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587:盐城6·23龙卷风事故头七祭:被风卷走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吴家翔 曹宗文  编辑/邹怡  2016-06-29 腾讯图片

劫后余生的龙卷风重灾区
撰稿/李华良

6月28日中午,天气预报上的雷阵雨并没有下,龙卷风袭击后的第六天,江苏盐城阜宁陈良镇丹平村倒伏的树木、电线杆和房屋废墟仍触目惊心,穿村而过的小公路不断发生堵车,收粮、电力抢修、义工、武警战士、村民的农用车……与很多灾后的善后工作一样,忙乱但有序,人人各司其职。

路边堆积着一袋袋的小麦,粮食局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登记、过称,村民说价格一斤是1.18元。阜宁县粮食局在路边电线杆上贴了公告,按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收购灾民的小麦,警告将严肃处理弄虚作假。

丹平村是此次龙卷风灾害中受灾最重的村之一,村里很多房屋彻底成为废墟,多人死伤,其中两对夫妻遇难。一对是村民韦其龙和他的妻子李桂兰,房屋倒塌时韦其龙舍身护妻,他们被挖出来时还保留着那个姿势,照片传到网上后感动很多网友。另一对夫妻是年过90岁的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担任过村大队长、村书记的徐恒书曾参加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经历几十次战斗,在村里有很高的声誉。

连日来,遇难村民陆续安葬,27日这两对夫妻都在殡仪馆火化,并安葬到万福园公墓。


儿子回到废墟痛哭:妈,我回来了!

目前在苏州工作的徐红彬身高1.8米,长得也比较年轻,看起来也只有40岁左右年龄,其实他已49岁,上面还有大哥徐亚东和两个姐姐。作为徐恒书、高玉花最小的儿子,徐红彬自言受到的父母宠爱最多,自己也认为与父母的感情最深。“爸妈的保姆告诉我,父母经常念叨,什么时候我回来。”

穿过水田,走过小石桥,再走一段树林掩映的土路,就是老宅,两只母鸡灾后余生,无精打采地在草丛中觅食,屋后树木都已折断,一片荒凉,只有老宅边上的一块田地里的黄豆冒出了一寸高叶子,充满生机。这条路徐红彬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了,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他从这里他上学、工作、过年过节回家与父母团聚,没想到最后再走这条路,竟是父母双双在龙卷风中遇难。

28日中午12点多,徐红彬刚走到老宅就忍不住流泪痛哭,“妈,我回来了……”徐红彬情绪失控,扔下提包,踩着残砖烂瓦,冒着危险走进已没有屋顶的卧室,屋子里房梁檩条纵横着,塌倒得砖墙埋住了桌椅家具,“这里就是老爸老妈的床,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徐红彬哭的站不住,屋里的家具他太熟悉了,但是现在父母走了,家也没了,分外凄凉。

徐红彬蹲下将砖一块块挖开,看到下面埋压得熟悉的家具,忍不住流泪,在砖瓦下面,他找到一只拖鞋,情绪再次崩溃,“妈,这就是我妈的拖鞋……”

徐红彬说,他回到老宅,想找到父母的照片,以后就会时时带在身上,这是他对父母的纪念。翻了几个小时后,他终于找到了爸妈的照片,只是父亲的照片有点水浸。

“父亲因为当兵出身,所有脾气比较急,母亲就会忍让,从不与他争吵。我没有见过他们吵架,一辈子恩爱。”徐红彬说,母亲也常告诉姐姐,男人有时候火气大,女人不要正面争吵,忍让一些家庭和睦。此外,父母一生节俭,不喜欢花钱,家里很多营养品、补品都放过期了,他们还留存着。

姐姐姐夫也赶来,与徐红彬一起收拾屋子,找出一些能用的生活用品。在还没有倒塌的门楣上镶嵌着“光荣之家”牌匾,这块牌匾是大儿子徐亚东在部队立功时县委县政府颁发的。

“父亲说,他也是军人出身,知道军队纪律,所以理解大哥不能常回家,忠孝不能两全。”

因为大哥在杭州部队任职,回家比较少,两个姐姐在本地,徐红彬在苏州经常要回家,为了照顾年老父母子女们请了一个保姆,“我在苏州,最怕的就是半夜接到老家的电话,总是提心吊胆,担心父母身体。”徐红彬说,父亲有肺气肿,冬天冷的时候容易犯病。 “我们也想过接父母去苏州、杭州养老,或者送到养老院,但是父母不愿意,他们觉得自己在老宅生活惯了,不习惯去外地。”

