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8|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694期:剔骨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0 06: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20 06:48 AM 编辑

腾讯网  2014.08.21
剔骨工
本期作者:于维华


1694.png
提到肉类的屠宰和加工,不免让人想到“庖丁解牛”血肉模糊的场面。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场面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自动化的生产线。(于维华)




1.jpeg
提到肉类的屠宰和加工,不免让人想到血肉模糊的场面:一个屠宰师傅在案板边左一刀右一刀地“庖丁解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种场面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自动化的生产线。(摄影/于维华)




2.jpeg
樊国玉是内蒙一家知名企业的剔骨工,工作近十年,一路从老生产线干到新生产线。




3.jpeg
新型加工车间从外表看与手工业、电子产品的车间并无不同。




4.jpeg
盛夏时节,进入恒温9摄氏度的车间,工人们要穿戴秋衣秋裤护腰保暖。




5.jpeg
穿着整齐的樊国玉走向消毒室。




6.jpeg
进车间第一道门是风淋室,吹掉身上表层尘埃。




7.jpeg
为了不让更多可造成污染的材质接触肉类,工人们一直徒手作业,手部消毒十分重要。




8.jpeg
最后鞋底也要过一次消毒水才能进入车间。




9.jpeg
樊国玉的工作是剔颈骨,把牛颈上的骨肉分离开来。新生产线上马不到两年,每天正常工作时间可以加工200多头牛,比原来同数量减少三、四个小时的工作。




10.jpeg
剔完一根颈骨,骨和肉分别上了两条传送带,后面进入不同的加工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6: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eg
刀是剔骨工人最重要的工具,每年工厂发两把刀,两块磨刀石,平时弄断一把免不了心疼。而工作间歇中的磨刀,似乎是最传统的剔骨动作之一。




12.jpeg
剔完一根颈骨,传送带为他送来新的待加工肉。




13.jpeg
新生产线借用很多机械的拉扯,动刀划几下,几块骨头就剔除下来了。图为剔盆骨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做为老员工,樊国玉在剔骨流水线上几乎各个环节都会做。




14.jpeg
剔骨流水线后面是肉类切分流水线,基本各个不同部位用途的肉类都在车间完成包装,出了车间便可以直接发货。




15.jpeg
车间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30上班,整个上午只有中间一次消毒可以休息十来分钟。




16.jpeg
午休是一天工作中最长的休息,食堂用的牛肉也是自己厂里生产的。




17.jpeg
吃饭时,樊国玉和工友聊起了哪年进厂哪年工作的往事。




18.jpeg
回到宿舍,樊国玉摆正一只布偶熊猫,这是他买给儿子的。




19.jpeg
樊国玉老家略远,乘车往返要6个小时,年后工作忙,常常加班,也不是很经常回家。




20.jpeg
一道道工序下来,经过工人们辛勤劳动加工的优质冷鲜肉便运往各大城市的货架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3:46 AM , Processed in 0.0576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