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519期:“迷失”的驴友
网易图片 2016-06-28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热衷户外运动和自助旅行的驴友们选择了远方和冒险。随着驴友群体的扩张,大量缺乏体能基础和安全意识的狂热分子加入其中,追逐潮流,制造危险,驴友开始“迷失”在路上。非专业型驴友以身试“险”,一旦涉险,救援就要动用社会资源。在面对死亡威胁的同时,这群驴友也正在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议。编辑/王絮颖
汛期不在河滩、山谷、崖体附近逗留本是常识,可一群驴友偏偏不信邪,不但要逗留,甚至还在河滩上露营。2016年6月27日消息,重庆丰都县马良大桥往龙河镇方向500米一处河道内,有10位驴友在露营野炊时遭遇突然暴涨的河水,好在消防救援及时,幸而脱险。由此,关于中国驴友的话题再次引起公众热议。视觉中国供图
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以“驴”自喻,互相之间以“驴友”相称。一般来说,驴友多指徒步或者骑行,带着帐篷和睡袋夜宿野外的背包客(backpacker)。图为2008年1月,杭州,“全副武装”的驴友们正在环西湖的群山丛岭间跋涉。视觉中国供图
在真正的驴友看来,他们与传统旅游爱好者的最大不同是,自己和驴子一样能驮能背、吃苦耐劳,而普通的旅行者都是花钱买舒服。图为2008年1月,杭州举办“2008首届中国驴友节”,两名驴友手拉手向一个中途站冲刺。视觉中国供图
2011年5月24日,沪渝高速公路G50千军隧道附近地段,安徽芜湖高速交警查获一名逆向行驶骑自行车的男驴友。经询问,该男子姓王,家住河南省驻马店,自幼酷爱出门旅游,到过不少名山大川,此行前往黄山。东方IC
然而,如今的“驴友”群体掺杂了许多业余人士。这群人的非专业、不正规、无责任感,导致驴友的遇险、失踪、死亡案件频发,使“驴友”一词受到了更多社会非议。图为2014年1月5日,河南洛阳,寻人启事上写着:一名驴友独自游完少林寺后攀登太室山,结果与外界失去联系。视觉中国供图
2014年8月10日凌晨0:30分,重庆市南川区头渡镇柏枝溪上游因下雨突发山洪,致下游头渡集镇处突然涨水,使部分在头渡镇前星村、烛台峰、老街后面等处露营的“驴友”被困,造成4人死亡。图为河边被困的驴友蹲在地上吃玉米。东方IC
“驴友”成为热词,使得不少身份不明者打扮成落魄的“驴友”,向陌生人寻求资金的帮助,其中不乏骗子。图为2015年1月14日,云南昆明穿金路,几名驴友骑行者打扮的人在路口拉横幅行乞,更有甚者直接跑到等绿灯的车边挨个敲车窗要钱。东方IC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对什么都能随时狂热的年轻人饮下这碗心灵鸡汤,变身驴友,踏上了说走就走的“穷游”之旅。图为2014年2月25日,济南趵突泉景区,湖南娄底某大学的大三学生侯群峰拒绝了一份月薪5000多元的工作,选择独自一人游学环游世界。他的一日三餐简单的不能简单,在西藏无人区三天没吃饭,饿晕在路途,幸运的是被好心人搭救。视觉中国供图
年轻的驴友凭借“无知者无畏”的勇敢和自信,鲜活的好奇心和出于本能的征服欲,将自己推入悬崖的危险边缘。图为2014年6月13日,安徽省芜湖市通江大道通往板桥村路口,因速度过快,一名摩托“驴友”撞上树起火,幸好附近村民将他救回一命。东方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