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679期:海参养殖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1 01:52 PM 编辑

腾讯网  2014.08.06
海参养殖户
本期作者:李文龙


1679.png
在大连沿海地带,人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依靠大海生存着。于大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海边承包了一片池塘进行海参养殖。(图/李文龙 文/王羊...




1.jpeg
在大连沿海地带,人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依靠大海生存着。于大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海边承包了一片池塘进行海参养殖。通常海参养殖工作一年中有6个月是较为忙碌的。(图/李文龙 文/王羊)




2.jpeg
于大哥一大早就和妻子出发了,在东北乡下摩托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3.jpeg
这一大片池塘都是于大哥承包的,总共有40亩左右。图中用网围起来的目的是将其他的水生物尽量控制在网内,外面那一大片区域才能更好地养殖海参。像家畜养殖一样,这整个池塘当地人也称为“圈”。




4.jpeg
下水捞参需要特殊的装备,皮衣、手套、护目镜等等,需要一个人来协助穿脱。在穿之前还要在里面穿上保暖内衣,因为水下会很冷。




5.jpeg
这个能收口的长袋子就是一会儿抓到海参后盛放的容器。




6.jpeg
进水前调试一下设备,这身装备是特制的,穿上以后内部会留一些空气,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也能漂浮。这个塘里的水最浅处半米,最深处就要接近两米,没过头顶。




7.jpeg
每次下水都要有一个人划船跟着进行协助,一方面帮忙捞海参,另一方面照顾一下水中人,万一体力不支可以及时救援。




8.jpeg
于大哥家的两只狗也是“圈”的守护者,基本上每一家都在圈旁养了狗。




9.jpeg
于大哥的妻子在水里捞了一些虾,用最普通的盐水煮,吃起来却比市场上买来的鲜太多,这是他们在海边生活特有的享受。




10.jpeg
大约40分钟后,他们开始返回了。于大哥平均一天下一次池塘。




11.jpeg
在岸上等待的妻子帮于大哥脱下不透气的装备。




12.jpeg
上岸后的于大哥一边抽烟一边若有所思的看着他捞的海参。




13.jpeg
于大哥的成果,大概有40条。“这些都太小了,以前见过的不知是这多少倍。”于大哥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




14.jpeg
谈到养殖的投入,于大哥说,两个方面,换水和撒药。换水要半个月来一次,撒药要看具体的情况。另外,据了解,海参对生存环境要求异常苛刻,不能见一丁点油,因此平时要认真看护,禁止人们向水中倒污水或垃圾。




15.jpeg
于大哥捞的海参一称不到10斤,但是答应好收参的人已经来了,于大哥只好派另一个人下去再捞一些。




16.jpeg
池塘边的绳上挂的都是这样的白手套,方便买参的人戴上挑选海参。




17.jpeg
终于捞够了10斤,顺利完成了交易。于大哥说“现在市场价是60块钱一斤,比不上前些年了,最高的时候都100块钱一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6:01 AM , Processed in 0.0626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