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2

[史地人物] 【图话】百年老船的奇幻漂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6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16 12:12 AM 编辑

腾讯网  2015-01-30
百年老船的奇幻漂流

一般船舶寿命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然而在非洲的坦噶尼喀湖上,有一艘行驶了100年的老船——它曾经是欧洲殖民者用来抢夺地盘的利器,而现在,独立半个世纪却依旧贫穷的非洲各国还依靠着它。这艘史诗般传奇的船舶不敢退休,日夜仍奔波在非洲人的生活里。
摄影师 Pascal Maitre 图片编辑 周维


1.jpg
一般船舶寿命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然而在非洲的坦噶尼喀湖上,有一艘行驶了100年的老船——它曾经是欧洲殖民者用来抢夺地盘的利器,而现在,独立半个世纪却依旧贫穷的非洲各国还依靠着它。这艘史诗般传奇的船舶不敢退休,日夜仍奔波在非洲人的生活里。




2.jpg
图为行驶在湖上的“利姆巴号”。关于这艘船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殖民主义如火如荼的时期,彼时非洲95%的领土被侵占,非洲中部的坦噶尼喀湖地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争夺的对象。1913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定在湖上驻扎一艘汽轮,以此凸显德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于是造了一艘舰船“戈岑伯爵号”。




3.jpg
1914年,“戈岑伯爵号”从出生地德国运到了非洲丛林深处的坦噶尼喀湖,成为所有非洲水域上最大的轮船。此后十几年,这艘船在殖民者争夺非洲的大潮中几经沉浮:曾落入比利时人、英国人之手,曾两次沉没。1927年,这艘舰船再次踏上征程,成为一艘民用客货船,并有了新名字“利姆巴号”。




4.jpg
“利姆巴号”至今依然奔波在坦噶尼喀湖上——一个因为难民灾难和一连串战争恐怖事件震惊世人的地区。这情形也反映在了“利姆巴号”上:乘客形形色色,货物林林总总,商贩、妓女、走私犯、哲学家、蟑螂、宝石,刺鼻的鱼腥味和芳香的菠萝混杂着,漂浮在空气中。图为“利姆巴号”登船的乘客。




5.jpg
每月一次,“利姆巴号”从坦桑尼亚出发,抵达赞比亚港口,整个航段一共450公里。坦噶尼喀湖的经济依靠的是运输,这意味着主要就是靠“利姆巴号”。图为满载着水果和塞满干沙丁鱼的口袋堆满“利姆巴号”的甲板。




6.jpg
货舱里,工人们正在装载沙丁鱼,它们将被运往刚果。货物的主人卡隆加·迪邦10年前第一次登上“利姆巴号”的时候只有2袋沙丁鱼,如今变成了600袋。这60吨沙丁鱼可以为他挣11万多美金。




7.jpg
这艘破败的船承载着各种各样的“生意”,有干净的沙丁鱼生意,也有肮脏的蓝宝石交易。宝石商人度库雷从各地收购各种宝石,走私运往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获得百倍的利润。对于那些遍布全球的客户,他必须随传随到,即便是在“利姆巴号”的餐厅里。




8.jpg
客舱里,虽然乘客一个紧挨一个,而且身下就是晒干的沙丁鱼,但是如果能在二等舱的甲板上找到一席之地睡个觉,那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至少船在行驶的时候能给人带来一丝凉意。




9.jpg
而更多的人集中在三等舱。席地而睡的乘客们通常夜里免不了被一大群蟑螂骚扰。




10.jpg
三等舱旁边就是机舱,空气稀薄而粘滞,噪音震耳欲聋。菠萝商人拉玛·达翰是船上的长期旅客之一。这个23岁的小伙子住在四平方米大的三等舱,其实就是一张木板,这里堆着他的250个菠萝和他的“商店”,上面排列着廉价旅行的人急需的东西:坦桑尼亚的香皂、南非的饼干、赞比亚的香水、润肤膏、便携装的牙膏等。达翰即使是睡着也会牢牢看着自己的财产。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三等舱的下面还有行李舱,行李舱的另一功能是船上乘客跟来往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之间的妓女寻欢作乐的地方。图为一名出生在“利姆巴号”的小公主,大家都叫她利姆巴,因为她就是在船腹中出生的,这里就是她的家。




