闲于出租房内。




4.jpg
拆迁村内居住的异乡人以中年人居多,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和少量年轻人以及这些人的小孩。图为2013年2月6日,来自云南的小张在拆迁区上晾晒自制的年货。




5.jpg
这些待拆迁的房子,大多建于七、八十年代。冬天,屋内寒气逼人,夏季则热如蒸笼。图为2013年2月7日,天气阴冷,来自江西的工人包子正裹着被子看手机信息,他的儿子趴在床头写寒假作业。




6.jpg
2016年6月21日,夏至节气,闷热的拆迁村出租房内,35岁的戴虹脸上布满细密的汗水,她快速扒拉完碗中的饭菜,用手抹去嘴边的油辣末子后,便扔下饭碗,蹬上自行车,去上夜班了。




7.jpg
差不多同一时分,来自云南昭通的陈庭现下班回到了出租房,他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燃了一管烟,以此解乏。两年前,他来到浙江嘉兴,在一家工厂上班,每月挣4000多元,但因为两个孩子在嘉兴上学,一学期学费需要6400元,便选择了住在拆迁村内,这儿他一个月房租 130元,相对会节省一些开支。




8.jpg
而拆迁村的马路上,来自贵州六盘水的李荣此刻正扛着大米往家中走着。下班后,他去小店花45元买了一袋大米。45岁的李荣在一家工地上班,每月能挣5000元。




9.jpg
在这片拆迁大村落的马路边上,有一位安徽淮北老杨,支起了一间开水炉房,以每瓶2毛钱价格卖开水,方便左邻右舍的同时,每月能赚2000元,以此来补贴家用。




10.jpg
外乡人异地谋生,除了打工,贴补的家用的方式各种各样。图为拆迁村的一间出租房外,租户找来废弃的广告板围成一圈,养起了家禽。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在出租房里,讨生活的异乡人也有自己的“小智慧”。一位来自四川的租客将水笼头调到滴水状态,他说这样的话水表不会走动,一个晚上便能接满一桶水。




12.jpg
江南“入梅”后,湿闷的天气让这些西南异乡客有些许难受。劳累一天后,贵州六盘水人的李女士和她丈夫回到出租房内小憩,一只摇头电风扇嗡嗡地运转,搅动着室内闷热的空气。




13.jpg
2016年6月19日,一名年轻女孩牵着宠物狗走进拆迁村的出租房。这里栖息的90后年轻人,或因工作没着落,或因与父母家人住在一起。




14.jpg
小宝,18岁,安徽马鞍山人,存在轻微智力障碍,一般见人就笑。他的父母白天外出务工,他被留在出租房内生活。




15.jpg
有着黝黑皮肤的罗云龙来自贵州威宁市,1994年出生,和95年的妻子小陈有一个10个月大孩子。他在工地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元,这里的房租每月150元。罗云龙说,孩子小,妻子不能上班,每月除了日常开销,还得省点钱寄回老家给双方父母。对于金钱,罗云龙说:“多有多花,少有少花。”




16.jpg
一些年轻人在拆迁村逐渐安定下来,一些年轻人却是因为迫不得已短暂停留,期待早日逃离。图为2016年3月11日,90后的李达坐在月租105元的拆迁房内。李达是河南商丘人,会开车,他期待可以早些找到工作,离开拆迁村。




17.jpg
四季轮转,春去夏来,一场大雨过后,拆迁村变成了泽国,这里的下水道早已形同虚设。




18.jpg
雨后出租房周边的排水沟里出现了许多小龙虾,租客们纷纷动手捕捞。图为来自贵州的三姐弟因得知父母要将龙虾放到净水里泡一夜再吃,急得直哭。




19.jpg
王腊梅,云南大关县人,11岁,只上过一年级就辍学在家(男 );陈举朵,10岁,云南昭通人,在上一年级。图为周末,他俩约好在村落内骑车闲逛。




20.jpg
2016年6月21日,来自四川广安4岁的杨俊浩在院落内洗澡。杨俊浩的母亲在上海工作,父亲在嘉兴工作,平常一般由奶奶照料。进驻,有人逃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拆迁村成长的小孩一般比同龄城市小孩懂事要早,同时也不那么惧怕陌生人,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图为2014年3月21日,四川安岳5岁的小东帮助大人自水井压水洗衣物。




22.jpg
图为来自贵州的4岁小童好奇地盯着镜头。




23.jpg
图为8岁的高梦雨,安徽亳州人,正上一年级,在室外认真做作业。高梦雨父母常对她说的一句话便是:“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然后转变身份。”




24.jpg
江南的三月,春意盎然,拆迁区空地上油菜花竞相绽放,14岁的罗贵平骑着自行车在花间穿行,他来自贵州六盘水,辍学在家,父母在工地上班,他负责洗衣做饭。拆迁村的小孩,虽然成长在同一区域,但各有不同的人生。




25.jpg
无人管理的拆迁村落,生活垃圾被随意丢放,高温天里气味十分刺鼻。而生活在这里的部分异乡人,从事着临近城市的环卫工作。




26.jpg
天气晴好时,来自江苏徐州的赵凤德会拖着病体在屋外进行康复运动,赵凤德2016年70岁,2013年的时候突然脑中风。赵凤德的老伴是一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 2000元,他们现租住拆迁村的房屋,月租105元。




27.jpg
图为一名环卫工人租房内的地板上,摆着水果小贩送来的烂弃苹果。他们用刀将水果烂的部分削去,自己吃剩下的那部分。




28.jpg
环卫工人老张的孩子在清洁车上写作业。老张说,他们这群人其实也是城市拆迁的候鸟。一年前,他住在马路东边,后来租住的拆迁房被铲平,于是他搬到了马路西边。




29.jpg
张宽军,安徽蚌埠人,今年52岁,收废品为生,一年下来能攒2万元,老张期望年年如此。他说自己最担心的就是收来的材料没处理、所租的房子要拆迁。




30.jpg
夕阳下,几名乐观的四川大爷相约下馆子喝酒。拆迁村一到周末,周边小馆里都能听到夹杂着川音的猜拳行令、高声聊天的声音。




31.jpg
图为2016年6月21日,拆迁村内一栋刚被拆除的房屋。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就将被高楼替代,栖息这里的异乡人又得寻找下一处拆迁区作为住处。拆迁村这样一个短暂落脚之地,终会有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7:45 AM , Processed in 0.0343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