龙卷风袭击之后,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被坍塌的屋顶砸中,村民们都来救援,徐红彬从苏州赶回来的时候,大雨滂沱,父母的遗体就摆在屋外的一床棉被上,后来送到了殡仪馆。

大儿子徐亚东已经63岁,他介绍父亲是46年参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大大小小打过30多次战斗,做到了机枪连长。后来为了照顾他的父母,父亲选择退伍回乡。他称当兵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一身正气,做事带着军人的气质,当村干部的时候也很廉洁,为村民做了很多事。
   

夫妻遇难,丈夫护妻照片感动网友

距离徐恒书老宅不远,就是韦其龙妻子李桂兰遇难的房子,他们的房子屋顶塌落,两人被砸中,在屋顶的砖瓦落下一瞬间,韦其龙用身体护住妻子,死后他们的遗体还是那样的姿势,照片被救援的邻居拍下后传到网上,很多网友被感动。

28日中午,二女儿女婿将屋子里的小麦扛到路边,等候收粮。大女儿家在不远的村子,房屋也遭了灾,婆婆受伤,儿子脑门被砸破了,所以过不来处理卖粮食。而二女儿家较远,受到损失较小。

在网上流传较广的这张找照片中,倒塌的废墟中,一名男子护住身下的另一个人,用自己的身体为后者挡住了砸下来的砖块,两人身上都沾满了灰尘。拍摄图片的是邻居徐海峰和徐海龙。

徐海峰介绍,23日下午龙卷风灾害后,他从阜宁县城往家赶,回到家安顿好母亲,听到韦其龙邻居喊救命,他跑到韦其龙家发现房子屋顶塌陷,门反锁,邻居打不开门。

年轻力壮的徐海峰撞开大门,发现屋顶水泥梁柱、墙体塌了,门口看到一个人的头顶,邻居们挖了半个小时左右,韦其龙面朝下趴着的遗体露出来,而且他的身体紧紧护住妻子李桂兰,不幸的是两人都已遇难。

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位邻居都忍不住落泪,看当时情景徐海峰等人推测是因为风大,韦其龙和妻子去锁门关窗,大梁和屋顶突然塌陷的时候他迅速将妻子抱住保护。邻居们都说,韦其龙和妻子李桂兰是特别勤劳的夫妻,他们只有两个女儿,女儿出嫁以后,60多岁的年龄还种着10多亩地,每天辛勤劳动。“李桂兰不到70斤中,身高也就是1米55,非常瘦小,但是还种那么多地,一辈子吃苦。”邻居感叹,这一家人的命运够苦的,他们原本还有一个儿子,但是不幸夭折。

徐海峰的母亲高成兰说,几十年来从没见韦其龙和妻子李桂兰吵嘴;一般情况下,韦其龙都不让李桂兰干重活,去县城打工、在田里忙农活,大多是他一个人包办;在村里串门,两人基本上是一起去一起回,形影不离。”

参与救援的邻居高宜松房屋与韦其龙家临近,28年前他们一起盖了房子,平时两家互帮互助,“你家粮食没收,我家帮着收一下,我家化肥没撒,你家帮着撒一下。”

户口簿显示,韦其龙出生于1953年8月,妻子李桂兰和他同年同月生,生日只晚了14天,可以说是同生共死,令人感慨。


墓地遭风灾,连日繁忙下葬遇难者

如果不是龙卷风灾中遇难,当地很多村民去世以后,会土葬到村边的祖坟里,守候在父母和祖先的坟墓前,按传统说法是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尽孝”。

但这一次按政府的要求,在龙卷风灾中遇难的村民统一火化,统一安葬在各自所属地区的公墓,这些费用都由政府来承担。  

建湖县安福园殡仪馆几日来每天都有多位风灾中受害者遗体火化,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当地政府派出工作组在殡仪馆值班,负责统筹安排遇难者遗体火化事宜,殡仪馆里参加送别亲友的人拥挤在走廊中,告别厅不断传出哭声。27日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韦其龙和妻子李桂兰都在该处火化,然后骨灰送到阜宁陈良镇万福园公墓下葬。

27日中午12点,韦其龙和妻子李桂兰的遗体摆放在殡仪馆的告别厅,两个女儿泣不成声,“爸爸妈妈你们一辈子太累了,怎么说走就走了……”在遗体推向火化炉的时候,两个女儿拼命冲向前大哭,被工作人员和亲属用力拉住。