12.jpg
整艘船上,最悲惨的是搬运工们。作为一艘客货两用的船只,“利姆巴号”的货仓几乎塞得满满当当,承载着面粉、沙丁鱼等大宗货物,沿途边装边卸,工作量巨大。图为精疲力尽的搬运工。




13.jpg
这艘船16次停靠在海水和荒野纵横的村庄,通常是数百公里找不见一条路,更别说一个正规的港口了,“利姆巴号”只能在敞开的湖面上上下乘客和装卸货物,大多数地方都用小艇来完成这些工作。




14.jpg
只要有小型的摆渡艇靠近大船,船上马上就会是一片兴高采烈的气氛:伴随着喧闹的喊叫声和粗野的咒骂声,立刻就会有人、家禽和货物被拉、拖、举上船。




15.jpg
所有的小艇就象划船比赛一样,刚一开到轮船跟前,就把绳子往大船上扔去。要是甲板上靠在船舷的乘客没有逮住绳子,他们就会恶语相向。




16.jpg
要在毫无遮拦的湖面上、在拥挤不堪的情况下通过窄小的货舱口上下,这需要杂技演员般的技巧。因为怕掉进水里,乘客总会感到胆战心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游泳。




17.jpg
碰撞、挤压、瘀伤,人们一个个胆战心惊往小船上去。




18.jpg
每每这一惊险的奇观都会吸引船上所有的乘客围观,船上一名乘客透过舷窗看着外面乘客上下船。




19.jpg
停靠的时候,岸上的人都在恭候“利姆巴号”的到来,还没停稳,人们就忙不迭地从芒果树荫下挪到船边来。这里的村庄只有低矮的茅草屋,就像数个世纪之前才有的世外桃源。




20.jpg
周六晚上,“利姆巴号”停泊在港湾里,灯火通明,象一艘游乐艇,让这里终于有了一丝现代气息。不少村民赶来这里,在船上的酒吧里喝一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6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而如果船只“到站”的时间发生在晚上,或是凌晨时分,对乘客和货主来说则是更大的挑战。




22.jpg
从“利姆巴号”上散落的货物飘向同样载满乘客和货物的小艇。




23.jpg
留在船上的人们继续着接下去的旅程,他们也不会有甜蜜的睡眠了,有太多的杂货和人。




24.jpg
坦桑尼亚的基戈马火车站是由德国人建造的车站,是坦桑尼亚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许多人从这里下船,继而踏上更远的旅程。




25.jpg
船长塞夫·姆拉姆巴拉吉和大副在这艘全世界仍在运营的最古老的客船之一上。船长说:“要是‘利姆巴号’一周不从这里经过两次,这两岸根本就没有文明。”




26.jpg
德国人当时建这艘船时预计它的使用寿命是120年,如今每出一次船就会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破败的样子,却因过于昂贵的进口配件和过低的船票价格,而缺少维修费用。唯一可靠的安全保障的是船上的机械师尤玛·卢撒卡,他已经70岁,在船员眼里,他几乎是机械师和魔法师的混合体,无论什么情况,他总能让“利姆巴号”安全返回。




27.jpg
“利姆巴号”上在围栏旁眺望海景的乘客。就在前不久的2014年12月,一艘载人载货船在坦噶尼喀湖海域上沉没,这一地区发生因超载而沉船的事故已屡见不鲜。走过百年旅程的“利姆巴号”还能支撑多久,我们无从知晓。而对它的经营者和使用者来说,他们只知道永远都要跟毫无办法赛跑,永远都只关心一件事情:在逆境中生存下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11:21 AM , Processed in 0.0757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