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578:媒体人变形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0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赵赫廷  编辑/王崴  2016-06-03  腾讯图片

第二人生:媒体人转型
文/刘倩儿

3月21日,刘海波、徐向东和朱辉峰站在一幅湖南省地图前开会,打算利用以前采访走过的省内路线,为新成立的旅行社筹划一些活动。三人曾供职于湖南长沙的同一家报社的地理板块,但前后离开报业。“去年报纸裁员,分批有些名额,如果主动申请被裁去,能拿到一笔补助金。”朱说道。

像刘海波三人一样进行转型的媒体人不在少数。在美通社于今年年初发布的《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调查报告中,三成的报纸记者表示未来5年的职业发展计划里不会继续从事采编职业,43.6%的受访者表示不看好所在媒体的发展前景。

而这似乎与传媒产业结构变化相关。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尽管传媒产业在2015年整体发展平稳,但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报社来说,不仅广告和发行收入双双大幅下滑,市场整体规模也首次被电影票房市场超越。电视广告市场也发展疲软,整年总体收入也首次被网络游戏市场赶超。

与此同时,2015年互联网媒体的市场占比则由2014年的47.2%上升到51.8%,手机上网人数超过6亿,逼近网民总人数,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谈论媒体人转型,从某种意义而言,就是谈论当下中国。”媒体人宋志标评价道,在他发表在《凤凰周刊》今年第三期的评论中,宋志标提出,媒体人的转型,不只是一群职业人的岗位调整,而且是极大地影响到媒体所承载、所负责、所构建和所向往的公共生活。“在这层意义上,媒体转型与公共生活演变联系在一起,媒体人转型与一般人的生活变化联系在一起。”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1a.jpg
2016年3月27日,湖南长沙,34岁的沈家驯带着儿子在自家经营的饭店门口打车。他曾在媒体做了十年的采编工作。2013年他还在报社任职编辑的时候,就在报社旁边和家人开了一家餐馆,很多同事朋友都会到他的饭馆吃饭。慢慢生意越做越好,他也厌倦了媒体的工作,便于2015年辞职,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更大的饭店。




2.jpg
一家儿童游乐场里,沈家驯坐在角落里用手机看这新闻,儿子在一旁玩耍。以前在报社做编辑,他基本没有太多时间陪家人;现在出来做饭店生意,他雇了店长看店,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孩子。




3.jpg
下午四点,沈家驯躺在按摩店里睡着了。以往这个时间是他进入单位准备开始工作的时间。




4.jpg
沈家驯回到自己的饭店里,坐在前台看管生意。他在湖南广电还开了一家小饭店,许多媒体朋友会去光顾,利用媒体资源,沈家驯也给自己的饭店生意做了很多推广活动。




5.jpg
徐向东、朱辉峰、刘海波(左往右)三人曾在长沙一家报纸的地理板块工作,经常一起搭伙出差,朱辉峰是摄影记者,刘海波是文字记者,徐向东是领队。2014年前后,三个人分别离开所在报纸,徐向东提议成立一个旅行社,三人一拍即合,重新走到了一起创业。




6.jpg
他们来到一家饭店里准备吃午饭。除了刘海波是主动从报社离职,朱辉峰、徐向东都是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的裁员潮中离开。“去年报纸裁员,如果主动申请被裁去,能拿到一笔补偿金,所以当时我们就走了。”朱辉峰说。




7.jpg
2016年3月21日,他们在新成立的旅行社里开会。会议内容是三个人以前采访时走过的一些省内路线。他们筹划组织一些活动,带动旅行社的人气。




8.jpg
33岁的张翼坐在公司的走廊里抽着烟。2015年,他所在报社的汽车部门工资大幅下降,迫于无奈,他只能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工作之余,张翼和报社的同事毛传合伙在湖南浏阳的山里开了一家养鸡场。




9.jpg
毛传也是33岁,目前仍在报社任职。他在报社做了10年记者,和张翼是前同事。他所在的部门因为广告缩减导致报纸版面减少,平时几乎没有什么采访任务,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就坐在办公桌前上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从广告公司下班后,张翼来到长沙一家市场取他饲养的鸡。对于现在自己身份的转变,张翼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认为平媒时代向多元化媒体时代过渡的时期,必然会导致大批媒体人的转型,这是一个洗牌的过程。这一点他早就已经想到了。




