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515期:梦工厂之战
网易图片 2016-06-07
又是一年高考时:学子紧张备战、家长焦急等待、学校全面重视、店家把握商机。从2000到2016年,十多年间社会发生了无数变迁,而高考作为升上大学的最重要途径,却维持着许多的不曾改变。编辑/岳红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是大多数学生追求梦想的唯一方式,因此每年的高考大军中除了有本届毕业生,还有往年考试失利的复读生,对他们而言,高考显得更为宝贵和重要。图为2015年6月5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大巴车驶出学校,两旁的家长为孩子们送行。当日,随着高考的临近,毛坦厂中学万名复读生将离开这所他们挣扎了一年的学校,奔赴高考之路。来毛坦厂中学复读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是三本以下学生,高考失利后,这些孩子及家长孤注一掷般,来到这所升本率极高的中学进行最后一搏。IC
在这种升学的高压下,学生和学校都不可避免地带着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为了缓解考生压力,教育条件较好的学校正在尝试各种办法给学生减压。2016年5月25日,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在校园内开设宣泄间、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厅、心理疏导屋、陶吧和游戏角等组成考前“减压沙龙”,并配备心理疏导教师为考生进行一对一或团体辅导,帮学生缓解压力,轻松迎考。图为张家口市宣化一中的高三学生通过“肌肉放松椅”减轻心理压力。IC
考前减压近年来屡见不鲜,除了安静的心理辅导,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较为激烈的体育竞技来进行消耗体能,派遣心中的压力。2010年5月28日,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开展一系列游戏活动,让高三的学生们放松减压,轻松迎接高考。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玩踩气球游戏释放压力。IC
2016年6月2日,两千学生在重庆武隆为减压砸了一吨西瓜。5月20日,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生在教学楼前将废旧试卷和书页撒下……一些地方发文叫停了这些较激烈的减压行为,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撕书、吼叫、摔瓶子、哭等减压方式,只要是对舒缓情绪有效,是没有必要去过分指责的。图为2010年5月28日,辽宁沈阳,沈阳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通过呐喊来减压,放松心情。IC
但即使在多重减压手段的配合下,考生和家长还是难以完全派遣心中的焦虑,这时,举办仪式或进行祈祷成为了历届考生和家长的选择。2016年6月6日,广西南宁市,高考前一天,南宁市第三中学的一些高三班级门口写着“称霸清北”的对联,校园内写着“清华北大、定将成功”等彰显霸气和十分励志的横幅和标语,鼓舞学生士气。而一些学生则在小纸片上写上关于金榜题名等许多类似吉祥的语句,粘贴在校园内的名为“思考者”和孔子、牛顿等名人的雕像上,或在雕像前烧香亦或供奉苹果、糖果等物品,祈求金榜题名,考上理想的大学。IC
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曾被外媒冠以“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之名,然而,这里也可能是全世界香火最旺的中学。毛坦厂中学有一棵被称为“神树”的胖柳,生长在毛坦厂中学内一处围墙边,每逢每个月农历的初一和十五,“神树”下不足百米的巷子里,至少有数百名陪读家长同时烧香拜树。高考前一周,烧香拜树的家长更是摩肩接踵。图为随着香火的越来越旺,顺利挤到“神树”下的人们已无法靠近“神树”,他们来不及跪地叩首便草草作揖,随即将一把把香扔进了火中。IC
图为2014年6月6日,武汉新洲二中门口,鞭炮、礼花、礼炮于8时8分同时被点燃。上万名居民自发聚集到校门口的路边,为即将去邾城街参加高考的千余名考生送行。警车开道,66辆送考车依次驶出校门。此时,送考家长和村民烧纸跪拜,点燃鞭炮,锣鼓喧天。IC
几乎每年高考前夕,祈福和庆祝仪式都会轮番在各地中学上演。图为2014年6月3日,河北衡水二中为每位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发放了两张5元崭新连号人民币留作纪念。十元钱代表“十全十美”,连号则代表“顺顺利利”,这是该校为多年来考前减压活动之一,也是送给考生们的真诚祝愿。收到学校的“福利”和祝福,考生们则开心不已。IC
除了每年的减压活动和祈祷仪式,大多数家长还会选择购买营养品或保健品,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家长自己,和考生面对考试的担忧。图为2016年6月5日,高考临近,记者在南京各大超市看到,售卖蛋白粉、西洋参与牛奶等各种营养品的专柜,销售十分火爆,有的品牌已被买空。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