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1

[史地人物] 《焦点 · 人物》第78期:延续生命的使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1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21 09:57 AM 编辑

2016-02-26  腾讯新闻
延续生命的使者

  【编者按】人体器官捐献移植,连接生死,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器官捐献的“春天”已来,生命延续的故事时刻在发生。腾讯新闻近期推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全景纪实”系列融合报道,还原器官捐献移植链条上所有环节的人物故事:捐献体系构建者、捐献者、协调员、分配系统设计者、移植医生、受捐者等等,以飨读者。

  高敏有些“高调”。

  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她的名字在深圳广为人知,各种荣誉、关于她的报道等身。面对镜头和采访,她健谈、热情。了解她的人对此很释然:她一向如此,尤其在工作中,“像打了鸡血一样”,浑不知累,24小时待命。

  作为志愿者,高敏的工作比较特殊: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对于2015年刚刚实现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器官移植来源的中国而言,很多人对于这个工作非常陌生。数据显示,2015年,虽然我国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例数达2700多例,比历年之和还要多,但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之后就会发现,器官捐献的普及率低得可怜。

  对于器官捐献尚且感到陌生,专门奔波于宣传器官捐献和器官捐献前期协调工作的协调员群体,自然更鲜为人知。因此,高敏并不反感媒体的采访,也不在意媒体报道她的事迹之后,引来的一些无端争议。“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其他都不重要。”高敏说。

  “红十字会的协调员与社工类似,不一定是学医的,主要负责器官捐献的宣传推广,并去做家属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更多地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协调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庄一强介绍,除了红会协调员,还有医院的专业协调员,本身就是医护人员,他们更多地进行一些更专业的捐献相关工作,例如,发现潜在的器官捐赠者,评估潜在器官捐赠者全身的状况、器官的功能状况,了解家属是不是愿意做器官捐赠,进而协调神经医学专家,对捐赠者的生命状况进行判定。

  在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看来,“协调员是器官捐献工作中间最辛苦最有贡献的一群人”。他将他们誉为“生命使者”,并用自己去年所得的一些大奖的奖金,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下面专门设立了“生命使者”种子基金,用以支持协调员工作。

  早在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立之前,现任广东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李劲东,便曾经尝试过与一些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沟通。“2004年我接触了三十多位捐献者,没有一例成功,我最后成功是在2005年的时候,才做成了第一例。”李劲东回忆,那时,大家对器官捐献不仅是不了解,更多地是不信任。

  高敏对十年前器官捐献的稀有也记忆犹新。2005年9月,以志愿者身份在深圳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值班的高敏,接到了一个来自湖北天门的电话。

  电话中,一名女子告诉高敏,她女儿遇到车祸,快不行了,她想把器官捐出来给红十字会,可是打了好多地方红十字会的电话,没人帮她。高敏明白,这是一个红十字会还没开展过的工作。后来,她辗转帮那名母亲联系到了武汉同济大学医学院,著名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带队去天门,帮她完成了捐献,并将器官用于移植。

  后来高敏从报纸上得知,这位女孩捐献了肝脏,肾脏,眼角膜。她的肝脏让一个小伙子重获新生,两个肾脏救了两名上海少年,眼角膜让四个深圳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生命的延续,让她开始对器官捐献协调感兴趣。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红十字会依法参与器官捐献的宣传等工作,李劲东和另外一批器官捐献协调先行者才开始“名正言顺”地开展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当年,深圳红十字会设立了全国首个器官捐献办,陈忠华任主任,李劲东任副主任,高敏是协调员。

  自那时起,高敏每天都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出门都背着几袋厚厚的材料,其中包括各种器官捐献的宣传材料、捐献登记时所需的各种文件、表单。“这是救命的事情。”直到1月初与笔者约定采访时间,她还一直强调,“如果没有需要我去挽救生命的,就可以”。

  但1月6日下午,笔者采访高敏过程中,还是来了“救命的事”。一名在东莞台心医院救治的病人家属打电话给高敏:可能快不行了,希望捐献。高敏了解相关信息之后,连家都没回,直接带着两袋材料奔赴东莞,沟通、协助办理手续、帮忙处理遗体,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后从东莞陪送遗体前往深圳,高敏一直在忙碌中。

  在高敏身上,这样的工作状态十分常见。因为频繁被媒体报道,深圳很多人都认识高敏。今年元旦期间,高敏坐公交车出门,司机认出来她,看她不像忙着赶路的样子,司机笑道:“哎呦,好难得,看你能够坐在公交车上。”他又告诉高敏:你不忙其实是好事,说明很多人都平安着。

  这也是高敏的切身感受。很多时候,她希望自己能够清闲点,这意味着面临死亡的捐献者少了;但她有时候又更愿意不计付出地去推动捐献,尽量多地挽救更多人。这也是她在工作中面临的最艰难的处境:“我们是协调员,而不是劝捐员,不能劝,只能是跟家属去解释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不能引导他们做决定。而等到他们真正做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往往又是最复杂的。”

  因此,高敏特别愿意在完成器官捐献的时候,跟家属长期保持联系,成为一个心理抚慰角色。常常有捐献者家属半夜给高敏发来短信或者打来电话,哭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每次,高敏都静静地倾听,平静地安慰。她最常用来安慰的一句话是:“他(她)其实没有走,他的生命在更多人身上延续。”

  八年来,高敏共协调完成器官捐献100多例,遗体捐献200多例,眼角膜捐献500多例。

  (视频/张慧聪 撰稿/王怡波 腾讯新闻出品)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7:10 AM , Processed in 0.0616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