而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得告别仪式参加的亲属人数最多,亲属至少七八十人,徐恒书共兄弟六人,子孙较多。大儿子徐亚东念了悼词,介绍了父亲1946年参加解放战争、回乡当村干部的经历。外孙女小娟嗓门哭哑,跪在地上痛哭,原来小时候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小娟生下来后基本由姥爷姥姥抚养长大,与姥爷姥姥的感情非常深。

27日的万福园公墓同样“繁忙”,一批批的送葬队伍前来下葬,停车场也没了停车位,一支队伍的的丧乐刚停歇,另一支送葬队伍的唢呐又吹响。穿戴着白色孝布的人,跟在手捧骨灰的孝子之后,走进墓地下葬,香烛、纸钱和鞭炮不断响起,小雨淅淅沥沥,悲伤的哭喊声溢出了墓园。

墓园的门口搭建起两个彩棚,里面摆好了桌椅和饭菜,出租彩棚的人员说,这事一些前来下葬的人租下的彩棚,招待亲友,“家都没了,不知道去哪里吃饭,参加完葬礼之后,亲友在这里可以吃口热饭。”

实际上,墓园也同样遭了灾,龙卷风袭击过后,围墙坍塌,铁门扭曲,沉重的石头墓碑都被刮倒、摔碎。墓园负责人薛先生说,虽然墓园也在风灾中受损严重,但按政府安排,该墓园已接纳陈良镇的20多名遇难者下葬,而该镇一共有30多人遇难。这些遇难者家属可以来挑选墓地,墓园会有工作人员负责组织下葬,并提供墓碑。这些费用也不用家属们来承担,政府有专门的安排。“现在我们是连轴转了,遇到这样的大灾,我们会尽力做好安葬工作。”  


风灾伤亡者多是空巢老人

风灾中不幸遇难的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年龄均超过90岁,韦其龙和妻子李桂兰也是63岁的老人。他们年龄不算最大的,住射阳条洋村100岁的周萍老太被房屋倒塌埋压住,万幸的是被一个柜子挡住砖瓦,百岁老太逃脱一劫,仅手腕受点轻伤。

在丹平村,风灾中侥幸逃脱的很多村民也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过60的吴祝仕躲在自己亲手盖的房中逃过龙卷风,他种着35亩农田。而71岁的徐庭茂也不敢言老,因为他的叔叔就是91岁的徐恒书,在风灾过后,他还赶过去帮着救援叔叔。

6月23日晚,江苏阜宁县陈良镇新涂村四组确认7名村民死亡,均为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此外媒体曾报道,灾后阜宁县人民医院有一份不完整版伤者名单,名单显示风灾后被送往该院治疗的51人中,60岁以上老人占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50岁到60岁居多,还有两名儿童。

丹平村村支书王克红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整个村庄有3000多人,一大半外出打工,剩下不到1000人老幼病残。

其实苏北农村与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一样,老人留在村里种地,青壮年外出工作,空巢化严重,“空巢老人”在风灾中死伤者多,也凸显了老人躲避风险能力和逃生意识比较差的现实。

贫穷和富裕都是相对的。重灾区阜宁县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然而与中西部贫困地区相比,阜宁县无疑是非常富裕的地区,这里土地平坦肥沃,雨量充沛,公路四通八达,盐城拥有机场,土地的产值较高,收了麦子就种水稻。此外由于距经济发达的苏杭、无锡等地较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做生意,村民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数也是两层的小楼,家中拥有冰箱空调及轿车的也很普遍。

这里的农村空巢化又与贫困地区的农村空巢化不同,大部分老人留守农村,并非因为经济原因,而是故土难离,不习惯城市生活。“一些老人在城市买了房子,农忙是在家种地,农闲时与儿女住在城里。”村民说,在村里80岁老人还下地种田的并不少见,他们习惯了劳作。

风灾中侥幸逃生的百岁老人周萍之所以住在农村,她的女儿介绍说,是因为楼房的空气、采光不好,考虑到母亲喜欢农村的环境,就租了同学的房子与母亲同住。徐恒书和老伴高玉花也完全有经济能力去城市与儿子住,但是徐恒书也不愿意离家。家人为其聘请了保姆照顾,而他的女儿女婿就嫁在本村,也可以随时照顾。也就是说,空巢老人不代表无人照顾。

