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393期:三沙群像:以岛为家以渔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07.20
三沙群像:以岛为家以渔为生
本期作者:张杰


2393.jpg
三沙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在三沙市成立之际,摄影师记录了生活在三沙的人们的肖像。在这方土地上,他们以岛为家,以渔为生。(图/文 海南日报 张杰)




1.jpg
三沙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一片蔚蓝的国土。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同年7月,摄影师有幸全程见证并记录了三沙市成立的历史时刻,并记录了生活在三沙的人们的肖像。在这方土地上,他们以岛为家,以渔为生。图为渔民李选章,31岁,来自琼海市长坡镇,2008年来到西沙永兴岛,在此打渔,并帮村长加工渔产品。(海南日报 张杰 摄于2012年)




2.jpg
来自文昌东郊的林尤辉正在整理渔网,62岁的他2001年来到岛上,打渔为生。




3.jpg
来自琼海谭门镇的46岁的杨陈世在展示他刚从海里收获的气鼓鱼。他2009年来到岛上,在此以打渔为生。




4.jpg
除了渔民外,岛上还有很多“候鸟”子女,他们跟随父母的脚步,踏上海岛。来自文昌东郊的小伙子林道勇在永兴村里的吊床上准备睡午觉。他2008年来到岛上,跟父母在一起,他的父母多年来在岛上打渔为生。




5.jpg
来自文昌东郊中学的黄剑衫正在家里看电视,14岁的黄剑衫趁着假期,来到岛上与在此打渔的父母一起过暑假。




6.jpg
来自文昌东郊的黄小乐(左,5岁)与妹妹黄雨(右,4岁),两姐妹的父母在岛上打渔为生。她们到岛上与父母一起过暑假,这是她们第三次到西沙永兴岛。




7.jpg
打渔是岛上人家的传统营生,但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其他的职业。来自万宁三更的符文妹是西沙超市的导购员,2009年来到永兴岛工作。




8.jpg
来自文昌的27岁的符永胜,来到永兴岛几个月,在西沙工委食堂厨房工作。




9.jpg
来自屯昌的27岁的陈丽凤,2012年4月来到永兴岛,在西沙工委食堂工作。




10.jpg
西沙永兴岛上永兴村的村长符载畴,50岁,来自万宁,2001年3月份来到永兴岛,请了十名亲戚朋友在岛上帮忙,开了一家以加工、销售渔产品为主的西沙海产品专卖点。




11.jpg
45岁的广东梅县人陈慧,是永兴岛上唯一的休闲驿站--飞鱼郡的老板。1998年陈慧第一次来到西沙,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历尽艰辛,于2007年底在这里筹备这个中国最南端的休闲驿站,为岛上的人们提供休闲读书、喝咖啡、吃烧烤、唱卡拉OK等丰富的生活。




12.jpg
来自文昌的吴清智,1978年8月来到西沙永兴岛。他在岛上生活了三十多年,是西南中沙群岛热带海洋动物保护区管理站兼文物管理站的站长。




13.jpg
多年的岛上生活,人们深谙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十分懂得该如何利用来自大海的馈赠。西沙七连屿赵述岛上,岛上渔民站在自己巧妙利用珊瑚石搭建的住所前。




14.jpg
在三沙市鸭公岛上,渔民站在贴满对联和幸福年画的家门口前,幸福洋溢。在2015年年末,鸭公岛开通了无线wifi,岛上渔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岛外亲朋好友保持即时网络通讯。(摄于2015年)




15.jpg
在三沙市赵述岛上,经过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当地渔民可以使用无线网络、电视网络以及图书馆、文娱室等公共资源。同时,赵述岛也开始渔民定居点的建设项目,一期拟新建17栋渔民定居房,除此之外,赵述岛环岛路的建设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在三沙这片蔚蓝的国土上,渔民的日子过得越发红火了。(摄于2015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11:26 AM , Processed in 0.0300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