11.jpg
周末,张翼和毛传开车去城郊养鸡场。两人搭配分工,张翼负责线下的一些业务工作,而毛传做线上的网店和推广。




12.jpg
张翼和毛传在养鸡场和饲养员交流。“刚干这个的前两个月,有朋友还跟我们开玩笑,说你做记者的怎么还去养鸡去了。我说是啊,去‘做鸡’了,支持下。那个月,周围的同事朋友都挺支持的,卖得还挺好。”两人的身份从记者变成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仍然用到了自己以前工作的一些技能,与客户打交道,利用新媒体传播产品内容。




13.jpg
2016年3月25日,湖南长沙。下午,蒋丽梅走出报社,准备去和客户商谈拍摄照片的事情。蒋丽梅在报社做了三年摄影记者。2015年,她和朋友在工作之余开了一间摄影棚。




14.jpg
蒋丽梅和她的伙伴西瓜在一间咖啡厅里给客人拍摄艺术照。靠着自己的工作室,她目前的收入已经完全超过在单位上班所赚的工资。




15.jpg
蒋丽梅在报社工作。因为自己影棚的原因,蒋丽梅从记者转岗做了编辑。平时她就在办公室里利用空闲时间编辑自己影棚的微信公号。




16.jpg
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多,她和朋友在长沙租了一间别墅,准备辞去报社的工作,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里。




17.jpg
2016年4月25日,蒋丽梅正式提出辞呈。




18.jpg
蒋丽梅与她的同伴和客户走在长沙街头。现在的生活对蒋丽梅来说每天都很轻松,不需要像以前工作的时候兼顾着压力和记者随时待命的状态。现在如果不想工作,就休息。“其实我也没想赚太多的钱,现在的生活就很好,一个月里接十单活就足够了。其余时间想休息就休息。”蒋丽梅说。




19.jpg
2016年3月21日,湖南长沙,陈泽水用手机翻阅他写的剧本。陈泽水在报社工作了四年,做过记者和策划。陈泽水的梦想是做一名导演,做记者的时候他就开始拍摄纪录片和微电影。2014年,他决定离开单位,做一名独立导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陈泽水来到长沙一家酒店里和朋友见面。现在他的时间都是由自己自由支配。除了写剧本,陈泽水还在外面给企业或者政府拍摄宣传视频,一年只需要接几单宣传片,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其余时间都是忙自己想做的事情。




21.jpg
2016年5月3日,陈泽水在办公室里拉片。他经常看国外的一些电影拍摄的纪录片,分析和学习知名导演在拍摄现场的技巧。




22.jpg
陈泽水在修改剧本。一年前他开始写一部爱情轻喜剧,现在已经进入尾声。目前他找到了投资人,为这部网络剧投资一百万。即将开始拍摄。




23.jpg
耿志方在家中打电话,联络第二天要采访的人物。35岁的耿志方在媒体工作了十年有余,这期间他从平面媒体转型到新媒体,一直做着采编的工作。后来他感到体制内的禁锢越来越多,便离开了单位,开始和朋友一起在长沙尝试做自媒体微信公众帐号的运营,工作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更自由了一些。




24.jpg
2016年3月23日,湖南长沙,耿志方走在采访的路上。在离开媒体单位之前,耿志方就想好了做自媒体的事情。“没有公家单位了,其实没有一丁点失落感,反而能自己自由地做事情。没考虑去赚大钱,只是想做自己热爱的行业,自我认可,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尽管耿志方目前的收入并没有在媒体工作时拿得多,但是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才是真正想追求的。




25.jpg
耿志方和他的同伴一起采访一位学者。耿志方和朋友运营的微信公号在本地已经有了一些影响力,一边采访当地的人物故事,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社会资源。他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给企业写一些有故事性的软文,以及一些采访对象的资助。




26.jpg
耿志方和一位老板互留了联系方式。现在他需要留心去做一些资源积累,整合起来帮助自己创业。以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他从来不需要考虑这些。




27.jpg
耿志方在家中编辑、整理稿件。“做自媒体跟以前还是不一样,可能以前做的事情都很“新闻”,但现在做的事情感觉是在摸着这个城市的筋骨——“人”来走。很多人虽然没有被新闻关注到,但活得很有特色。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成功的或者是失败的,这是我现在最想做的。”




28.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7:20 PM , Processed in 0.0756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