71岁的徐庭茂曾当过10年村主任,今年种了5亩地,小麦收了3000多斤,龙卷风来袭时他刚走出家门,身后的房子就塌了。他的孙子在阜宁县做塔吊工,儿子一家在苏州打工,孙子平时能3天回来一次。“我能照顾自己,也能种地,子女在不在身边没什么影响。”徐庭茂说,与城市里60岁的人开始退休养老不同,农村老人会一直劳动到无法劳动,村里老人都是几十年的熟人、亲戚,平时都是互相帮助,每天可以聊天打麻将,如果搬到城市很多老人就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找不到聊天的人,这是一个现实的两难选择。

他的孙子在龙卷风袭击后的几十分钟就赶回来,还帮助抢救其他被埋压的村民。他介绍曾经想把爷爷接到城里住,但爷爷不愿意去,“城里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他受不了这种人际关系”。

“这回房子毁了,村里住不下去了,只能去跟孩子们住了。”徐庭茂感慨地说,不再种地就是提前“退休”了。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阜宁县双桥村,69岁的谢克安家已完全坍塌,只剩下一面孤墙。龙卷风来时他一人在家,被掉下的砖块砸中了头部。




2.jpg
双桥村一处被龙卷风毁坏的房屋。由于自家房屋损毁严重,不少村民选择暂时去亲戚家借住。




3.jpg
当龙卷风到达双桥村时,魏青梅刚把孙子送到三公里外的硕集小学。她记得当时整个天完全黑了下来,狂风大作,她在学校的办公室里躲过一劫,回家后才发现自己家的二楼整个被风吹没了。




4.jpg
陈良镇丹平村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村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5.jpg
龙卷风将许多村民家的房屋吹得支离破碎。根据官方消息,经10位气象专家现场勘查,江苏盐城风灾已确认为龙卷风,专家组判定等级为EF4级,估算风速达73米/秒。




6.jpg
村民徐海峰和哥哥一起挖出了被压在废墟下的韦其龙,他的身下还蜷着妻子李桂兰。房屋倾塌的一瞬间,韦其龙用自己的身体与臂膀,为妻子遮灾挡难。不幸的是,夫妻二人双双遇难。




7.jpg
徐海峰准备开车送家人去镇上暂住。龙卷风过后,他们最放心不下的是还没有卖出去的粮食。所以每天他们都一大早就从镇上回到村里,晚上才回到镇上。




8.jpg
6月28日中午,一个丹平村的村民坐在自家门前的废墟上等待粮站的人来收粮。村民今年麦子收成很好,但是麦子却比往年便宜不少,价格上不去,不少村民不舍得卖粮,结果一场龙卷风房子毁了,粮食也无处安放。6月27日,盐城市粮食局已启动紧急收粮工作,参照托市粮最低保护价1.18元每市斤的价格进行收购。




9.jpg
村民吴祝仕家仍然断水断电,他家二楼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卧室,龙卷风在墙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徐红彬91岁的父母在这场龙卷风中不幸双双遇难,徐红彬从废墟中找到了父母的照片,父亲的照片因为淋雨已经有些模糊。




11.jpg
徐红彬蹲在母亲遇难的位置失声痛哭,家里的房屋已经破败不堪。




12.jpg
6月28日,安葬完父母后,徐红彬再次回到家里的老宅,他说:“我又来到了我的伤心地”。他在苏州工作和生活,但平日里父母有什么身体不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老家来。




13.jpg
徐红彬一家人在陵园里跟老人做最后的道别。




14.jpg
位于建湖的一处公墓内,由于龙卷风的侵袭,很多墓碑都已经倒掉毁坏。




15.jpg
夜幕下的陈良镇丹平村,一个战士帮村民背着他的家当去往安置点。




16.jpg
有老人逝去,也有老人幸存。陈洋镇条洋村,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的百岁老人周萍并不清楚自己经历了一场龙卷风。尽管房屋被龙卷风吹倒,但一个大柜子倒下时正好挡在老太上方,保护了她没有被废墟砸到。女儿周萍四处求救,和派出所的两位民警一起从废墟中救出了自己的母亲。




17.jpg
陈洋镇条洋村,重建已经开始,但许多村民的损失却难以弥补。祝建香20年前买下了位于条洋村的这间厂房,做过渔具厂,木门厂,生意都不好做,勉强维持。据她说这次损失至少有两三百万。图为厂房院内被砸毁的汽车。




18.jpg
6月28日,部队官兵在陈良镇丹平村清理一棵被龙卷风吹倒的树。这些受灾的村子都在慢慢地恢复生气,房屋可以修复,然而真正的重建并不容易。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中,许多人的生活被卷入其中,被撕裂的生活要如何重新愈合,大概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19.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6:01 AM , Processed in 0.085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